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孩子,你为何要去汶川工作?那里余震、飞石不断,不安全。”“妈,广东人民献大爱,为汶川人民重建家园投入82亿元人民币,为使这些钱科学、安全用于汶川人民重建家园,需要监督人员在现场对援建资金物资进行跟踪监督,我只是众多前往汶川监督援建资金物资的监督人员之一。”  相似文献   

2.
最近,由中国旅游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文学、摄影名家聚焦新汶川”创作采风活动,将各路文学作家和摄影名家相聚一起,共同见证了灾后汶川的新面貌。旅游业是汶川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对羌族百姓而言,既是经济也是文化。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如实地讲:“我们要在灾后重建的基础上发展起跳。打响‘汶川’品牌,把汶川变成四川经济西进的桥头堡、川西北高原开放发展的高地、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3.
巴蜀之劫     
常红 《党建文汇》2008,(6):32-34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家园被毁,失去生命无数。我们在抗震救灾的同时,也让我们一起来为他们祈祷,希望汶川人在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帮助下,尽快重建美丽的家园,重现美丽的汶川!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发生后,共有4457个中国移动基站受到影响。交通阻塞、通信阻断,汶川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所有中国移动人的心。  相似文献   

5.
萝卜寨曾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最大,最古老的黄泥村寨。在汶川大地震中,萝卜寨变成了废墟,如今,它已成为汶川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  相似文献   

6.
悲怆的天籁     
时间,被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全中国,屏住了呼吸。从这一刻起,往后推动的每个时间,都是以此为标志,被中国人定义为:距离汶川地震时间。时间在这一刻被锁定在中国四川因地震而遭受灾害的伤口上,这个伤口的名字叫汶川。汶川的痛牵连巴蜀、陇南、辐射中国和世界。  相似文献   

7.
《当代贵州》2008,(11):58-58
5月12日,当得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并核实赤水境内震感系汶川地震引发所致后,当日下午3点,赤水市委、市人民政府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全面安排部署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一是立即启动重大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了临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应急办,从即时开始实行24小时值班和市领导带班制度,加强对汶川地震有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报送和观测。  相似文献   

8.
我是汶川人     
三年来汶川发生的巨变,背后都凝聚着无数鲜活的人物、鲜活的故事。在汶川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的讲述中,那些奇迹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相似文献   

9.
5月12日,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在汶川县映秀镇举行。这是活动现场的纪念表盘,表盘用裂纹表现的指针定格在汶川地震发生的14时28分。  相似文献   

10.
《当代党员》2008,(7):45-45
这是一本泣血之作——汶川特大地震后25天,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全体编辑记者,流着热泪,挑灯夜战,精心策划,倾情编辑,推出了一部饱含深情的历史档案——《党员文摘》汶川大地震特刊《中国脊梁》。  相似文献   

11.
“5·12”汶川特大地震过去两年了,经历了地震伤痛的汶川人在灾难面前选择了坚强,他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造了灾后重建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2.
赵亚辉 《党建文汇》2008,(10):15-15
今年9月4日,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沉痛地说,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其中四川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91.3%,甘肃占5.8%,陕西占2.9%。  相似文献   

13.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级地震!甘肃陇南离汶川也就两百多公里,那里的桥梁、隧道是不是安全?道路还通不通?  相似文献   

14.
“广东对口支援,请中央放心;汶川灾后重建,让群众满意”。这是广东省对中央和汶川人民的庄严承诺。这是承诺,一诺干金:这是命令,雷打不动;这是决策,必须不折不扣执行。  相似文献   

15.
王毅 《新湘评论》2008,(7):48-49
地震发生后,震中汶川的电力、交通、通信完全中断,十多万群众生死不明。党中央万分焦急,全国人民万分焦急,世界的目光也聚焦到这个大山里的小城。胡主席、温总理指示,要采取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进入汶川。  相似文献   

16.
危艰时刻     
汶川大地震,国家之大难。 一瞬倾城,天崩地裂,尘烟尽处,生命消殒。汶川,成为亿万中国人血脉同搏、泪水涌动之所在。这场难以卒睹的悲恸,成为一个民族挥之不去的痛彻记忆。这一刻,我们为苍生哭泣,为同胞悲伤。  相似文献   

17.
张常珊  夏丹 《前线》2010,(10):I0028-I0029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重建用了10年。1999年我国台湾省“9·21”地震,重建用了6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以下简称汶川地震)的等级和破坏程度均高于前两者,灾后恢复重建“三年援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创造了世界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的历史性奇迹,探索出了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的“中国模式”。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中国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潍河 《廉政瞭望》2008,(6):50-52
不抛弃!不放弃!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吹响了士兵突击的集结号。十万平方公里的重灾区,十万解放军官兵,十万“许三多”,与死神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竞速。15年前在四川筠连县勇斗歹徒的英雄徐洪刚,带领239名战士冲锋在汶川的山路上。  相似文献   

19.
在汶川特大地震3周年之际。国家发改委原则同意《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规划提出,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振兴。3年恢复重建刚刚完成,灾区发展振兴又提上重要议程。在最近召开的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工作现场会上,  相似文献   

20.
南宝山之冬     
南宝山位于邛崃市南宝乡境内,距离成都100多公里,山上有大片茂密的树林,空气清新。2009年3月,南宝山迎来了一批新的主人,285户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失去土地的群众从汶川、青川跨市异地安置到南宝山农场,开始了他们在南宝山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