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就其政治上的意义来说是指一个国家处于主人翁地位的多数人用平等的原则对社会实行管理的制度。作为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作为国体,它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作为政体,它意味着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内部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行使国家权力,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之一,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所提出的三大目标之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民主和法制、纪律不可分,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步骤。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民主政治就是把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和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法制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先要求建设高度的民主。因为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伟大目标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高度民主的真谛就是要在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基础上,把民主推向新的历史高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切实保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以及社会事务实行民主管理。我们之所以要强调高度的民主还因为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其本质规定和最终的理想目标当然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也就是由社会的所有成员共同管理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可是,既然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政治国家,存在着人对人的管理,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仍被划分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个部分,我们就暂时还不能设想政治权力的取消,也不能设想每个社会成员拥有同等的政治权力和担负同等的政治责任。任何把我国现实的政治民主描绘为理想伏态的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理论,以及把实现理想目标当作近期任务的设想,都是不符合我国实际的,都只能导致理论上的混乱和实践中的失误.我认为,我国现阶段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内容,当是建立一种完善的政治权力制约机制,实现自治权力制约的严密化。  相似文献   

4.
以权利制约权力: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体制改革要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达成"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社会共识,这是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崛起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需要,同时也具备能够达成的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社会现实告诉我们,公共权力与私有资本都必须受到制约。在人类历史上,政商关系先后经历了前资本主义社会权力神化、资本主义社会权力道德化和社会主义社会权力客观化三个阶段。其中,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资本第一次真正实现了有效地制约公共权力,将其关进了私有资本的笼子里。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依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建立相配套的社会主义市场政治上层建筑来制约公共权力;在此基础上,必须用公共权力将私有资本关进科学制度的笼子里,不能放任私有资本从经济走向政治染指国家政权,要坚持国家公共权力对私有资本的驾驭。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重塑强大的科学的公共权力优越和正确处理政商关系,是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特别是保持一种强大的科学的公共权力优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不仅意味着人民通过自己选举出来的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而且,还要在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实行民主,由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务。由于种种原因.所致,后者一直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短板"。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就需要以上两个领域相辅相成,才能完整地构筑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企事业的权力。但是,在我国的现实政治生活中,人民享有权力的状况同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本质要求却不相符合。这种距离的存在,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深思。要真正认识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既不能脱离中国的历史实际,也不能只就“现状”谈“现状”,而必须从考察民主的历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要大力发展民主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社会都有民主的存在,只是程度范围不同而已。社会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最高级形态。社会主义民主理当超越以往任何社会,包括资本主义民主。民主政治的价值是使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民主政治要受到环境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民主政治的公共权力构建必须实行监督制约,民主政治的实现还必须有赖于社会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们政治理论的通行看法是:马克思主义不主张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政治分权,社会主义国家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制度,是对资产阶级分权学说的彻底否定。这种观点在社会主义各国均被奉为经典,与社会主义国家多年来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仔细读一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便可发现,他们除了揭露资产阶级分权学说的阶级实质之外,在其他地方还不同程度地肯定了作为一种民主政治形式的分权制的某些优点,可以作为无产阶级统治的借鉴;由此再考察一下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主义政治有必要采取分权形式。  相似文献   

10.
正尽管对权力的制约有不少模式和途径,但是,追根溯源,权力制约的根基,还在于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包含了权力制约的基本理念和制度。公共权力所有者与行使者分离的内在矛盾,决定了权力所有者应该对权力行使者进行制约。只有通过民主政治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权力的制约。一、民主政治包含了权力制约的基本理念民主政治并不是像西方所说的那样,它的实质应是"多数人统治"的政治或"人民主权"的政治,其精神就是主权在民,就是由人民来决定国家事务或公共事务。当人民能够真正决定国家事务或公共事务的时候,既表明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1.
歙惠 《求知》2002,(11):65-6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有制度和法制作保障。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政治法治化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权力的根本途径,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必须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12.
串案窝案频发是传统社会"圈子"文化"复兴"的产物。权力的过分集中和封闭式运行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各类资源的绝对垄断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奴化与效忠是其生存的社会基础;传统伦理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心理基础。必须推动实现传统"圈子"文化的现代转型,使其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积极因素。具体措施包括: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让权力在阳关下运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实现依法治国;加强公民教育,培育现代公民;加快推进社会改革,建立资源公平分享机制;加强社会监督与制约,规范权力运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普及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勇 《党政论坛》2001,(3):39-40
一政务公开 ,是指国家政务活动中 ,凡是涉及到公共事务、公共服务的事项 ,只要不属于国家机密 ,都应向社会和群众公开 ,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实行政务公开 ,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促进廉政勤政建设 ,提高行政效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1 .政务公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国家的一切权力…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论坛》2017,(6):11-18
公平正义既是民主政治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伦理的基本表现。人类社会的进步,首先是政治伦理的进步。历史上,民主政治伦理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它改变了传统的政治生态,用公平正义来凝聚社会,国家的政治问题由人民决定,实现了把公权力关进笼子的梦想。公平正义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伦理的基本特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与公平正义民主政治伦理的发展相同步。推进公平正义的政治伦理必须理直气壮地高扬民主的旗帜,在社会和国家管理中全面推进公民广泛和深入参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伦理,只有在人民群众普遍、广泛参与中,才能逐步地生长并壮大起来,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国家形态民主一直是中国民主建设的主要领域,也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就,但限于一些条件的制约,国家形态民主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一些重大问题很难在短期内获得突破。于是,非国家形态民主在20世纪末获得了发展空间,并一度成为中国民主的一种"象征"。但非国家形态民主毕竟不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全部,甚至不是主体,它并不能取代或代表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所以,当前的民主发展,必须在国家形态民主与非国家形态民主之间寻找契合点,以充分利用非国家形态民主积累的民主经验和营造的环境,推动国家形态民主的发展。其基本思路就是,在参与—治理民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以社会制约权力"的途径来是实现这种二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宪政建设对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的作用和重要性日益凸显。追求宪政与民主、权力制约与有效治理之间的平衡、协调和统一,是当代世界宪政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显现出从人治向法治转变、强调秩序和稳定、重视对权力的规范和制约、加强人权保障等基本走向,这既符合当代世界宪政发展的潮流,也适应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国情和发展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必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量,政治权力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国家社会中,所有权力都属于公共权力,是特定社会制度下赋予其权力者社会力量的体现,因此,一切社会中的权力又都是一种政治权利。特定社会制度赋予给权力者的这种政治权力,本质上是为特定阶级利益服务的,但当权力人格化以后,公共权力易异化为个人权力,甚至被个人所窃取用来谋取私利。权力本质上的政治性、公共性要求人格化的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权力的道德制约具有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毛泽东的人民民主思想包含着现代民主政治理论的社会制约权力的本质内涵。换言之,毛泽东的人民民主思想所包含的言论自由权、监督权、参与权等社会权力制约国家权力的民主理念正是当今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目标取向之一。在继承毛泽东的人民民主思想遗产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其思想遗产的非现代性因素或人治元素;认识到他的人民民主思想的局限性是其不能超越的历史基础、制度结构制约以及传统政治统治思维的惯性所致。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座里程碑 ,标志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执政党和国家治国的基本方略和目标 ,而且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一、要实现“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法治 ,作为一种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原则和方法 ,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早在 1978年 12月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政治发展目标,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一科学论断揭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经验和客观规律,进而解决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民主观念淡薄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重要问题.这是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