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失范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急剧增大。受社会内外部诸多环境的影响,就业过程中的失范现象愈演愈烈。如何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一个诚信、公平、平等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所应关注的重要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当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已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近两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有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放缓的现状,有金融危机对实  相似文献   

3.
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海林 《创造》2004,(11):35-36
一、两个"瓶颈" 2003年我国有大学毕业生216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2005年340万人,这是近几年来高校扩招的成果,也是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的标志.然而,随之而来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在高等教育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云南,一方面社会和媒体天天在说"云南最大的贫困是人才的贫困",另一方面,很多地方又存在着本土大学毕业生回乡后数年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的问题,令人无比感慨.  相似文献   

4.
大众化高等教育形势下的就业与就业指导工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君 《湖湘论坛》2005,18(1):91-9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引起多方关注。本文分析了大众化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指出了就业与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以及劳动力市场上供需双方的认知心理特点及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差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马太效应",增加了大学毕业生总体的就业难度,极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应从构建现代化社会流动模式、加大政府宏观调控,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引导劳动力供需双方树立正确观念、引导大学生提高素质能力三个方面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6,(6)
正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与发展,上大学的机会普遍增加,有些地方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比如江苏2015年高考录取率就接近90%,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问题得到很大缓解。但是,接受什么样的高等教育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这些涉及高等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却仍是公众极其关心的话题。优质高教资源的竞争与今年高校毕业生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果心 《传承》2009,(12):110-1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如何调整和改进,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如何调整和改进,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胡颖森 《求索》2012,(7):256-257
由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不合理、高等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偏差、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就业市场化障碍以及高等教育质量和数量发展的滞后等政策和市场方面的原因,当前绝大部分低收入家庭因子女高等教育投资收益问题面临低收入的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为切断低收入的代际传递,应创新高等教育助学贷款设计,健全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机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以提高大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高校扩招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有着深远的意义。急增的毕业生会对传统的就业模式和市场预测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压力 ,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是关系到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关系到经济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的大事 ,这需要政府、社会 (用人单位 )、高校和毕业生个人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3.0%,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产物,作为新生事物的独立学院在研究教学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夹击下,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特殊的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非正规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新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式不断变化。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非正规就业作为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方式,已经初显端倪并将日益发展。大学毕业生参与非正规就业不仅具有非正规就业的一般特点,还具有就业层次较高、人力资本利用程度相对充分、流动能力较强和创造性与发展性突出的特点。要促进大学毕业生非正规就业,必须转变大学生就业思想观念,增强其就业能力;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和大学毕业生就业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各种就业制度壁垒;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非正规就业氛围。大力鼓励大学毕业生参与非正规就业,形成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并存、相互促进的就业格局,是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兼具前瞻性和现实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毕业论文是普通高等教育和函授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毕业论文在大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培养和锻炼大学毕业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巩固和提高毕业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为学员今后的学习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论文的重要作用是高等函授教育中值得研究的问题。一、毕业论文是毕业生的必修科目党校函授高等教育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也把毕业论文当作必修科目及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大学毕业论文一般分为学土论文(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三种。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规定:“学员的毕…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3.0%,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产物,作为新生事物的独立学院在研究教学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夹击下,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特殊的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它也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辽宁省而言.就业市场的择业者中大学毕业生已占主流,就业时间相对集中。造成市场容纳能力下降。相关部门应千方百计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崔晨 《北京观察》2010,(4):34-36
<正>"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温家宝总理一席话道出了就业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系统培养、拥有远大理想抱负、初次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而言,就业更是从新起点迈向新征程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7.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我国经济体制与结构的转型,大学毕业生供需失衡,导致总量性失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结构性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备,导致摩擦性失业;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城市内部主要市场和次要市场的分割,导致自愿性失业。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待就业问题,当务之急是要从就业政策、就业岗位、就业服务以及失业保障等方面构建待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引人关注的高等教育事件中,有值得称颂的贫困生免费读大学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有喜忧参半的"三无"博导"下岗待业"与劝退97名成绩太差学生;有令人不安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出现"掺水"与"女神励志奖学金"现身大学;有令人纠结的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与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有备受争议的五百大学毕业生卖猪肉事件与新任校长遭遇"联合声明"风波;也有惊心动魄的"复旦研究生投毒"事件……值此2014年初,我们怀着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希望与反思,盘点我国高等教育每月的热点问题,希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高等教育这些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正在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形势十分喜人,但从比例上看,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还是很低的。然而,值得关注的一个社会现象却是,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个问题近年来在媒体上屡有报道,今年则显得更为突出,尤其是文科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这在郑志先生的《2002:大学毕业生求职备忘录》一文中可以获得不少信息。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我们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是大学生过剩了吗?显然不…  相似文献   

20.
秦海燕 《传承》2008,(20):102-103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就业供需矛盾突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目前高校面临的紧迫问题,高校的就业指导意义重大。然而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许多不足,很有必要融入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创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