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7年4月中旬,国民党广东当局追随蒋介石集团,发动反革命政变,在广东实行了白色恐怖政策和反革命统治。广东东江地区①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举行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政策,建立人民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创建和发展东江革命根据地②,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个时期东江地区进行的工人运动,正是东江苏维埃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入了解东江苏维埃的工人运动的战斗历程,有助于更全面认识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大革命失败后,东江地区工人阶级面临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东江苏维埃政府和红十一军成立70周年纪念。6月30日至7月2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汕头市委、潮阳市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东江革命根据地学术研讨会”和“纪念东江苏维埃政府和红十一军成立70周年大会”同时在潮阳市举行。 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吴南生,各主办单位主要领导,汕头、河源、潮州、揭阳、梅州、惠州、汕尾等东江地区各市有关负责同志和代表,参加东江革命根据地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党史工作者,以及潮阳市各界代表等近300人出席了纪念大会。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党史工作者及各方…  相似文献   

3.
东江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地方组织根据中央的指示,在领导东江人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中艰苦创立起来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祖国南疆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先后发展成立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使东江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牵制和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叶剑英曾这样高度评价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用,他指出:“没有民主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这样残酷、严重与广大的敌后战场是不可能坚持的.”  相似文献   

4.
同志们: 明天是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79周年纪念日。今年又是东江苏维埃政府和红十一军成立70周年纪念。省委党史研究室、汕头市委、潮阳市委等单位在潮阳市举行“东江革命根据地学术讨论会”和“纪念东江苏维埃政府和红十一军成立70周年大会”,这是很有意义的。我代表省委热烈祝贺学术讨论会和纪念大会的召开,并向出席这两会的专家、学者和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 东江革命根据地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由党的著名农民运动领袖彭湃为主要领导的中共东江特委,根据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的部署,率领东江人民对国…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人民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的前夕,由中共惠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原东江地区21个党史研究部门共同组织编写的《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是东江地区党史工作者献给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的一份厚礼,是中共东江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东江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是东江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 学过中国近代史的人们都知道,英雄的东江人民不但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而且有敢为人先的英雄气慨。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东江人民率先举起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大旗,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6.
<正>在1925年2月和10月先后举行的征伐军阀陈炯明、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战争中,周恩来先后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的身份,程度不同地介入和主持东江地方行政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主持一个地方政权的共产党人。他"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以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作为革命的旗帜,以马列主  相似文献   

7.
《广东党史》2008,(5):55-56
中洞位于惠州市惠东县高潭老苏区东北面,海丰、陆丰、惠阳、紫金四县交界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是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后方基地。大革命时期,中洞建立有农会、农军和2个党支部。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中洞人民积极参加东江第一次武装起义,揭开了东江地区武装斗争的序幕。东江第一次武装起义后,在彭湃把中洞建设成为后方基地战略思想指引下,海陆惠紫四县工农武装先后进入中洞展开武装割据的准备工作,随后中共东江特委、东江革命委员会先后进入中洞,领导指挥东江秋收起义并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8.
<正>东江苏区地处广东省东部的东江地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主要由海(丰)陆(丰)惠(阳)紫(金)(由早期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发展而成)、揭(阳)丰(顺)(五)华(即八乡山)、潮(阳)普(宁)惠(来)(即大南山)、五(华)兴(宁)龙(川)、梅(县)(大)埔丰(顺)、蕉(岭)平(远)寻(乌)、潮(安)澄(海)饶(平)(南)澳(即凤凰山苏区)、饶(平)(平)和(大)埔诏(安)、陆(丰)惠(来)9块边区县的苏区组成。1930年夏鼎盛时期,东江苏区人口达  相似文献   

9.
2000年是东江苏维埃政府和红十一军成立70周年纪念。6月30日至7月2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汕头市委、潮阳市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东江革命根据地学术研讨会”和“纪念东江苏维埃政府和红十一军成立70周年大会”同时在潮阳市举行。 300人出席了纪念大会。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党史工作者及各方人员共70余人,入选论文45篇。研讨会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广东中共党史学会会长曾庆榴教授主持,与会人员围绕研讨会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术气氛颇浓,并在以下几个问题上取得了共识和进展。  相似文献   

10.
《广东党史》2010,(10):51-51
大南山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东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江特委机关两次驻留在这里,潮汕抗日游击队司令部、韩纵二支队司令部及边纵二支队司令部等曾设于此。中共领导人彭湃、徐向前、李富春、邓发、古大存、方方等曾直接参与大南山的革命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河源人民在广东省委和东江地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在“东江三杰”阮啸仙、刘尔崧、黄居仁和河源地区早期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刘琴西的领导组织下,运用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三大法宝,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对敌斗争中英勇牺牲的河源儿女,据不完全统计达13000多人,其中在册烈士有2581人,烈士中的共产党员达1960多人。河源这个著名的红色土地,在广东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东江革命历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文化的特殊区域文化。它包括抵抗外敌侵略、反帝反封建的历史文化、孙中山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帝制的民主革命文化、国民政府为实现全国统一所发动的东征民主革命文化、东江工农运动和东江流域苏维埃革命文化、东江纵队抗日爱国文化等丰富内容。具有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特质,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英雄主义特质,胸怀大局、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特质,心系桑梓、团结御侮的爱国爱乡特质。大力弘扬东江革命历史文化,有利于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利于维护地方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党员干部更加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3.
陈弘君 《广东党史》2016,(12):39-40
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点。广东东江革命根据地曾是中央苏区的重要屏障,粤东北苏区更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是红军长征首先顺利经过的省份。广东人民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开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广东曾是中国大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江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苏区的南方屏障,粤东北部分区域属于中央苏区范围。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所说的东江红军,是指在二战初期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后进入粤东东江地区的、我党早期所掌握的武装部队。这支来自全国各地并接受过民主政治启蒙教育和正规军事训练的武装,听党的指挥,经受了实战的考验,是当时"全国革命兵士的模范"队伍。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于1924年秋从西欧回国后,先后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员长、广东区委常委、军事部长兼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等职。在此期间,他曾三度到东江地区,参与领导了广东国民革命政府二次东征,尤其是第二次东征结束后,担任了东江各属行政委员有四个多月时间,做了大量领导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周恩来对东江地区的革命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2003年2月,是土地革命斗争时期海陆丰及东江农民运动领袖、中共东江特委委员、东江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魁亚同志牺牲70周年。为缅怀先烈,我们在研究室、丰顺县委党史研究室的支持下,到烈士战斗过的地方进行调研,撰写此文,记载烈士的英雄事迹,让革命前辈精神光昭日月。  相似文献   

17.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东江三杰"为河源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东江三杰"的革命活动及其影响,是河源作为"红色经典"历史定位的基石。在革命中,"东江三杰"所具有的革命精神是对河源地方文化内涵的丰富与发展,值得我们永远薪火相传。惟有传承革命薪火、弘扬革命精神,才能更好地推动河源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34年,白色恐怖笼罩南粤大地。国民党军队加紧向革命根据地进攻,而红军与群众正处在与敌人艰苦作战的时期。 盘踞在广东省东江地区的国民党军大举向我大南山革命根据地袭击,潘彪部配合地主反动武装共1500多人,攻人揭(阳)丰(顺)五(华)边红色村庄。这支乌合之众到处抢劫掳掠,屠杀革命志士和无辜群众,弄得东江地区狼烟四起,满目疮痍,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中共东江特委派东江红军游击总队参谋长卢笃茂率卢秋桂中队突击敌后,吸引敌人,以解大南山之围。  相似文献   

19.
王一帆同志是解放战争时期潮汕地委机关报《团结报》总编辑、九十高龄的老党史工作者,长期研究闽粤边区、东江地区以及潮汕地区革命斗争史,曾任《东江革命根据地史》编写组副组长。著诗文集《征尘》出版。现已双眼失明。当《忠魂》一书出版后,他让他的女婿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全书念给他听,听后写出以下的信件给作者王国梁同志。他这种对革命先烈真挚的革命感情和对党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20.
饶(平)、(平)和、(大)埔、诏(安)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广东东江苏区和闽西苏区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粤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部分。中共东江特委,闽西特委和闽粤边区特委先后领导饶平、大埔、平和、诏安四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