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乡村治理创新的动力、理念和空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中国,乡村民主管理与治理创新已有着越来越强的社会基础.应当按民主、科学和法治的理念,从体制、机制与技术等层面,全面推进乡村民主管理与治理的多元化创新.笔者主张,乡村民主管理与治理创新,应当有宏观体制变革的密切配合,并纳入国家建设战略同步谋划.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2.
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在逻辑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体现了"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变革的内在要求,顺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需要,对于解读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政权治理能力趋于弱化问题,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伴随着乡村振兴的长期过程,必须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把打造"一核多元"的乡村治理架构作为基础,把完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体制机制作为关键,把治理手段与方法的创新作为重要着力点,以有效激发乡村治理的活力和潜能,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青海人大》2006,(3):57-58
今年2月21日中共中央2006年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八个部分的最后一部分提出,“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光泽县委推行的“户代表议事会议”制度,是结合当地实际、探索乡村治理机制的产物。这一制度的创新,点燃了农民参与乡土政治生活的热情。让我们看到了权利向农民回归,民意向决策机构聚集的可喜景象。农民们在参与乡村治理中,疏通了利益诉求的渠道,  相似文献   

4.
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是,社会治理的概念及其理论体系还不够清晰,在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的行动框架。从社会治理的历史演变来看,社会治理是从"社会管理"转变而来。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建设与公共服务,三者又是有机统一的。社会治理创新的方向需要从政策视角予以审视,通过社会政策整合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福祉、优化利益分配,才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4—2021年中共中央发布的涉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相关内容的中央一号文件为研究样本,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法、运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内容涉及6个范畴,涵盖15个主题。总体来看政策发展经历两个阶段,划分标准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提供,政策演进逻辑呈现政策实践时长与国家干预程度反比关系的状态,演进阶段主要呈现由采取单一的强制性政策工具的均等化强制策略到以自愿或混合性政策工具为主、强制性政策工具为辅的均等化混合策略的有序过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建立在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空间正义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效率、根据资金支出效率精准优化财政资金的分配、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差异性供给、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乡村治理机制等方式,推动产业融合、人口融合与文化供给方式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6.
新论荟萃     
正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据新华社2014年1月19日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这份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1份中央一号文件,全文约10000字,共分8个部分33条,包括: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体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摘自《半月谈》2014年第3期  相似文献   

7.
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环境建设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需要。鉴于辽宁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存在制定主体单一,认识不足;决策机制不科学、内容简单;资源投入不足,失衡显著;监督乏力、体制不建全等诸多问题,指出必须通过优化政府行为,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社会组织参与的政策制定体系;推进政策执行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监督机制;合理分配政策资源,注重对本地区已有人才的培养;丰富工具类别,建立以科技创新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决策机制等途径,完善辽宁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8.
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是促进精准扶贫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国家治理能力在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实践中展示了丰富内涵。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的精神实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国家治理能力主要包括精准扶贫政策思想引领过程中的统领能力、精准识别机制分析中的认证能力、精准施策机制分析中的规管能力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机制中的整合能力。统领能力存在理想型决策与非理性运作失衡、认证能力较低引致贫困户错评等国家治理能力偏低现象,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政治社会化机制、重塑乡村治理规则以及理顺政社职能关系等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退役军人医疗保险接续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政策内容已覆盖军转干部、退役士兵、退役残疾军人等退役军人群体。但在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制和医疗保障治理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新时代背景下,退役军人医疗保险接续机制仍面临着"深化跨军地改革"的现实需求与政策建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要推进军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改革,并通过健全军地医疗保险接续机制、强化政策内外部协调衔接、创新经办机制等方面完善退役军人医疗保险接续的配套措施,以维护退役军人医疗保险合法权益,彰显对军人职业的尊崇。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如何推进社会治理的发展,以社会治理的进步推动国家治理能力与绩效的提升是一项重要而现实的研究议题。在政策层面,国家已经强调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对于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而从现实发展来看,社会不平等现象日益加重,社会矛盾冲突持续增长,群体性事件居高不下,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空间有限等都表明社会治理同时面临挑战与机遇。体制机制设计、制度建设与创新是确立社会治理新常态,以社会治理发展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中国社会治理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改革,需要积极、持续和有效地推动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政策改革,并以法治为基础和根本保障,推动社会治理走向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伴随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的变迁,重塑国家与社会的协同关系逐渐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主题。通过政策执行和平台建构,国家能力以制度化的形式渗入乡村治理进程中,这一过程呈现出基层政府对乡村社会的"嵌入式协同"。从旧村改造个案看,当前乡村治理工作必须有效发挥基层政府在创新政策执行方式、建构长效平台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制度思维转变培育乡村社会内生性力量,进而重塑乡村治理场域以推动基层国家与社会协同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会治理实践机制创新,是实现农村社会善治的重要路径。浙江省M县S镇根据农村社会形势变化对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借鉴、揉和西方陪审团制度与听证会制度,创立了镇村重大事务"陪审团"制度,对镇村重大工程项目进行全程监管。这一农村社会治理的实践机制,对于弥补现有农村管理体制的不足,完善农村社会治理机制,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作为一个崭新的制度,镇村重大事务"陪审团"制度也存在着亟待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政策执行力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既往实践中,通过体制创新、科学手段,以及聚焦民企融资难、发挥统一战线作用等,在政策执行力提升方面有所突破。但从政策制定、政策宣贯和政策落实诸环节看,民营经济政策链条堵点仍然存在。究其原因,是政策执行传统体系模式导致民营经济工作供需失配。着眼于党的法宝地位、新时代"两个健康"新要求以及政策执行力自身不足等,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统一战线应在政策执行力提升方面发挥更多作用。据此,提出统一战线可以从强化自身建设以强体魄、优化工作机制以通关节、推动体制完善以赋动能等三个方面,做好促进民营经济政策执行力提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4.
余杭区作为杭州市域范围内基层社会治理的主战场之一,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成为突破市域社会治理传统瓶颈的关键。基于基层政府与公众协作在余杭区社会治理中的实践探索,健全党建统领工作机制、建立社会协作沟通机制、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优化"政社互动"机制、创新线上协同治理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培育机制等,应该成为未来市域社会治理中基层政府与公众协作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需要借助标语的宣传引导。标语作为宣传工作的一支"轻骑兵",在乡村治理中具有政治维护、政策宣传、目标解读、社会凝聚和语言传承等功能。但是,在个别宣传标语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缺乏人文关怀、有违法治精神、书写不规范、散滥且不能落实等,引发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使宣传标语在乡村治理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加强对宣传标语语言、语法与内容的监管,加强对标语发布者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对标语内容的落实工作。  相似文献   

16.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价值目标。农村基层的有效治理有助于化解基层矛盾、修补基层生态、巩固基层政权。面对农村基层治理理念异化、基层治理与社会结构"脱嵌"、基层行政权力"势差"、治理效益递减的困境,应该从矫正治理理念价值偏差、创新基层治理方式、优化基层治理结构、健全基层治理机制层面入手,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的优化和乡村的善治。  相似文献   

17.
多元治理: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而紧迫的课题。现有乡村治理的结构困境与矛盾,导致基层政府公信力和效率逐渐丧失,客观上要求建立政府与社会共管共治的多元治理范式。多元治理,一方面要革新基层政府运作,重塑政府间关系;另一方面更要激活乡村民间力量,重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着力探讨乡村民间组织治理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学习关系到人类行为的进步,政策学习关系到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必须进行政策学习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从政策学习动力机制分析,地方政府政策学习可分为两种类型:基于内生驱动的政策工具和基于外部压力的社会冲突。在学习意愿和结果二维分析框架中,政策工具型政策学习以治理工具为主,内容更丰富,结果较好;社会冲突型政策学习以邻避抗争为主,内容较为单一,结果较差。从根源来看,二者分别来自凝闭型政策体制的"凝聚力"和"闭合性";从机理来看,分别依托内部市场化和委托-代理机制;从特征来看,分别体现渐进应对和突发应对;从结果来看,分别导致常规政策变迁和非常规政策变迁。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政府要树立政策工具治理思维,客观认识政策变迁周期,理性对待政策学习机制,始终坚持政府掌舵下的市场化改革,大力推动政策体制从"凝闭"向"迎臂"转变,不断满足民众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从而激活地方治理体系,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变迁对农村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合理的治理工具可以为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提供支持。在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需要推动村规民约在法治、自治、德治等具体领域的功能演化,以此复兴、重塑和优化村规民约,推动传统村规民约在当代社会的时代性转变和创新性发展。作为一种族群性文化象征符号的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具有多重功能,如增强社会资本、促进社区自治、传播价值观念等。村规民约通过强化耦合式演进机制、内源性塑造机制和均衡性治理机制,能有效推进“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制度化实践、推动“三农”政策在基层自主落实、促进国家治理与村民自治动态协调。为了提高村规民约助推乡村治理的效能,应从整体规划、功能拓展和机制调试方面,完善村规民约制度顶层设计,构建发展型村规民约体系,以赋权推动多元参与格局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加强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途径,乡村振兴需要加强乡村社区治理,实现乡村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日趋多样化,而乡村社区治理模式相对单一;城市社区服务内容较为齐全,而乡村社区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城乡社区治理在治理模式、社区服务内容、治理主体以及运行制度和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未来促进乡村社区治理需要从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