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 第5031节定义本章所称"少年",是指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或不满二十一周岁,因被指控有某种少年犯罪行为,需要按本章规定起诉和处理的人。"少年犯罪"是指在十八周岁前实施的违反美国法律的行为,此种违法行为如果是成年人实施的,则已构成犯罪。第5032节地方初审法院的少年犯罪诉讼程序,移送刑事公诉  相似文献   

2.
(一) 据吉林省辽源市一九八五年一至六月份查获的刑事犯罪作案成员,其中未满十八岁的成员占总数的24%,其中学生犯罪明显增多(多系尚没被学校除籍的流失生)。如辽源市西安区两名十六岁的少年轮奸一孕妇,造成严重后果。龙山区一名十三岁少年伙同两人半夜拦路强奸,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当前少年犯罪动机和内容,是带有浓厚游戏型特征的违法行为。龙山区某小学八名小学生,最大十五岁,最小八岁,四男四女。他们利用半日制的时间,在一个小学生家玩“性”生活游戏。因此,少年犯与少年违法行为还具有手段成人化的特点。少年犯罪的原因,首先是家庭原因。马克思曾经  相似文献   

3.
<正> 一、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误解是什么原因引起少年的扰乱行为和一切成年人的违法行为?违反规则和法律的原因是很多的。青少年犯罪只不过是不良行为中引起特别注意的一种特定的类型。然而,许多人设想,作为品行不良的一种类型的青少年犯罪,是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引起的,或者是从某一种生活经历中滋长出来的。实际上,在一般情况下,对青少年犯罪起作用的因素是随着不良行  相似文献   

4.
<正> 关于青少年立法,总起来说,它是针对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的情况发展起来的。青少年法规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它包括了青少年刑法、青少年案件审判法、青少年犯教养法(少年院法)、青少年保护法、儿童福利法以及各种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件文等等。从少年法的内容来看,它包罗万象,从对少年犯提起刑事诉讼、定罪量刑的规定,到采取各种保护措施和福利措施甚至于学生守则之类,都属于少年立法所包括的内容;从对违法犯罪少年所采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少年刑事司法制度遵循七个原则,它是我国少年刑事司法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基础,新中国创立以来,针对少年犯罪设定了一系列法律处置规则,它与我国的少年刑事诉讼组织和程序、少年犯罪刑罚适用规则和少年犯罪刑事矫正规则共同组成了我国完整的少年刑事司法体制。  相似文献   

6.
<正> 前言日本少年违法行为,现在正处于战后第三次高峰时期。1980年达一年,从少年违法行为的数量来看,是战后最坏记录;从犯罪内容来看,显著增加了校内暴力案件和飞车案件,因而就犯罪质量而言,确实使人忧虑。这种暴力违法行为增加的背景,是今日家庭、学校、地区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盘根错节的反映。正因如此,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社  相似文献   

7.
<正> 本世纪初,处理青少年犯罪产生了两种制度:少年法院制度与北欧少年福利部门制度。1896年的少年福利法案,使挪威成为第一部采用少年福利部门制度的国家。瑞典和丹麦分别于1902年与1905年效仿其后,芬兰则直到1936年才跟上先行者,其原因不在思想,而在于政治与实际方面。各种少年福利部门都是地方行政部门,其成员是市政委员会挑选的专业性人员。这些部门专职负责对有过失和未照顾好的少年进行官方控制。但是从15岁(挪威为14岁)开始,法院也可以处理各种犯罪行为。北欧国家不选择少年法院而选定少年福利部门,其理由大体上可在本世纪初市政部门已  相似文献   

8.
<正> 少年违法行为的低龄化,是指近年来继续发展的一种现象,即15岁以下的少年违法的比例在增加。从前,18岁——19岁的少年违法行为,占少年违法行为总数的很大部分,但目前这种情况在减少,其增长率已经停滞。当然,这也是由于15岁以下的少年违法情况激增,使少年违法行为产生了低龄化的结果。到了1984年,这种趋势勉强得到控制,但是仍然没有改变违法行为多发生在低龄少年身上的情况。本文想对近年来为何产生少年违法低龄化的问题,联系近期调查的结果和有关家庭、学校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 一、少年违法行为的定义一言以蔽之,"少年违法行为"内容是极其含糊的,在瑞典也是如此。与其说"少年违法行为"是法律用语,倒不如说它是一个具有社会内容、文化内容的日常用语。社会(大人们)根据肩负未来时代重任少年追求什么?拒绝什么?则将共内容做出大致规  相似文献   

10.
陆青 《中外法学》1987,(5):29-34
<正> 自从1899年美国伊和诺斯州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都青少年法规以来,绝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这方面的法规。青少年法规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它包括了青少年刑法、青少年保护法、儿童福利法、少年法院法以及各种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条文。从其内容来看,它包罗万象,既有提起刑,事诉讼、定罪量刑的规定,又有采取各种保护措施和福利措施的规定;既有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应负责任的规定,也有青少年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从对违法犯罪少年所采取的措施来看,既有刑  相似文献   

11.
<正> 序言第三次高峰期的少年违法行为,在数量上虽然有减弱的趋势,但仍然维持着高水平继续发展,特别是从违法行为的内容和性质来看,决不容许我们乐观。这就是现状。尤其应该指出的是,少年违法行为低龄化的迅猛发展,女子违法行为在其性质上的恶化,以及乱用药物的激增和普遍化等各种现象,都反映出在培养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考虑到这些情况及少年违法方面存在的一系列严重问题,不能不令人感到,当务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前言联合国召开过七次预防犯罪会议,每次会议都把青少年犯罪问题作为一个重要议题提出,并以确立更为人道的少年刑事司法作为出发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尤其是一九八○年第六届预防犯罪会议的讨论,对于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进行了国际性的比较研究,并建议联合国的地区间组织或地区组织研究这一从未引起重视的领域,更要  相似文献   

13.
<正> 1981年英国出了第七十一版的《人人法律顾问》(由诉状律师编)。其中有一章节介绍了英国有关青少年的立法(现行的《1933年青少年法》)。《1933年青少年法》有条文109条和附表6个。1938、1952、1956、1958、1963和1969年又通过了它的修正法。兹联系有关法律,将该法简述如下(除另有说明者外,"少年"系指未满14岁者、"青年"系指满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前言少年违法行为在战后的1951年达到高峰,后来曾一度有所减少,但自1956年起,再次开始增加,这种倾向一直持续到1964年。与此同时,流氓、阿飞等那些尚未达到违法程度的"有问题少年"的人数也增加。全国到处发出呼吁:迫切需要立即制定出所谓青少年对策。从这时开始,人们认识到,防止少年违法的工作,不能单纯依赖警察当局的防范活动,只有  相似文献   

15.
日益增长的青少年犯罪率无疑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阻碍。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富则国家富。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界提出了各种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主要有司法预防、学校预防、家庭预防和社区预防等。本文将从学校德育的角度谈一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沈重 《中外法学》1979,(6):60-6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法对于少年违法行为,实行改造品性以及整顿环境的监护处分;对于违害少年及少年福利的成年人刑事案件,研究特别措施,以便达到健康培养少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总统办公厅承办的总统网站,专为青少年开设了"总统学堂"栏目。前总统普京亲自撰文,告诉青少年怎样奋斗才能当上总统。普京写道:"有志当总统的少年都能从这里了解到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葛凤 《法制与社会》2012,(20):74-75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民族希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人才资源和积极参与者。青少年时期是少年迈向成年的重要过渡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期又是充满变数的"风暴期",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及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阻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并成为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19.
康树华 《中外法学》1988,(1):48-53,26
<正> 一、青少年犯罪概念的含义青少年犯罪这一概念的含义,一般地说,从刑法规定的角度来说,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指少年或未成年人犯罪。例如《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刑事立法纲要》第十条关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第一款规定:"犯罪时年满16岁的人,应负刑事责任。"第二款规定:"14—16岁的犯罪人,只对下列罪行负刑事责任:杀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而致损害健康,强奸,强盗式袭击,偷窃,恶劣的流氓行为,故意毁灭或损坏国家财产、公共财产或公民个人财产并  相似文献   

20.
<正> 一、监护对象并不是一切具有违法行为的少年都是监护对象。因为有的少年,虽有违法行为,但如认为尚无监护的必要,就不能作为监护的对象;即使根据违法事实,认为有进行监护的必要,仍然可以按照少年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不给予监护处分。少年法第三条第一款列举的交付审判少年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