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公民导刊》2013,(9):46
街道办事处制定的财政预决算经街道人大工委审查后即付诸实施合适吗?对此,有人认为,财政预决算应通过一定程序批准.街道办事处自行制定审查批准财政预决算不合适。也有人认为,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其预决算属于区政府部门级预决算,已列入区政府的预决算中,不再需要审查批准。街道办事处自行制定审查批准  相似文献   

2.
<正>街道办事处制定的财政预决算经街道人大工委审查后即付诸实施合适吗?对此,有人认为,财政预决算应通过一定程序批准.街道办事处自行制定审查批准财政预决算不合适。也有人认为,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其预决算属于区政府部门级预决算,已列入区政府的预决算中,不再需要审查批准。街道办事处自行制定审查批准  相似文献   

3.
<正>将全口径预决算监督落到实处,不仅要强化预决算监督的全口径,而且要强化预决算监督的全方位、全过程。依法强化预决算监督的全口径。所谓全口径预决算监督,简言之就是要将政府所收的和所花的每一分钱,都要统一纳入预决算管理,依法接受监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依据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变过去的只审查批准一般性公共预算为强化预决算监督的全口径。依法强化预决算监督的全方位。政府方面要切实落实预算法定的原则,编制、执行全口径预算;人大方面要切实依法担当起对全口径预算编  相似文献   

4.
正4月1日,在合川区召开的重庆市人大财经工作座谈会上,合川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培生在发言中说,合川区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积极发挥在计划执行、财政预决算等方面的监督作用,从制度层面更好地保障和推动人大财经工作。其实,合川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加强人大财政监督工作方面颇有创新,并卓有成效。将监督贯穿预决算始终  相似文献   

5.
<正>对政府财政预决算的审查监督是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对政府预算编制、执行、调整进行审查、分析、监督、批准的法律活动。从中牟县的实践情况来看,人大常委会对预决算的审查监督还处在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由部分监督向全口径监督转型阶段。要实现这一转型,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对加强预算审查监督部署及新《预算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制度创新是破解地方人大对地方政府财政监控难题的"法门",也是推进"法治监控"的重要动力。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完善,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地方政府财政预决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审查预决算、审查预算调整方案、监督预算执行等工作,是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作为行使监督权力的主体机构,健全各级人大对政府的预决算监督和审查权一直是我国公共财政预算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人大监控政府财政的制度创新,能聚合起科学地监控政府财政预算行为的正能  相似文献   

7.
财政监督     
《公民导刊》2014,(5):18
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监督财政预算执行,是《宪法》和《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近年来,重庆市各级人大就加强和改进财政预决算监督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有力地促进了人大财政预决算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言:研究问题的提出按照新的《预算法》的有关规定,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在预决算审查和批准上,主要职权分别是:一是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本级决算。二是省级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对本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9.
刘锡荣 《中国人大》2011,(15):20-20
"国家账本"收支预决算情况历来是举国关注的大事。前不久,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2010年中央决算报告,并对其进行了专题询问。审议中,与会委员从规范监督地方财政、健全完善预算法、提升预决算科学性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现予摘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正依法管好政府"钱袋子",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维护和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人大财经工作决定权、监督权最核心的体现。目前,我国的预决算制度改革在不断推进,但尚未脱离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预决算制度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预决算权分散于各部门,提高了预决算编制、执行的成本;预  相似文献   

11.
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权的内涵决定权是指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讨论、决定县域的政治、经济、教科文卫、民政、环保和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2)为保证宪法、法律在县域的实施采取的重大措施;(3)审查、批准、调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决算;(4)为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采取的重大措施;(5)决定授予  相似文献   

12.
正地方各级人大及常委会审查批准年度计划、政府预决算以及五年规划纲要,并依法监督执行情况,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一项基本职权,也是地方人大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青浦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找准工作抓手,同时认真研究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的新问题、新情况,紧贴中心工作,精选监督议题,创新工作方法手段,扎实有效开展财经监督工作。一、用好法定监督"利器"青浦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紧扣计划和预算编制、审批、执行、  相似文献   

13.
审查和监督政府财政全口径预决算,是推进人大监督工作与时俱进的具体要求。那么,如何更好地将全口径预决算监督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将全口径预决算监督落到实处,不仅要强化预决算监督的全口径,而且要强化预决算监督的全方位、全过程。首先,要依法强化预决算监督的全口径。所谓全口径预决算监督,简言之就是要将政府所收的每一分钱和所花的每一分钱,都要统一纳入预决算管理,依法接受监督。实行全口径预算是建立现代预  相似文献   

14.
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意义 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基本职能是:依据《宪法》、《地方组织法》、《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审查批准本级预决算和预算调整方案,监督政府预算的执行。做好地方人大的预算审查与监督工作,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这是一次新的探索,它以专题询问的方式,直指人大财政预决算监督敏感话题;这是一次成效显著的监督,通过专题询问,进一步促进了财政预决算的规范,在重庆市丰都县人大财政预决算监督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询问"直指财政敏感话题时间回溯至2013年8月13日。这一天,重庆市丰都县财政局局长秦小兵,站在了丰都县人大常委会的专题询问会上。红旗艳艳,国徽高悬。丰都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部分县人大代表就财政预决算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询  相似文献   

16.
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决算的审查监督,管好人民的"钱袋子",是党的十八大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也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维护和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重点,对政府全口径财政预决算的监督步伐一直铿锵有力,坚定向前。预决算公开,还老百姓一本"明白账""现在,打开区政府的门户网站,就知道各预算部门全年的收入支出是多少、钱都花到什么地方去了,清清楚楚,一目了然。"2015年12月,在郑州市管城区人代会召开前进行的人大代表交叉视察活动中,几名代表热烈地讨论着。为了督促区人民政府及财政  相似文献   

17.
批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的调整,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权。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计划和预算的调整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调整时间滞后。一些地方对计划和预算调整一般在年底的12月份进行,时间安排上明显地不合时宜,这时因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不够好、不能完成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计划和预算指标已成定局,政府感到不对计划和预算进行调整,在下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一方面不好向代表交待,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代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评价。即使有部分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此做法提出异议,由于有关法律没有规定计划和预算调整的最后期限,最终只能是听之任之。调整幅度超常。个别地方计划和预算调整的幅度大得惊人。如某市的工农业总产值由190亿元调减为  相似文献   

18.
正审查批准预算是宪法和预算法等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是人大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在各级人大的不懈努力与积极推动下,政府提交给人大审查的预决算文件越来越全面细致,人大对政府预决算的审查监督逐步从程序性向实质性转变。为进一步强化对政府预算的审查监督,厦门市人大通过建立人大代表预算联络员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预算审查监督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了人大代表对预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了预算审查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19.
刘路平 《人大研究》2011,(12):44-44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从细节入手,不断完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式,创新人大工作,形成了湘西州人大工作的特色。在财政预决算监督方面,对财政预算项目进行了二次细化,使预算审查的实质性得到深化,增加了预算的透明度。在人事任免方面,出台了对州“两院”提请任命人员实施任前调查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韩运镇 《人大研究》2005,(10):14-16
预算调整是指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者使原批准的预算中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变更。由于预算编制水平、政策变动、经济发展及偶然性、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等因素影响,预算在执行中有一定幅度的变动是正常的,预算调整是必然的。依法规范预算调整,加强预算调整监督,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是维护人大批准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管好人民“钱袋子”的需要。近几年来,全国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推进预算调整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