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说英雄     
话说英雄张兢何谓英雄?《人物志》上有云:“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拔群者为雄。”《文中子》上宣称:“自知者英,自胜者雄。”《辞源》中的解释则为:“识见、才能或作为非凡的人物。”关于英雄的解释如此多样,但英雄奉献人民、造福社会、推动历史的精神实质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何谓英雄?《人物志》上有云:“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拔群者为雄。”《文中子》上宣称:“自知者英,自胜者雄。”《辞源》中的解释则为:“识见,才能或作为非凡的人物。”关于英雄的解释如此多样,但英雄奉献人民,造福社会、推进历史的精神实质却是一致的。大富大贵者未必英雄,位卑职微者未必不英雄。真正的英雄不是哪个人能够封赐,而应获得群体的、社会的乃至历史的承认。  相似文献   

3.
张远波 《理论月刊》2007,(6):126-129
与“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相比,以石钟山的“父亲系列”和《亮剑》、《历史的天空》等为代表的新革命历史小说,把表现革命英雄人物的领域从战场拓展到了人物生活的各个层面。“英雄岂止在战场”的英雄书写方式,是新革命历史小说对“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全面超越和全新突破,它带来了英雄形象、英雄观念、英雄内涵等一系列根本变化。在这些优秀作品的启示和带动之下,革命历史小说必将出现一个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爱读史书。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绝不囿于史学家已有的观点,而是在大量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独到视角,形成独到的见解。他对曹操的评注就是一例。曹操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旧史学家评价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好雄”。随着小说《三国演义》的流传和戏剧舞台上人物造型脸落化,曹操被视为”旷世奸雄”。毛泽东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三国演义》尊刘  相似文献   

5.
一最近一段时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何平编剧、导演的《天地英雄》先后在银幕亮相,寂寞的影坛上刮起了一股“英雄”旋风,舆论界惊呼:“我们进入了‘英雄’时代!” 谁是英雄?英雄是社会上少数杰出的人物,英雄以外的就都是凡夫俗子、芸芸众生了。当社会分裂为敌我双方时,我方有英雄,敌方也有英雄,但是由于存在着利害的冲突和情感的褒贬,所以我方只称己方的英雄为英雄,而称敌方的英雄为枭雄。他们的关系可以用图一来表示:  相似文献   

6.
一部《二十四史》,为毛泽东生前所钟爱。翻阅他在书页上评骘人物的批语,可见大政治家的眼光,迥异于“白头宫女说玄宗”之类闲侃的。 近来又看《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读欧阳修等的《新唐书》时,读到《马周传》,至马周上疏的那一页,毛泽东在其天头处写下:“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  相似文献   

7.
唐《毛诗正义·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言志”,因此在文化发生学上,原始的文学意象对文化价值取向的类型研究往往具有强烈而生动的暗示与象征意义。例如,在道家心目中,“专气至柔”的“婴儿”(《老子》第九章)所隐喻的是一个和光同尘而与物委蛇的“无为无不为”的境域,而在《盂子》中,“大人者”所以“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离娄下》)却在于其能够涵养并扩充仁义孝梯之心的“良知”、“良能”。(《尽心上》)因而在儒、道经典中.即使对同一个意象,二者的感悟与发挥却可能趣同而旨异。因此,对…  相似文献   

8.
不平则鸣     
司徒伽 《前进论坛》2009,(11):58-58
闲读宋代洪迈《容斋随笔》,见其有质疑唐代韩愈之条,不禁莞尔。韩公日:“大凡物不得其平则呜。”(《送孟东野序》)洪迈生疑:“韩文公《送孟东野序》云:‘物不得其平则鸣。’然则其文云:‘在唐、虞时,咎陶、禹其善鸣者,而假之以鸣,夔假于《韶》以呜,伊尹鸣殷,周公呜周。’又云:‘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然则非所谓‘不得其乎’也。”他认为,为不公平事而愤慨是常理,然而皋陶、大禹、伊尹、周公等“善鸣者”皆为声名卓著的成功者,  相似文献   

9.
英雄的天下     
<正> 当《英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神州大地之时,我的血液也随之沸腾起来,凝神丹田,汹涌而出气盖云天的豪情。中国人的爱国情结绵长而深厚,对电影的热爱深厚而绵长。而《英雄》会让热爱中国电影并失落于中国电影的影迷们找回久违的“感觉”来,就如同我。茫茫天下,芸芸众生。古往今来,莫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敢问天下:究竟何谓英雄?英雄者,是人而不是神,故要为英  相似文献   

10.
唐宗礼 《群众》2018,(17):71-71
《论衡·书解第八十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后汉书·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潜伏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管子·君臣上》:“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这些历史典故都充分说明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名将不两代,文人无世家。”这是从久远历史中总结出来的格言。的确,父子两代同为名将者,历史上很少;而祖孙三代都是名将就更鲜有了。“岳家将”、“杨家将”、“呼家将”之类,不过是小说家笔下创造出来的文学系列人物,体现着老百姓崇敬英雄、期待渴望英雄的美好愿...  相似文献   

12.
道光帝在香港问题上态度演变之探析●季云飞道光帝在香港问题上态度演变之探析●季云飞1842年8月29日中英双方签订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割地赔款的屈辱条约。条约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之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  相似文献   

13.
李耀曦 《春秋》2013,(5):47-50
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为世人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晚清时期山东济南府社会市井风情的画卷。其虽为小说,但所写人物事件,多实有其人确有其事,并非子虚乌有的杜撰。正如作者白云:“野史者,补正史之缺也。名可托之子虚,事需证之实在。”这既是其独特文学魅力之所在,也恰是它令济南人倍感亲切之处。  相似文献   

14.
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其著作《孟子》历来被认为是儒家的重要典籍,具有长于论辩、善用比喻、气势磅礴等艺术特色,对后世散文影响深刻。(一)酣畅雄肆、气势磅礴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形象性和鼓动性,具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是《孟子》散文最主要的特色。如“许行”一章(《滕文公上》)首先问明许行一切生活资料的来源,以见社会分工的必要性;再进而论治天下之不可耕且为,列举尧、舜、禹、稷所以不暇躬耕之故;然后斥责陈相背师说而学许行之道为用夷…  相似文献   

15.
“通志于众”一语,出自《黄石公三略·上略》,其上云:“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认为将帅的意源与广大战士相同,是克敌制胜的保证。《孙子兵法·计篇》也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同样强调了上下意愿相通的重要性。“通志于众”能体现在先进企业文化中吗?回答是肯定的。事  相似文献   

16.
《春秋》1998,(4)
梁山县是《水浒传》故事的发祥地,是水浒英雄的故乡。因《水浒传》一书而名扬天下的水泊梁山,现已成为全国惟一以农民起义为主体的旅游胜地。梁山本名“良山”,因汉文帝之子梁孝王此山之阳,遂易名“梁山”。现在,小梁峰南麓的苍松翠柏之中,传为梁孝王墓地。北宋末年,梁山一带水势浩淼,号称八百里水泊。晁盖、宋江等人,“聚兄弟于梁山,结英  相似文献   

17.
一 《聊斋志异·夜叉国》中有惊人之问:“问何以为‘官’?”(我本想写“惊天之问”,后来想想,“天”居高,司空见惯,或不屑听此一问;人处卑,利害相关,闻之方惊。)书中答辞也妙:“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几千年来,中国为“官”者的自我感觉或老百姓对“官”的观感,大抵如此。  相似文献   

18.
在倡廉反腐的新闻中,常可看到“跑官”的事。“跑官”者,即奔竞于权贵之门,用财物结交之而谋官也。有关这类人物“跑官”的种种神态,描摹最为形象生动的莫过于明代宗臣的《报刘一丈书》了。  相似文献   

19.
我一直没有参加过央视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但今年不同了,当我看到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先后三次放弃跳伞机会,最后光荣牺牲的英雄飞行员李剑英被推荐为感动中国候选人(2007年1月9日《郑州晚报》)的消息后,我决定为他投上一票,因为今日中国仍然需要英雄,也许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英雄!  相似文献   

20.
方坚伟 《前沿》2014,(9):221-222
《目录学发微》于卷四“论汉魏时之四部”推论:“四部者,即指六艺略中之乐、《论语》《孝经》、小学也。”此论可待商榷。依据《初学记》和《北堂书钞》的两条材料为基础进行辨析,汉魏之际的“四部”之名应当是有两种内涵:一种是余嘉锡之论可备一说;另一种是汉魏之际“四部”之名与荀勖《中经新簿》的四部分类法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