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清朝最后十年间建立的警察与警察制度,是中国近代警政发展的开端,后历经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迅速发展,近代警察制度渐趋成熟与完备。这一阶段,是我国警察行政逐步地向职能独立化、组织系统化、行为法制化、服装统一化渐进的时期,它使中国警政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代巡警制度发轫于清末,发展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巡警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整个国家行政制度,乃至以"宪政"为标志的政治体制近代化的结果;而巡警制度在北京的产生、发展也是大城市近、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当时的中央政府在政治上继续坚持对西藏的主权,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政治措施。同时,为了发展西藏的文化教育事业也制定了一些文化教育政策,对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和对整个西藏的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深刻影响中国的西藏问题。美国政府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又支持旧西藏地方当局图谋西藏独立,进而考虑改变其传统的西藏政策:接待西藏商务代表团、《露丝.培根备忘录》与韩德森建议的出笼、托马斯父子进藏和麦基尔南在藏被杀等,勾勒出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的主要线索。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尽管处于内战状态,但双方坚持中国对于西藏的主权、反对美国分裂西藏,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近代中国民事诉讼发展的六个阶段:清末、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广州、武汉国民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和新民主主义时期。在历史考察的基础上,对近代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梳理,以期增进我们对那一段历史的了解;同时希望这种梳理能为当下的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代青岛商会经历了德占时期、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统治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南京国民政府再次统治时期等六个历史阶段的演变,采用过董事制、委员制、理事制三种体制管理模式,在管理机制上体现了权力制衡的思想。青岛商会在促工商界发展同时,还参与社会慈善救济活动,管理着部分慈善机构,在慈善救济活动中体现出组织性、集体性强,但压力也非常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19世纪 5 0 -60年代 ,也就是咸丰和同治两朝统治时期 ,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初始阶段。它的萌生 ,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开明士人官僚形成的近代化观念的推动 ,同时 ,他们对近代化的不同理解和认识 ,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近代化的本质和路向。从观念领域分析 ,咸同之际所萌现的近代化观念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启程的同时 ,也为中国近代化选择了一条难以成功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央苏区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随着其对地方社会控制的加强和封锁政策的调整,经济封锁带来的后果日益严峻,给苏区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中国共产党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经济封锁,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最终未能真正解决苏区的经济困境,这也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的烟毒及禁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中华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烟毒发展概况和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北地方政府的禁政措施。西北烟毒泛滥和西北军阀的破禁、勒种纵贩以及寓禁于征、烟土垄断有关 ,禁烟法令成为具文。南京国民政府六年禁政使烟毒泛滥得到一定的控制 ,但和预期仍有相当差距 ,其中原因与南京国民政府基于社会本位立法思想对禁烟和领事裁判权、断禁和渐禁、禁和征三大关系的认识以及具体禁烟的方式不无关系。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没有近代意义上的民法,近代,从清末制定《大清民律草案》、到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制定《民国民律草案》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民法典》的正式颁布实施,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法制定的历史任务,为中国民法走向近、现代奠定了基础。中国近代民法制度的发展主要通过三种模式继受大陆民法制度:一是移植大陆法系法律制度;二是借鉴大陆民法制度改造中国固有民法制度;三是将继受的大陆民法制度与中国固有民法传统进行融合。通过上述方式,大量吸纳了欧陆近代民法制度,将中国法律纳入近代民法传统。  相似文献   

11.
西藏工作是党的民族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党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西藏工作,在西藏革命和建设发展的每一个历史关头,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西藏发展、进步的方针、政策,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进入明治时期以来,近代工业文明给日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贫困与疾病的恶性循环。明治维新与霍乱病的流行密切相关,"殖产兴业"的近代化目标直接导致了肺结核的大范围蔓延,日本军代的近代化进程就是与脚气病斗争的历史。明治政府将公共卫生看做是实现"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对个人身体的管理和改造成为日本实现近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从服饰的变化开始的.晚清时期,剪发、易服、戒缠足的发难及其历经磨难终有成的艰辛历程,不仅冲击了衣冠之治的古代服饰文化传统,而且也开启了中国服饰乃至生活方式近代化变革的大门.  相似文献   

14.
湖湘文化的近代转型不是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爆发为起点,而是以1895年的甲午战争失败与湖南维新运动的兴起为开端。其标志是从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各个层面都表现出时代和社会的近代化特色。但是在从1840年开始为湖湘文化的近代化转型积蓄力量以及1895年湖湘文化开始实现从传统向近代化演变的历史进程中,这种社会与文化的变革彻底扭转了湖南区域文化在古代和近代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而其最突出的表征就是湖南近代出现了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五大人才群体。他们的出现是中国近代社会大局以及近代湖湘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也反映出近代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民族自治制度是一个新的学术领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有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二十余年来,发表了为数不多的研究近代民族政策的论文;在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中国民族法学等通论著作的个别章节对这方面的内容也有所涉及,只是这些研究既不全面,也不深入,这相对该课题的重要性而言,是极不相称的,有待我们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深入而系统的探讨。另外,现有科研成果对近代各个历史时期民族自治制度的研究也不匀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权的民族自治法制研究有一定的进展,而对清末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民族自治法制的研究不仅比较薄弱,而且尤其急需对其做出客观、充分而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包含比较多现代性因子的制度。虽然不可避免地会有这样那样的限度与不足。但它终究代表了中国近代学位制度与近代研究生教育体制变革的趋势与发展方向,并对南京国民政府乃至现代中国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警察行政在国家体制中被 作为常设机构固定下来,成为国家行政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法规的大量颁布, 各专业警种的相继建立,均为其警政建设的完善作出了贡献,成为该时期警政建设的 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8.
民法作为外来词汇引入中国后,掀起人们对民法近代化的种种期望和大胆实践。义理与权利呈现的是私权的彰显,传承与裂变反映的是近代民事法律体系的演变,冲突与整合则初步指明了中国民法近代化的探索路径。近代三次民法典起草,无论其内容和结局如何,都体现了制度和理念方面的大转变,反映出中国民法近代化路径探索的复杂和艰难。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律近代化有一个历史过程。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是思想酝酿、理论准备阶段。南京临时政府一方面创立革命新法,一方面适当沿用旧法,把清末开始的不完全法律近代化,推向一个崭新阶段,开始了民主主义法治建设的新篇章。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法律近代化是“一体(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元(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近代法系)”的格局。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演变,呈“异体多元化”的趋势与板块格局。  相似文献   

20.
清末改革,依法建立了作为中国近代警察法开端的警察及其警察制度。后历经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等历史时期的持续发展,警察法已经日益走上完善与专业化。这些建立在"法律工具主义"的制度背景与逻辑前提下的近代警察法制,最终导向各自"或者转向或者悬置或者毁灭"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