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38):60-61
赵强在两条路上狂奔,一条是当代陶艺,包括大型公共陶艺;一条是与现代家居环境与方式相契合的日用陶瓷。今年春天,赵强的当代陶艺个展《莲由心说》在上海北外滩艺术园陶瓷艺术馆举办,数十件个性强烈的陶艺作品一上柜即引起陶艺爱好者和艺术同行的关注,特别是一直关注这个园区活动的台湾同行,他们给予了高度评价,于是就有台湾策展人洪硕宇...  相似文献   

2.
韩妙第 《新民周刊》2012,(24):83-83
即日起至6月30日,台湾陶艺家黄正道组织的一个中外陶艺家创作团,云集上海M50创意产业园区,参加523国际陶艺创作展。中外陶艺家先集结在海安523国际陶艺创作营,进行创作与交流,然后携带作品  相似文献   

3.
万物的声音     
近日,"万物的声音"在西岸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百余年蓬皮杜艺术中心藏品,从立体主义先驱、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领军人物到当代观念艺术前卫代表,众多艺术家代表作品将悉数亮相。深入20世纪初至今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先锋运动腹地,以"物"碰触历史时代脉搏,沉入聆听艺术背后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美学现代性观念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最初三十年间已经孕育成熟,将理论解析和作品细读结合起来加以阐释,可进一步把握这一观念的来龙去脉。斯达尔夫人推崇进步观念,引起古今之争。夏朵布里昂嘲讽"现代性",推崇"永恒",开启了与乐观现代性相背反、相对抗的审美现代性。雨果则强调现代性即与历史变迁同步的"原始性"、同时性,艺术亦唯其现代才能永恒。他们的这些思想,无疑启迪了司汤达、波德莱尔后来表述的现代性观念。  相似文献   

5.
郭歌  丁伟祥 《德国研究》2007,22(1):56-60
德国艺术家莱妮·里芬施塔尔的作品可以用"美得入邪"和"最有争议"来形容,矛盾纠缠不休、纷繁复杂,艺术的内核却层层展开,夺人眼目.本文将尝试从新的角度诠释这位女艺术家的艺术追求和她摄影作品的艺术核心,并着重从艺术与政治的冲突来探讨鉴赏艺术魅力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徐敬德作为16世纪朝鲜理学思想的核心人物,对朝鲜后世儒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数量不多,大多收录在《花潭集》中。《花潭集》中收录的诗歌有78首,这为数不多的诗作成为他理学精神得以展现的艺术载体。他的诗作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传达他理学观念的,这使得他的诗作具有了很强的哲理性。而且作为一个理学家,徐敬德执着追求"至理"的精神也化身为他独特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深深地渗透到他的诗作中,使他的诗歌能够寓理于情、借景达意。  相似文献   

7.
郭林 《新民周刊》2012,(22):89-89
这个集结了当代一线艺术家作品的群展上周在张江当代艺术馆开幕,由上海美术批评家、策展人李旭策展,叶永青、方力钧、丁乙、郭伟、何多苓、周春芽、庞茂琨、李津、孙良、薛松、杨剑平和周铁海拿出了最新作品参展。艺术  相似文献   

8.
对于欣欣向荣又充满着传奇的中国当代艺术界来说,方巍并不陌生,只不过他更多地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艺术商人或艺术圈儿的朋友,作为一名"艺术家"的经历却鲜为人知。故事的缩略版是,在上海学习艺术后,方巍前往日本继续追寻自己的绘画理想;不过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协》2020,(6):F0003-F0003
陈可之,1961年生于重庆江津,197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是当代著名油画家、国画家和书法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油画院院长、北京东方书画研究会会长、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曾荣获加拿大大雅文化国际(Da Ya Culture International Inc.)"终身艺术成就奖"、联合国"和平文化大使"称号、法国国际集邮中心"中欧艺术交流大使"荣誉奖杯等。陈可之思想广博,技艺精湛、中西融汇,作品以历史人物和人文绘画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协》2020,(1):76-76
陈可之,1961年生于重庆汀津,197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是当代著名油画家、国画家和书法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油画院院长、北京东方书画研究会会长、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曾荣获加拿大大雅文化国际(Da Yu Culture International Inc.)"终身艺术成就奖"、联合国"和平文化大使"称号、法国国际集邮中心"中欧艺术交流大使"荣誉奖杯等。陈可之思想广博,技艺精湛、中西融汇,作品以历史人物和人文绘画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1.
杨柳 《法国研究》2005,(1):302-311
让·吉奥诺(1895-1970)是法国当代文坛上颇受读者喜欢的一位著名作家.他的文学创作涉猎领域较广,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都有不少作品流传于世.但从他的个人风格以及艺术成就来看,吉奥诺主要是以小说家的身份在法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路涌 《新民周刊》2012,(3):89-89
米罗是第二次"大面积"地访问上海了,这一次是《现实的幻象——2012米罗版画作品特展》,从1月15日起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开幕,展期为3个月,米罗打算从容地与观众对话,"解答"一下为何如此天真的问题。对世界当代艺术史稍有了解的人知道,胡安·米罗是西班牙艺术家,从绘画、雕  相似文献   

13.
卢梭在其处女作《论科学与艺术》里,就提出他的"回归自然"的观念,主张以自然的美好来代替"文明"的罪恶。他的"回归自然"就是人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近二十年,欧美掀起生态文学批评的新潮流,本文举证不同时期的三部法国生态文学的作品:乔治·桑在《魔沼》中描绘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米歇尔·图尼埃在《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告诫人要与自然融为一体;勒克莱齐奥在其小说《沙漠》里揭示了大自然才是人的幸福之源。由此看来,卢梭的自然观开拓了法国生态文学,他无疑是法国生态文学的先驱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14.
一绪论 "气"是东方人的意识,是自然观、人文观、艺术观的渊源,是代代相传且生生不息的基本观念.过去,对以自然观和人文观为中心的"气"有很多观点,而对于"艺术之气",即在美学认识框架内对"气"具有的意义或相关性却很少进行深入的考察.在此,试以美学范围内"气"的涵义为中心,在艺术性的认识框架内揭示气的作用、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沙岸》不属于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又与当代法国和西方其他现代派作品有着一定区别:它既缺少动人心弦的故事、起伏跌宕的情节,也没有过于神秘荒诞的形式或强烈跳跃性与主观随意性特征。然而,就其整体而言,从艺术手法、语言调度等方面来看,《沙  相似文献   

16.
俄苏"红色经典"在当代中国的接受程度及其产生的影响超过任何一种外来文化。然而,究竟是以中国当代现实政治的立场来"改造"俄苏"红色经典",以期让它更有针对性地为中国当代现实政治服务;还是凸显俄苏"红色经典"的本来面目,尽可能在全面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作出不牵强附会的现实阐释,这是俄苏"红色经典"在当代中国接受史中一直存在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的法国诗人急切渴望与真实世界重新建立起联系,一些本初的元素,如树、石、水、气,都成了诗人竞相咏叹的对象,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坚实、永恒、深度是诗歌咏唱的主题。与本源零距离的接触让寻根诗人们领略到感性世界的厚实性与天地之大美。本文以程抱一、菲利普·雅阁泰、罗兰·加斯帕等当代诗人为例,研究"树"这一形象在他们诗歌中的体现,从"树之轮回"、"树之道德"、"树之升华"三方面逐次阐发树在当代诗歌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及艺术价值,以探析法国当代诗人与程抱一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8.
比利时法语文学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十三世纪。从一开始比利时法语文学与法国文学就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深受其影响。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的比利时法语文学史一般可分为所谓“向心”、“离心”及“当代”三个时期。比利时独立时,法语文学作品内容、形式上陈旧已令人不堪卒读,一批主张艺术高于一切的先锋派作家、社团促进了比利时法语文学的发展并创作出一批象征主义及所谓地方主义作品。在所谓“离心”时期,其它体裁的文学作品创作成绩平平,而戏剧、散文却硕果累累,光彩照人。在当代比利时作家中,一些人认为作家应身居国土,恢复比利时的传统,而另一些人认为比利时已消亡,唯有地方文学具有生命力。虽然时过境迁,却有越来越多的作家向往巴黎。作家们纷纷摈弃了陈旧的观念,探索新的领域而创作出一些享誉世界文坛的小说诗歌和戏剧。  相似文献   

19.
文学的胜利     
钱亦蕉 《新民周刊》2012,(40):26-27
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7时,诺贝尔文学奖在各种猜测中尘埃落定,莫言因其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而获得殊荣。这是中国籍作家第一次获得诺奖。伴随鲜花与掌声的,还有板砖和臭鸡蛋。面对种种质疑,莫言强调自己是"站在人性的角度写作","对社会上一切不公正的现象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突破了阶级的、政...  相似文献   

20.
引言 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阿拉贡称昆德拉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 为什么一个东欧小国移民到法国的作家能在百花齐放文学世界中获得如此青睐与成功?其独特之处莫过于小说作品形式和思想方面创新:一方面,独树一帜作品形式让人拍案叫绝.突破传统,绕过叙事窠臼,另辟蹊径,以冷静和睿智思想为作品打造血肉.以"复调"为主要特色的创作手法,为新颖的"道路小说"创作竖起了旗帜,引起文坛的某种倾向,使其小说带有浓重的前卫色彩;另一方面,昆德拉认为思想是他探索存在和揭露存在的必经之路.将哲学思考与小说结合是他的雄心.他对现实强烈关注与对存在理念不懈追求,展现给现代社会一个思想家的远扩眼光和艺术干预生活的先锋意识,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而又为其深刻而震撼.本文将就昆德拉对小说艺术存在的可能性的挖掘,即作品的形式特色,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