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刘涛 《犯罪研究》2014,(2):26-38
犯罪学研究的犯罪人应当是理性的犯罪人。行为人选择犯罪虽然在价值理性的角度看存在不理性的成分,但是犯罪学的研究应当注重犯罪人行为的实践理性与工具理性。犯罪人对犯罪的长期后果(法律后果)低自控与低自珍不是决定犯罪人非理性的决定因素。适应性非理性应当注重对于犯罪情境的分析。当代理性选择理论强调犯罪人的有限理性,犯罪预防的落脚点在于对于犯罪人犯罪机会的控制与犯罪具体社会情境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再论犯罪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是行为人的选择性行为,是由矛盾到统一的过程。由于犯罪是由法律从外在标定的,与个体的内在需要、人格等变量不存在必然性联系,任何犯罪在特定情境中都会存在偶然性特点。犯罪者人格与犯罪行为的关系也只体现在倾向性和选择性方面,情境的随机性质,又使犯罪者人格在跨情境状态下表现为理性、非理性或相对理性等多个层面。采取何种方法满足需要、实现目的的手法选择,决定了行为的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3.
论犯罪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犯罪是阶级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即侵犯统治关系的行为,这种行为又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由体现统治阶段意志的法律来加以认定。因此说,犯罪是人类社会的历史现象.它不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是什么神的意志、也不是什么宗教现象。与马克思主义观点相反.剥削阶级的思想家,特别是资产阶级法学家。总是企图证明犯罪同人类同时出现,并将伴随着人类社会永远存在下去。例如,美国当代犯罪学家、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教授赖埃得在1976年所写的《犯罪与犯罪学》一书中写道:“最初,  相似文献   

4.
合同诈骗犯罪的成本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豫宛 《法学家》2000,(2):92-95
在合同诈骗犯罪这一典型的经济犯罪类型中,犯罪的实施一般不是基于突发性的感情冲动,犯罪分子在犯罪前通常要通过周密的、精细的分析和计算,进行犯罪行为的成本收益预测,权衡是否实施诈骗,如何实施诈骗,尤其是在巨额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理性经济人"的特点和智能性的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如果犯罪成本大于犯罪收益,犯罪则无利可图,犯罪将被扼制.因此研究合同诈骗犯罪的成本,通过提高犯罪成本而防范合同诈骗犯罪,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一、概述当在美国人中问起有关犯罪的情况时,极少有人联想到庞大的法人组织。不管怎么说,难道能叫经商的公司不赢利么?为了保住自身的信誉,难道他们不需要公正地、友好地对待消费者、雇员和竞争对手么?那些公司的经理们不是都很富有吗?他们为什么要去犯罪呢?他们从犯罪中能获得什么?之所以没有什么人把法人与犯罪联系起来考虑,一部分原因应归于系统的统计资料中的  相似文献   

6.
现行刑法颁布至今出台的九个刑法修正案一直在进行犯罪化,鲜有非犯罪化.强调在风险社会中防范遭遇风险而一味地犯罪化不符合大国刑事法治的理念,需要理性地对待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在我国,犯罪化不是规范意识培养与形成的唯一路径,也并不能对违法与犯罪的界限定纷止争,所以犯罪化在民权刑法本位观背景下须慎行.泛犯罪化有违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有悖犯罪的本质和生成规律.今后在危害行为治理体系中,需关注制度构建,培养全民规范意识;注重刑法与相关部门法尤其是行政法的衔接.在刑事立法中适时非犯罪化、适度犯罪化.  相似文献   

7.
在刑事司法过程中法官是一个理性的角色,还是一个集理性与非理性于一身的角色?传统的观点不能接受法官在刑事司法过程中是一个集理性与非理性于一身的人.  相似文献   

8.
犯罪类型本质分析是犯罪治理必要前提,在电信网络犯罪新形势下,加强电信网络犯罪类型结构及其对策研究极具现实意义.伪基站犯罪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电信网络犯罪,与传统电话诈骗相比,伪基站犯罪具有更多自身"比较优势".同时,电信网络犯罪的主要危害类型不是一种线性发展演变结果.从长远来看,目前电信网络犯罪治理,当务之急是战略问题而不是战术问题.因此,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差异化打击和持久战,对遏制当前持续高位攀升电信网络犯罪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犯罪发展变化及其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犯罪发展变化及其理性思考康树华犯罪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个人行为。因此,它不是孤立的,是随着政治、经济的变革而变化的。建国近50年来,我国犯罪随着我国的政治形势、经济变革和社会治安情况等的变化而变化着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犯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炜 《河北法学》2012,30(6):179-180,181,182,183
死刑作为刑罚体系中最严厉的一种制度,对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贪污贿赂犯罪作为一种世界现象,在当今中国引起高度关注和普遍声讨.对当前形势下贪污贿赂犯罪死刑制度的存废、对贪污贿赂犯罪“死缓”的适用等争议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李若菊 《政法学刊》2006,23(6):72-76
警察涉黑犯罪问题是伴随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由于涉黑的警察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关系不同,在黑社会性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所以,警察涉黑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警察涉黑犯罪的本质是警察社会角色的易位和警察权力的异化,其社会危害极其严重。教育整顿警察队伍不仅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遏制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势头、铲除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权力表现为权力主体与权力对象之间的支配——服从关系,权力的利益属性决定受贿犯罪的产生,权力的基本要素与受贿犯罪的构成存在对应关系,进入受贿犯罪领域的权力有国家的权力、社会组织的权力、国际组织的权力以及个人的权力,这些权力可以分为公权力与私权力、平权型法律关系中的权力与隶属型法律关系中的权力、集体的权力与个人的权力。  相似文献   

13.
魏东  蒋春林 《政法论丛》2007,2(4):48-53
法律的正当理性在于保护人的尊严、自由以及个人与社会生活中的实质性价值,引导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我国现行刑法关于奸淫幼女犯罪既遂的接触说标准,在根本立场上是非理性主义、重刑主义的表现,无论是从保护被害人的利益、被告人的人权、促进正常性行为方式和性文化的健康发展,还是从充分体现刑法立法的科学合理性、刑法的谦抑性等立场来说都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应当在法理上、立法与司法实务上统一强奸犯罪(其中当然包括奸淫幼女犯罪)既遂的插入说标准,反对并废除奸淫幼女犯罪既遂的接触说标准。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市场经济与犯罪的关系犯罪是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经济发展是否必然产生犯罪?犯罪是否同经济必然联系在一起?这些问题都是犯罪学理论研究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在研究当前犯罪问题时,我们既不能回避,也不能盲目地不加分析地肯定或去否定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理论认为,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个人行为,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犯罪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就必然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  相似文献   

15.
合同诈骗犯罪的成本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合同诈骗犯罪这一典型的经济犯罪类型中 ,犯罪的实施一般不是基于突然发生的感情冲动 ,犯罪分子在犯罪前通常要通过周密的、精细的分析和计算 ,进行犯罪行为的成本收益预测 ,权衡得失 ,选择是否实施诈骗 ,如何实施诈骗 ,尤其是在巨额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理性经济人”的特点和智能性的特点表现得理更为突出。如果犯罪成本大于犯罪收益 ,犯罪则无利可图 ,犯罪将被扼制。因此研究合同诈骗犯罪的成本 ,通过提高犯罪成本而防范合同诈骗犯罪 ,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合同诈骗犯罪的成本构成及成本影响因素合同诈骗犯罪的成本 (C) ,是…  相似文献   

16.
犯罪既遂标准新论 修正的构成要件齐备说之提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关于犯罪既遂标准研究的反思犯罪既遂的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并不是不言自明的,因为刑事立法没有明确告诉我们何种情形算作犯罪的既遂、何种情形算作犯罪的未遂,因此,犯罪既遂标准的界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刑法学理与刑法解释。在这个问题上.学者间观点并不一致,概而言之,大致有三种观点存在:1.犯罪目的实现说;这种观点主张,应当以犯罪目的是否实现,作为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志。如果行为人实现了其预期的犯罪目的,就构成既遂犯。其理  相似文献   

17.
李灿 《犯罪研究》2016,(6):20-26
学术腐败犯罪是在学术活动领域中,拥有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个人或集体为谋取个人私利或小集体利益,违反学术道德,违背学术良知,实施权力交易或者权力滥用,严重侵犯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权利与自由的行为。学术腐败犯罪的本质属性是学术权力物化。高校学术权力行政化、高校学术权力交易性、高校学术权力庸俗化以及高校学术权力垄断性等四个方面是高校学术腐败犯罪频发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建立学术与行政相分离制度,完善学术信用体系,建立法律惩戒机制等措施,能够对高校学术腐败犯罪的预防与控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犯罪周期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林  石泽忠 《犯罪研究》2005,(2):27-32,40
犯罪周期现象,学名应为犯罪循环变动,是指犯罪现象的总体及若干罪种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比较稳定的涨落起伏以至循环往复.借助于统计学的处理技术,我们可从按月、年等单位连续编制的犯罪数据中看到明显的循环变动,这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唯物主义规律在犯罪现象中的一种体现,具体由各种致罪因素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所决定.本文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初步证明犯罪周期是一种近乎规律性的盛衰交替变动,是犯罪运动的正常表现形式.犯罪周期理论的建立和运用对正确研判犯罪形势,修正与克服传统经验分析及定性研究中的错误与不足,探索与把握犯罪宏、微观规律,科学预测犯罪走向及解释犯罪数量变化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邹红玲  张文楚 《行政与法》2002,23(5):45-47,67
腐败犯罪是公共权力异化和权力拜物教的产物,反腐败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着力在源头上下功夫。本文简要比较了古今中外四种反腐败的经验,提出预防腐败犯罪,应从体制上遏制权力被滥用,强调体制改革与创新是反腐根本之策,并探讨了具体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0.
相对被剥夺感的产生,心理不平衡的加剧是贪污贿赂犯罪的心理原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适宜的犯罪对象、缺乏有能力的保护者使具有犯罪动机的公职人员有机可乘;在权衡利弊后,公职人员发现犯罪利大于弊,于是他们选择了犯罪而不是守法,因而犯罪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