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刘洪波 《新民周刊》2012,(13):84-84
对"好消息"而非"真消息"的偏爱,对"坏消息"而非"假消息"的痛恨,以及为此而进行的信息建构。这些已经决定了它必然落到被欺骗、被愚弄的境地。山东省召开政府系统调研工作会,省长姜大明表示,"在下去调研时,不要暴露官员的身份,可以说是报社记者,这样才能了解很多真实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应琛 《新民周刊》2012,(47):31-33
网络无疑给现代人带来极大的生活便利。但有多少人想过,当你在浏览网页、发微博、签到甚至是玩手机游戏的时候,你的很多个人信息,如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很可能已经在不经意间被自己"主动"泄露了。在这样一个"无网不欢"的时代,个人信息沦陷,人人都有可能"裸奔"。  相似文献   

3.
和静钧 《新民周刊》2012,(45):46-47
彼得雷乌斯,美国中情局局长,四星上将,被《时代》周刊称为"拯救伊拉克的人",曾被猜测2012年大选最强劲选手的家伙,如今,人们想的是,他和他的情人、传记作者葆拉·布罗德韦尔——是否会出售他们婚外情的制片权并向电影制作人提供内幕。11月18日,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的一处寓所前,数十名街坊邻居和亲朋好友欢迎着葆拉·布罗德...  相似文献   

4.
刘迪 《新民周刊》2012,(47):36-37
在日本生活,只要涉及到信息传递,则处处要求你"加密"。日本用一套严密的法律和民众的自觉行为,构筑起个人信息保护的屏障。有人感叹如此"过剩保护"让人烦恼,但这样的麻烦却有效地保护了个人信息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七日谈     
《新民周刊》2022,(2):40-40
壹掌握百万用户信息平台赴国外上市须网络安全审查。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十三部门联合修订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自2022年2月15日起施行。贰其实不同价格的加速包,主要是网速的差别。一年一度的春运"抢票大战"又将开启。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表示,所谓的"抢票软件"就是用技术手段来不断地刷新信息,提高信息提交速度。  相似文献   

6.
时尚家居     
《新民周刊》2012,(8):94-95
1便携"隐私"帐篷这款"隐私"帐篷可以适用于多种款式的单人床或儿童床,每当你需要私人空间的时候就可以将它拉起,将自己与外界环境或他人隔开,从而享受属于自己的个人世界。2唱歌的枕头悲伤并不痛苦,痛苦的是在你悲伤时没人来安慰你,而这款创意的音乐枕头或许能在你伤心、郁闷的时候给你带  相似文献   

7.
《新民周刊》2022,(43):79-79
此书讲的主要是家庭内部的设计,尤其是传统的、经典意义上的房屋设计。作者认为后现代的家居设计过于单一、机械化,过于注重科技与效率,家甚至变成了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而失去了家庭生活中很多非常重要的东西:亲密与隐私、休闲、愉悦、安逸、温暖舒适、实用、便利、个性化等。总之,房屋内部应该是一个充满魅力而又实用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IT立国"战略是日本"科技立国"战略在推动具体产业发展方面的集中体现。在多重压力促动下,日本大力推进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社会建设为核心的IT立国战略,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该战略框架。在实施IT立国战略过程中,日本注重从顶层设计、基础设施、社会应用、人才建设等多方面大力推进,并在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水平、信息社会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借鉴日本的经验,中国在发展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时,应当形成循序渐进的战略体系,实现创新单元之间的分工与配合,并注重将信息技术发展战略与其他战略,特别是标准国际化战略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编与读     
《新民周刊》2012,(48):6-6
《谁把我们"全裸"》(2012年第47期)个人的信息"全裸"了,官员财产信息密不透风。一个蹊跷、诡异、荒诞的时代。四川乐山花开中国目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非常不得力。陪孩子去一次医院,笫二天什么乳品、玩具、幼儿读物电话都打到家里。官员财产公布呼声这样高,就是护着不公开。浙江宁波网易网友考在职研究生了,报完名那段时间天天收到××考研培训班的短信;快考试了,经常收到××考题答案包过;又不停地收到"×××,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初伊安-曼纳斯提出"规范性力量欧洲"后在欧洲研究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争论,这一理论视角常常被认为太过理想主义。曼纳斯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规范理论选择?他又是如何通过这样的选择去应对欧盟的现实困境的?本文从建构主义的概念分析出发提出"规范性力量欧洲"的理论问题来源于冷战后欧洲的社会现实,它的提出及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冷战结束后欧盟身份认同对外和对内两个向度的深刻危机;政治学者通过"规范性力量欧洲"这一政治话语来界定他者,以此来建构欧盟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陈冰 《新民周刊》2022,(6):66-69
大脑如何编码时序信息是极为重要的未解之谜。这项研究成果是认知神经科学领域“里程碑”式的重要工作。bi、da、ku、pa,bi、da、ku、pa,bi、da、ku、pa。默念三遍,记起来是不是挺容易的?如果把这四个音节倒着念出来呢?有点难了吧。人类到底是如何记住这些信息的?说起来有点遗憾,我们所知甚少。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处理纷繁复杂的时序信息。  相似文献   

12.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28):22-22
一条推特和一次Off的谈话,传递出复杂的法国"第一家庭"的内部信息。法国总统奥朗德在7月14日国庆日接受法国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私事应私下处理"。这句非常简单的话,却在法国被政治学家们反复评论,因为其背后,是一桩引得法国全国哈哈大笑的"推特吃醋丑闻"……应该说,奥朗德当选总统后的行为一直中规中矩,几乎无懈可击。然而"...  相似文献   

13.
李建人 《美国研究》2012,(3):91-106,4,5
美国政府信息公开事务中,涉及情报机关信息公开的诉讼最为敏感和引人关注。2005年6月30日,史蒂文·阿福特古德就国家侦监局拒不公开"2006财年国会预算说明书"而起诉了该机构。双方立足于《信息自由法》和《情报授权法》的关键条文展开了激烈争辩。在庭审过程中,上至国会参议员,下到美国民间机构纷纷参与其中,充分展现了美国情报机关信息公开诉讼的复杂博弈特点。虽然,庭审的最终结果是原告胜诉,但透过本案可以发现,美国现行法律制度中客观存在着偏袒情报机关不公开政府信息的特殊程序规定,这不但与《信息自由法》的精神相悖,也给司法机关维护公民知情权设置了巨大的法律障碍。  相似文献   

14.
彭浒 《新民周刊》2015,(22):44-47
人类的世界终将被人工智能的世界代替,这样的结局到底如何,不同的人能看到不同的悲喜。人类进化的终极奥义到底是什么?多少哲学家科学家为之鞠躬尽瘁,却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但几十年来,不用向科学和哲学负责的科幻电影,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一条新路,简而言之,人类的世界终将被人工智能的世界代替,这样的结局到底如何。  相似文献   

15.
阙政 《新民周刊》2012,(31):76-77
据说人体的代谢周期,让我们每七年就会焕然一新。看起来,体育明星被拉下圣坛,全面娱乐化,连七年都用不了。前不久,看到一篇2005年上海世乒赛期间的体育新闻,文中这样写道:"独揽两座金杯的王励勤身边出现了一位漂亮女孩。生性腼腆的王励勤向关心他的领导、长辈、好友正式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他与他女朋友的恋爱故事开始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12,(18):28-29
每个中国人看到这样的新闻都会血脉贲张,夜不成寐:中国渔民被菲军抓获后,居然屡屡被"刺字"!不是"签字",而是"刺字"。如果没有记错,宋朝的"贼配军"才被人如此侮辱作贱!  相似文献   

17.
李旻 《当代亚太》2019,(5):125-143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俄国威胁论"在朝鲜半岛大行其道。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俄国威胁"的真实性问题和中日两国对朝鲜的信息影响,而忽略了"俄国威胁论"产生的观念背景和话语表述。从国际政治观念的角度来讲,"俄国威胁论"产生的基础在于朝鲜王朝对外部世界的总体认识发生了巨变,这一巨变可以用无政府文化、行为动机、身份认同等现代国际政治学的概念加以解释。话语同样在"俄国威胁论"的扩散中起到重要作用。"春秋战国"、"秦"、"东洋"、"亚洲"、"人种"等表述成为"俄国威胁论"传播的载体,也建构和固化了朝鲜对俄国的认识。"俄国威胁论"的历史表明,对"威胁"观念应综合理解、综合治理,这样才有助于解决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对党委信息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信息工作者如何更好地为党委科学决策提供情况、当好参谋,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多年工作实践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党委信息工作,必须在“功、道、要”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向记忆默哀     
韩滨鸿 《新民周刊》2012,(11):84-84
他们接触大量信息,但大脑就像一只筛子,每次只是略微地被润湿了一下,仅此而已。人类抛弃"自然记忆"的根本原因,是"人工记忆"的崛起。  相似文献   

20.
杨江 《新民周刊》2012,(47):22-25
号称"江南第一探"的私家侦探韩冰自曝黑幕——所谓"福尔摩斯"不过是信息掮客,如果公安、卫生、教育、房管、车管等公职部门,银行、通信、航空、保险等商业服务机构内部没有"内鬼",私家侦探们纵有再大能耐,要拿到公民的相关核心信息"几乎是天方夜谭"。12月2日,新一轮寒流来袭前的温州,46岁的山东大汉韩冰站在公司窗前陷入了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