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信犯罪的特点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一个开放式的交流平台,微信给人们日常生活及通信联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微信犯罪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不仅影响了人与人之间借助微信的正常交流,还严重地侵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微信犯罪有"摇一摇"诈骗、"朋友圈"代购伪劣商品、微信赌博等各类型犯罪,微信犯罪具有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手段隐蔽性强、犯罪风险小成本低等特点,合理的防范对策:加强立法,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加大对微信的监管力度;加大打击微信犯罪力度。  相似文献   

2.
论多元共治网络诈骗防控体系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网络诈骗犯罪整体呈上升趋势,人均损失同比呈增长态势,虚假兼职和网络金融理财诈骗尤为突出。鉴于网络诈骗犯罪具有新的实施方式,包括移动快捷支付为诈骗得逞提供便利条件、网络诈骗平台由QQ大量转移到微信、网络兼职和微商成为诈骗的重要方式,以及新的行为特点,包括网络金融诈骗犯罪持续高发、网络色情诈骗犯罪大量涌现、小额诈骗成为网络诈骗的突出特点,结合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原因,包括犯罪行为的智能化与隐蔽性、诈骗行为的广泛性投放与成本低廉、个人信息泄露与缺乏"具体怀疑",应建立"网络用户+运营商"配合、"运营商+监管治理"联动、"网络用户+公安机关"并举的多元化网络诈骗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即时通信和"掌上交流"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生活方式,其中,微信交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主流的网络沟通方式。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即时通信软件,其提供的朋友圈、语音视频聊天、微信群交流、订阅公众号信息推送、微信转账等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体。同时,利用微信犯罪也呈现出发案多、取证难的特点。因此,加强对微信的研究,充分运用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犯罪案件由于其极强的隐蔽性、犯罪的超时空性、犯罪低成本性、犯罪形式多样化、不易防范性等特征,加之我国现今对该项犯罪的监管力度和法律约束相对滞后等原因,该类案件往往发案概率高、涉及范围广、破坏性极强。因此,从新时期计算机犯罪的特点入手,剖析该类特殊犯罪的特点并浅议与之相应的侦查措施与相关技术,对于增强社会对计算机犯罪危害性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加强对计算机犯罪的安全防范和有效打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犯罪是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或者犯罪对象而实施的直接危害网络安全及网络正常运行秩序的犯罪行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网络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应通过加强监管、强化技术防范、完善相关立法、提高网民素质、强化国际合作等方式对网络犯罪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
以非接触式"短信嗅探"技术实施的网络侵财犯罪具有作案手法隐蔽化、作案选择随机化、攻击过程全链条化、犯罪成员分工化、设备操作简单化等特点,并已形成由短信嗅探设备制造、"跑机"、个人信息兜售、盗刷、洗钱等环节组成的、全链条化的黑色产业链。该新型网络侵财犯罪一旦蔓延,不仅会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而且会影响网络支付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甚至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犯罪危害性较大。深入分析研究此类犯罪模式及其作案特点,切实构建专业侦查办案机制,增强手机用户安全防范意识,健全完善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保障机制建设,是防范其发展蔓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电信犯罪在我国呈高发态势,公安等部门加强了对危害性大、社会影响恶劣的电信诈骗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并有效控制其增长的势头。随着微信成为人们主要使用的即时通讯软件之一所产生的微信犯罪,却因其涉案金额较小、立案率不高等多方面原因,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又因犯罪成本小、犯罪种类多等原因,微信犯罪频发高发。微信犯罪既包括传统电信犯罪,如诈骗、制假售假等,也包括传销、赌博等新型电信犯罪类型。打击微信相关犯罪,不仅需要传统的措施,从立法、侦查上进行防控,更需要针对其特点而制定并实施新技法,如小案匹对库等。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网络传销犯罪以"西部大开发、连锁经营"为旗号,以网络"入股分红"、网络发放福利、"微商"营销为形式,具有隐蔽性更强、迷惑性更深、花样更多的特征。网络传销犯罪的本质表现为"拉人头""交门槛费",识别网络传销犯罪还需分清它与网络传销违法行为的不同,两者区分的关键是看是否有实质经营内容。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微信网络监管、加强对组织、领导者和其他积极参与者的刑法处罚是预防民族地区网络传销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串通投标案件指在招标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与招标人或投标人与投标人之间相互勾结,损害国家、集体、公民合法利益,情节严重的犯罪。串通投标具有诸多特点和多种表现形式。防范和打击串通投标犯罪,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和监管,严肃查处案件,完善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0.
电信网络诈骗具有通过信息网络非接触犯罪、运用现代科技高智能犯罪、借助黑灰产业有组织犯罪、跨越境内境外无国界犯罪等特点,现行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打击治理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难以有效应对,在专案侦查、专门防范、专项治理、专业力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为此,以实战化职能体系为基础,以“四专两合力”为重点,调整责任模式,统筹类案打防,通过建强国家反诈中心、调整侦查工作职责分工、改革警情案件情况通报方式、完善绩效认定标准、改变涉案“两卡”治理方式、优化预警劝阻、止付冻结、资金返还、技术反制模式和创新社会面宣传防范方式等改革举措,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多发态势,是目前公安机关有效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诈骗案件频发,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大量损失。网络诈骗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为犯罪基础,因此保护个人信息成为网络诈骗犯罪防控的重点。但是,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不完善、政府机关执法不力、公安机关侦破困难、个人信息从业者监管缺位以及被害人防范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网络诈骗犯罪的防控陷入困境。因此,应以强化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为出发点,激发社会多元主体共治,通过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监管能力、完善协同治理体制与网络实名制、扩大国际合作等安排,实现网络诈骗犯罪的立体防控。  相似文献   

12.
警方指出,2012年以来,杭州、重庆、广州、成都等地通过微信犯罪的案例时有发生,微信频频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诈骗、盗窃和强奸等案件的工具。为此,警方发出预警,提醒微信用户尤其是年轻女性,提高警惕,切勿轻信陌生"微友",面对微信,只能"微微信"。  相似文献   

13.
公安监管部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结合自身的职责、任务和特点,狠抓“三基”工程建设,提高安全防范、监管执法、教育矫治、深挖犯罪、情报信息等基础工作水平,营造和谐有序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国家对此非常重视,多次出台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工作措施与规定,各地公安机关对此项工作也非常重视,侦办了一批食品安全犯罪的案件。在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过程中,由于法律规定、办案程序、检测鉴定等诸多不完备因素,对公安机关的执法办案造成了影响,因此当前急需对食品安全犯罪的特点及打防措施等进行研究,以提高公安机关防范、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微信舆论场的引导面临着引导主体不明确、信息源的不确定性、信息繁杂等方面的困境。要有效引导微信舆论场,政府和主流媒体应积极建立微信平台,占领微信舆论场高地;必须明确引导主体,健全微信舆论场信息监管机制;必须注重发挥微信"意见领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有着犯罪手段隐蔽化、犯罪主体多元化、犯罪金额大额化、危害后果严重化、犯罪情节国际化等特点。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源于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法制不完善、监督制约不到位、犯罪防治缺力度。防范金融领域职务犯罪,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加大监督力度,完善金融立法、强化金融执法,健全防范机制、加强道德教育,加强部门联系、争取破案时机,保持协作关系、建立犯罪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通过对广西新型假币犯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打防对策,以期对打击和防范假币犯罪有所裨益。一、假币犯罪现状2012-2016年5年间,广西假人民币收缴入库近1.5亿元,位列全国前七,属全国假币犯罪重灾区。假币主要来源于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假币犯罪多以运输、出售、使用假币为主,近两年出现了机印、打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与毒品泛滥、环境污染并称人类的三大公害,也是各国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因犯罪主体心智发育的不健全性、认识问题的片面性、意志力的薄弱性等方面原因,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各国立法都对未成年犯加以特殊对待,我国的刑事法律也以"区别对待、特殊保护,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双向保护"为原则,对未成年犯加以特殊规定。本文在明晰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的基础上,以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诉讼过程为视角,梳理并对比在侦查、起诉、审判各环节中,国际规则、国外法律及我国法律对未成年犯司法保护的相关规定,以完善我国未成年犯的司法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仍未建立起完善的婴幼儿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机制,表现为立法不完善、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分段监管的弊端未彻底纠正等。在大部制改革背景下,文章指出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应兼顾科学性和民主性,以此为原则,逐步建立健全现行立法、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机制、划拨风险防范专项资金、构建以常态化项目为主的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20.
网络交易平台诈骗犯罪的基本构造与传统诈骗犯罪无异,但缺少传统诈骗犯罪的案发现场,具有发案类型多样化、非接触性信息化、犯罪门槛低等特点。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交易平台诈骗犯罪是网络交易平台与用户数据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规范网络交易平台治理与完善用户数据保护成为防范此类犯罪的关键。网络交易平台的多样性和非接触性信息化加大了对犯罪进行打击和防控的难度,要从网络交易平台管理和个人数据保护两个方面进行治理,同时加强行政管理部门的相互协作,确立不同部门之间执法数据共享机制,从而构建完善的网络交易平台诈骗犯罪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