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风 《广东党史》2011,(3):25-29
毛泽东在延安时,曾称古大存是“一朵红玫瑰花,带刺的。”  相似文献   

2.
杨尚昆是1940年底从太行回到延安的,一直到1947年撤退。他在延安工作、生活了六、七年。在“难忘的延安岁月”中,直接参与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本文试着对杨尚昆在延安的工作和生活作一简述。“延安整风是很伟大的,不然全党的思想统一不了”杨尚昆是1940年底回到延安的。那时,延安正紧锣密鼓地准备七大,把各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都召了回来。但皖南事变的发生,使形势骤然紧张,会期被迫推迟,杨尚昆等也就留在延安。杨尚昆回到延安不久,中央决定由他协助王稼祥管理华北委员会的工作。8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改组,他仍任北方局书记…  相似文献   

3.
黎湘 《奋斗》2006,(10):14-16
延安,不仅仅是历史的;延安,也不仅仅是传统的;延安,是现代的,是一个多彩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到延安,涌入心的是感慨,是感动,是感悟,是对精神的洗礼,是对历史的再认识,是每一个共产党人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90年奋斗进程中,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发展阶段。其间,1942年至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之前进行的延安整风是一次全党范围的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这次整风从延安开始,以延安的整风为中心,其他地区都以延安的整风为典型和样板开展整风,所以被称为“延安整风运动”。这是党在自身建设方面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  相似文献   

6.
王锋 《北京党史》2008,(2):60-61
延安,承载了一段非常重要的中国历史,“延安时期,黄土地上,毛泽东思想在这里形成,新中国的雏形在这里孕育,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传统在这里被重新阐释和规范。”无论是研究中国现当代史,还是研究中共历史,延安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巨大存在。《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7月版)是朱鸿召历时数年,在大量查阅文献、档案资料并多次深人延安实地考察,多方采访延安革命老人的基础上写就的。  相似文献   

7.
延安是历史的教科书,有关中国革命运动的问题在这里都有它的章节,有着极为详尽的阐释和说明。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哺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必须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我认为要弘扬延安精神,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8.
刘南勇 《当代贵州》2009,(19):41-41
9月12日至14日,由省委宣传部、遵义市委等主办,遵义市委宣传部、贵州电视台文艺中心等承办的“圣地同欢·祝福祖国”红色圣地革命老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红色经典歌曲合唱音乐会在遵义举行,来自延安、西柏坡、嘉兴、百色等革命老区的26支队伍1500人参赛。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心目中延安一向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还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知道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有宝塔山.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那里领导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随着以后对革命史、党史的学习.我对延安的了解和认识逐渐加深.向往之情也油然而生,很想在有生之年.能到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地方.亲眼看一看.领略一下这些地方的精神风采,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以延安为革命大本营.在陕北这片黄土地上,开辟了一个新世界,孕育出新中国的雏型。延安以其“模范的抗战堡垒”的独特魅力,成为全国最进步的地方,为大后方青年所向往。同时,延安也因其不同于大后方的新姿,为世界瞩目,成为外国新闻界采访的热点地区,斯诺、史沫特莱、贝特兰、斯特朗、爱泼斯坦、斯坦因、福尔曼……,先后踏上这块贫瘠的土地。在对延安进行实地采访后,他们共同的感受是:“到中国不到延安看不到新中国。”叩开延安的大门,斯诺采访到他“一生中在亚洲所…  相似文献   

11.
60年前,当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的第二年,延安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黄克功因私情枪杀了一名投奔延安的女青年,被延安高等法院判处死刑。这件事被称为“黄克功案件”。黄克功历经井冈山几次反围剿斗争,后来又随红军走上长征道路。红军在陕北会师时,他已是身经百战的红军旅长。党中央在延安成立抗日军政大学,调黄克功任第六队队长,是颇受人瞩目尊敬的一位红军高级干部。刘前是一位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的城市姑娘。来延安后,先是在抗大学习,后来被调到陕北公学。那时候刚到延安的女青年热情奔放,对革命充满了激情,经历过长…  相似文献   

12.
5月26日至6月1日我们中青班的学员到我国的革命圣地——延安进行社会实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先从深圳坐飞机到西安,再从西安驱车三百多公里到达延安。虽然旅途很疲惫,但是到了延安我仍然很激动。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保卫延安〉)这部长篇小说,知道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曾经在这里指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3.
陆石 《红岩春秋》2009,(1):22-24
秧歌队“改戏风波” 1944年春,周副主席(在延安时,大家对他的称呼)邀请重庆各家报社的记者来延安参观访问,并组成了一个新闻记者代表团。周副主席要举行一次秧歌剧汇演来招待他们。他对这次汇演非常重视,事先开了一个动员会,有鲁迅文学院、边区群众剧团、八路军留守兵团、中央党校、延安保安处、延安直属分区、  相似文献   

14.
延安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对解决党内矛盾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伟大的尝试,开展了长达4年之久的延安整风,为我们提供了成功解决党内矛盾的光辉范例。延安整风虽然已经过去60多年了,但延安整风作为在延安时期解决党内矛盾的一种卓有成效的形式,在运动中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坚持的原则和方针,对于正确解决新时期的党内矛盾,仍具有极其重要而深刻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道生 《求贤》2012,(11):48-51
最近几年,天津延安精神研究会每年暑假都组织天津大中学校师生赴延安参观学习,今年是第四次了:我有幸应邀随团去延安考察,收获颇丰,感触颇深。大量的历史事实使我认识到,延安,不仅是中国革命出理论、出路线、出政策的革命圣地,同时它又是出干部、出人才的圣地,延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中国革命培养人才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认...  相似文献   

16.
重视学习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关于"学习型政党"的基本思想,早在毛泽东时代已具雏形.本文着重探讨延安时期毛泽东的"学习型政党"思想,这对于新时期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执政党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2022年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中共七大会址、毛泽东旧居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在延安城西北的杨家岭,坐落着中共中央驻地旧址。党的七大、延安文艺座谈会先后在这里召开,延安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在这里酝酿和决策,著名的“窑洞对”也是在这里展开的。  相似文献   

18.
彭真同志在延安中央党校陈模彭真同志不幸辞世了,我作为他在延安时期工作的一个老部下,心里是很悲痛的。延安时期是彭真同志一生革命工作一个重要时期,是他进入党中央作领导工作的起点。他在延安的全部工作,我虽然不全了解,在中央党校近四年的情况,大体上还是清楚的...  相似文献   

19.
叶子 《广东党史》2011,(8):9-14
“延安五老”,指的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五人。“延安五老”这一称谓,缘自朱德总司令1942年写的《游南泥湾》一诗,诗中有“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等句。诗传开后,“延安五老”便在中央领导和全体机关干部中叫响了。  相似文献   

20.
延安风姿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党中央、毛主席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个春秋。延安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后,由于历史、地理和自然条件等原因,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一直是我国的重点贫困地区之一,甚至到了80年代初,延安农村人均纯收入也只有53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