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民周刊》2012,(45):24-25
麻将文化了?麻将"申遗"了?麻将主流了?不管怎么说,曾经"臭名昭著"的麻将,最近在重庆召开了"第三届世界麻将锦标赛",和蟋蟀一样,著名"赌具"迎来了正名辩诬的春天,所谓"坟头翻身,麻将转正"——转型期尽管什么事都会发生,但麻将得以"平反",还是让不少人"受宠若惊"。毕竟,如同一个"淫"字,压得《金瓶梅》太久,一个"赌...  相似文献   

2.
邵乐韵 《新民周刊》2012,(45):34-36
1923年,麻将在美国的销量飙升到150万副,在上海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中居于第六位。同年,《纽约时报》刊登麻将学习班的广告,学费10美元;《名利场》专栏文章宣示麻将风暴正席卷美国……美国人称之为"麻将疯潮"(Mah-Jongg craze)。雀牌魅力,国界难挡。这些年欧美学校开设麻将兴趣班、老外组团参加麻将赛的新闻让中...  相似文献   

3.
传媒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韩国被中国媒体频频报道"申遗"事件,引发了中国民众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笔者发现,这些"申遗"事件有部分是因中国媒体对他国信息误读所致。本文以"韩国端午申遗"和"韩国暖炕申遗"两事件为例,运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分析其中的文化误读现象。笔者认为,引发这两次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媒体在对韩国信息进行解读时,产生了无意识的文化误读。受众在解读作者重新编码后的信息时带进了个人的民族主义情绪,最终引起受众在行为上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医闹凶猛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12,(21):22-23
我们有很多"唯一"。唯一的长城;唯一的烹调;唯一的文字——它们都可以"申遗"。但,真正举世"唯一",且断无"申遗"之可能的却是一种黑恶现象:医闹。狭义的医闹——"借医疗纠纷非法获利的第三方";而广义的医闹则是:  相似文献   

5.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12,(45):26-31
总是处于灰色地带的麻将牌,如今已然堂而皇之走上台面——世界锦标赛已经举办了三届,个人赛、团体赛、公开赛、大师赛……,好不热闹。"根据美国麻将时间网站统计,全球有6亿多人参与麻将游戏。"入局斗牌,必先炼品,品宜镇静,不宜躁率,得牌勿骄,失牌勿吝,顺时勿喜,逆时勿愁,不形于色,不动乎声,浑涵宽大,品格为贵,尔雅温文,斯为...  相似文献   

6.
2008年"3·14事件"促使一些学者开始反思和深入探讨国外非政府组织在对外文化交流、推动外部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从而塑造国家"软实力"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而欧洲国家很早就开启了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非常引人注意的一个现象就是非政府组织在这些国家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从非政府组织自身在文化交流领域的先行作用、政府给予非政府组织的强有力支持和非政府组织独立性的保持与发挥等三个方面探讨为什么非政府组织能够在欧洲国家对外文化交流中承担主要工作;列举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的非政府组织如何成为这些国家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从事文化外交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7.
声色麻将     
阙政 《新民周刊》2012,(45):40-41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许多以弈棋为题材的影片,导演们都乐于阐释这个大道理。不过,在香港,从业者的态度却和他们的作品风格一样:大道理走开,最要紧放得开。关起门来就是一桌麻将在小说《五四遗事》的尾声,新青年"罗"坐拥三位娇妻。张爱玲写道:"难得有两次他向朋友诉苦,朋友总是将他取笑了一番说:‘至少你们不用另外找搭子。关起门来...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冷战双方都希望通过各种更微妙的手段来赢得人心,以求达到颠覆敌对阵营并维护自己阵营团结的目的。因此,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从体育竞赛、音乐演出、宗教祈祷到科学研究——成为"冷战宣传"的武器。在此背景之下,经过美苏双方的努力,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获得了比较正常、固定的交流渠道。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逐渐从中国对外开放的末端转变为大西南对外开放的前沿.在与周边国家开展以经济合作为重点的交往过程中,云南积极推动澜沧江—湄公河、孟中印缅等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提升了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合作水平.在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合作中,特别是在2000~2010年的10年时间里,云南积极利用地缘优势,与毗邻的东南亚、南亚国家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通过双方、多方举办的"节庆活动""文艺展演""文化展会""学术交往""考察互访"等文化活动平台进行文化交流.多种形式的交流,是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文化交流的显著特点.云南与东南亚、南亚文化交流,对于我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理念,加强睦邻友好关系,促进澜沧江—湄公河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经贸、文化、教育、旅游的开发与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20~23日,由韩国国际交流财团资助,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即原杭州大学韩国研究所)在中国杭州主办召开了"中国江南(浙江)与韩国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这是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第二次以"中国江南与韩国文化交流"为主题召开的学术会议,中韩两国25位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议题广泛,两国学者相互交换学术信息和观点,气氛活跃.  相似文献   

11.
彭浒 《新民周刊》2012,(45):37-39
那些跳完坝坝舞的婆婆阿姨,那些喝完小酒的爷爷大叔,那些踢完球吃了火锅的汉子,那些逛完街吃了串串的妹子,那些小富即安的四川人,如果不在麻将桌上,还真的不容易找到一个地方,可以相互调侃与吹捧,勾兑与怀旧。对于四川人来说,卡拉OK与电影院,咖啡厅和西餐馆,再熟悉也觉得不够亲切,只有走进麻将室,麻将声响起,才能卸下身心上下那...  相似文献   

12.
柴瑜 《当代亚太》2005,(7):61-62
2005年6月3~4日,由云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和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在共同增长中促进全作"国际研讨会在云南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日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将会更多地、在更大程度上朝可译性方向发展.任何文本都是能够传译的,我们在翻译实践中通常采用"意译"或"注释"的手法,即解释的功能实现不可译性向可译性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中韩文化交流的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是中韩建交15周年,也是"中韩交流年".两国建交以来,由于两国政府和领导人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以及两国在文化上的相似性、历史上的纽带性、地理上的相邻性、经济上的互补性,以及两国民众的文化需求和时代的特点等原因,中韩文化交流发展快速、顺利、良好.但文化交流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双方增进了解.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就非常频繁。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中国与东南亚形成了许多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有的经过数代人的创新,焕发出惊人活力;有的缺乏创新形式,面临消亡危机。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制度构建机遇,成立专门保护组织,将华侨华人和其他认可的人认定为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创新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宣传形式,构建自我监督机制、纠纷解决机制和协调规范机制,形成系统的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有利于中国与东南亚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发现众多海洋文化遗产,引起中国和韩国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中国蓬莱2艘韩国古船、韩国新安沉船、珍岛独木舟、西海岸"蒙古瓶"等海洋文化遗产方面对比研究,试析两个半岛在古代海上交流历史的重要性,希望加强中韩海洋文化遗产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对《中国与马来西亚文化交流史》一书中的若干重要的概念和问题进行评论,特别地,对于以地域交易圈作为文化交流的分析平台、文化交流的向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中美传统节日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美两国各有自己的民族传统节日,其在起源和形成中存在明显的差别,在传承中却存在某些共同性.在全球化时代,由于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与深化,中美传统节日之间的横向交流出现了既有被两国人民相互包容接纳,又有此消彼长、"优胜劣汰"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9.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31):54-57
作为迄今为止最大的中外合作文化交流投资项目之一,东方梦工厂的目标是从中国出发,迈向国际市场,成为全球家庭娱乐产业的新一代领先者。从中国的本土文化中提炼出的新卡通形象,将冲出国门,传递给全世界。美国梦工厂的"东方梦想"8月7日上午,上海黄浦江"西岸"的徐汇滨江规划展示中心大厅,以昔日龙华港为改造主体的巨大模型被搬走,为...  相似文献   

20.
安延 《法国研究》2002,(1):172-183
与17世纪的中法交流中介者一传教士一样,中国留学生在中法两国文化交流以及中国现代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这一群体的研究,除19世纪20年代的"勤工俭学生"之外,似乎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尝试梳理1978年以前"留法学人"的历史希望鉴往知今,对当代的留法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