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东击西     
饶湫波 《人民公安》2008,(23):41-41
马健说:“如果不把数量弄错,那俩贼还会内讧吗?如果他俩没有内讧,我们能这么快就找到他俩吗?”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需要它——建设性批评,但是我们都能做到它吗?我们都能适当提出它吗?很多经理人会对评估感到特别不舒服.因为他们并不愿意批评自己的员工。  相似文献   

3.
尤拉 《今日上海》2008,(2):50-51
德国人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世界闻名,然而他们除了会工作同样会生活。在上海,你可以在不少场所感受到德国人的热情与开朗。在沪生活工作的德国人有七千多,那些在酒吧里边喝啤酒边分享着足球快乐的不正是他们吗?  相似文献   

4.
炎炎夏天,如果突然停电,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繁忙工厂流水线,如果突然停电,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美丽世博园,如果突然停电,又是一种怎样的结局?……对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来说,恐怕没有人体会不到电力供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肖军忠 《半月谈》2004,(19):5-65
雅典奥运会期间,年幼的儿子也成了一个“奥运迷”,每当中国队又有金牌“进账”的时候,他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一番。然而,儿子一天忽然发了一问:“我们中国的‘武林高手’都哪儿去了?如果让他们去跳高、跑步、踢足球不是很好吗?肯定能拿好多金牌!”  相似文献   

6.
与其坐在老饭椅上运筹帷幄,我更喜欢到现场与员工们一起工作。如果每个人都参与进去,一定能大大加快进度。看着他们做事我就着急,恨不得亲自动手帮助他们。我这样做会有什么不妥吗?  相似文献   

7.
现在如果有人问:北京人都在干什么?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又是什么?人们肯定会说,那还用问吗?肯定都在做着与奥运有关的事情.谈论的也是与奥运相关的话题。可奥运之后,它能给北京留下哪些永远抹不去的“印迹”呢?  相似文献   

8.
圆梦     
天有阴晴,人有圆缺。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就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有的听不到,有的看不见,还有的行动不便……然而,他们和我们一样,对生命无限感恩,对生活充满热爱,于是,他们在黑暗中探索着光明;在寂静中感悟着音律;在残缺中寻觅着——梦!  相似文献   

9.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知道,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国家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战线,有些同志经常会问:在世界其他国家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吗?他们有什么样的经验值得我们吸取?本文将探讨当代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这个话题,期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吉永生 《创造》2002,(4):48-49
如果有人告诉你,即使在地球上最贫穷的国家中,穷人同样手握着数量巨大的积蓄,他们平均拥有的财富是整个第三世界国家和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自1945年以来所接受的全部外援的40倍。如果有人告诉你,生活在贫穷国家里的人民并不是一开始便注定了只有受苦受难的命,中国贫穷落后而西方富裕发达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一方的历史文化传统天生就赶不上另一方。此时想必你也会跟笔者一样感到无比惊讶,异口同声地追问道:穷人这么富却又为何这么穷呢?我们真能过上发达国家那样的好日子吗?《资本的秘密》(赫尔南多·德·索托著,王晓冬译,江苏人民出…  相似文献   

11.
《劳动保障世界》2006,(7):16-16
动物也要工作吗 如果问科学家动物工作吗?他们的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从生理学上讲,一般用能量消耗来衡量是否在工作。即使是在睡觉的时候,动物也在工作——维持它们生存的必要条件。对于工作的定义,人们的主观性非常强。比方说,当我们在果园中摘了一个苹果并咬了一口,我们认为我们是在享受生活,不能称之为工作。但当我们将苹果摘下装箱并运出果园卖钱,我们则视之为工作。不同之处在于是否可以直接换取经济效益,所以我们不认为动物在工作。但事实上,所有从外界获取基本物质的活动,都可以定义为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残疾人》2006,(1):40-41
为什么讨论幸福?我们真的很幸福吗?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感到很幸福的!难道不是吗?有的时候我们很认真,总会想想存在世界的含义;而有的时候又想想有时候活着不要太认真,太认真也会累的!都说幸福是要靠自己争取的要靠自己把握的,其实我们不需要考虑是否幸福,而只要确定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个属于自己的生活,属于自己的空间,我们活着是否更快乐些,更明白些什么。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明白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他们自身的说法,明白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是包含着幸福的!不需考虑如何得到幸福,只需明白地活着。  相似文献   

13.
《中国残疾人》2009,(4):66-66
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了残疾人朋友怎样通过辅助器具自己穿衣服,以及怎样设计制作适合自己穿着的衣服。那么您知道穿衣安全吗?也许您只听说过吃能吃出病来,难道穿也会穿出病来?是的,如果不注意穿着安全,穿也同样会导致疾病,那么,选择服装或面料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时事报告》2012,(10):79-79
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常会在心里自问:我是应该全力以赴选择一个自己最想要从事的工作,还是找一个十拿九稳的工作?说到底,他们是在暗自掂量:我能找到自己最想要从事的工作吗?答案是:只有试过了才知道。就像我们不能因为觉得肯定没有停车位了,就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2公里远的地方。我们应该直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如果车位已满,再绕回来还不迟。这就是“择业停车位理论”。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其他事情。人生中要做的选择很多,总有时间去实施备选方案,但不要一开始就退而求其次。如果我们这一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那我们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如果我们因为恐惧,而不去追求我们认为最有意义的东西,等到老了,我们又怎能不后悔?通向有意义、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是,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算梦想不可能实现,也要记住,它是我们人生的北极星,会指引我们到达对自己和世界都有意义的彼岸。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不是现在的你,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另一个人,有着与自己截然不同的家境、环境、角色,你会反过来更珍惜如今的生活吗?这个蕴含着对自身生活重新审视的哲学命题,犹如庄周梦蝶一般,无解。但湖南卫视的生活类节目《变形计》却尝试着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让人们开始探讨这个“生活在别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漫画与幽默     
一个商人问另一个商人,“你的广告有效果吗?”“当然,”他的同行回答。“上周我们登广告招聘一个更夫。第二天晚上我们就被抢劫了。”在比赛中,一个拳击手猛烈地击打空气但无法打中他的对手。“我干得怎么样?”在回合结束时他问教练。“很好,如果你这样坚持下去,”教练回答道,“他也许会感觉到气流并患上感冒。”一个数学家,一个生物学家和一个物理学家坐在一间咖啡馆里,他们注意到有两个人穿过街道走了进来。过了一会儿他们看见有三个人出去了。物理学家说,“我们的第一次计算是不精确的。”生物学家总结道,“他们一定是繁殖了…  相似文献   

17.
一句看似很简单的发问,却包含着一个很厚重的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类似的声音:代表都去哪儿了?除了开会,他们都在忙些什么?人大代表有什么用,他们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有事找代表管用吗?这样的声音实际上是对代表作用的一种追问,是用百姓独有的话语方式所作出的一种政治表达。  相似文献   

18.
杨丽 《今日广西》2007,(10):40-41
假设有“婚爱持久幸福的公式”.你会遵循吗?当然会。谁不愿意有持久不变的爱的感觉呢?美国学者凯瑟琳·约翰逊调查研究后列出了“婚爱持久方程式”。凯瑟琳说:我喜欢在各种婚礼舞会上。看一对对翩翩起舞的中老年夫妇,那绝对是相互信任和激情——为什么他们的婚姻这么幸福.生活得这么理想。他们的秘密是什么? 凯瑟琳会见了100对这样的夫妇.他们结婚时间最短的是7年.最长的是55年,下面就是这些夫妇持久爱情所具有的共同公式。  相似文献   

19.
垃圾!怎么办?聂少林垃圾,是无足轻重的玩意吗?不!垃圾─-不可忽视的祸害垃圾,虽然是人们不屑言及的东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它愈来愈成为一个非同小可的社会问题。试想,一个现代化城市,如果一周不清除垃圾,那么全城就会臭气冲天,生活将难以为继。如果说工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保安》2012,(2):64-64
编辑老师:你好!我刚到一家超市当保安员,记得上班第一天,保卫部经理就告诉我们如果发现有可疑的人员,一定要盯紧,实在不行就搜他们的身,千万不能让超市有损失。我想问一下我们有搜包、搜身的权利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