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秋霞 《法制与社会》2011,(35):269-270
将酒后驾驶行为区分为一般违法的酒后驾驶行为与作为犯罪的酒后驾驶行为,对不同性质的酒后驾驶行为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从而符合“罪刑法定的原则”和“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李硕 《法制与社会》2010,(13):82-82
当下,在我国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重拳打击整治“酒后驾驶”的大环境下,关于“酒后驾驶”并造成恶劣严重后果的事情仍有发生,不绝于耳,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发人深思。一方面公安部门铁拳治“酒驾”,另一方面“酒驾惨祸”却屡次发生。本文认为对我国“酒后驾驶”这一行为背后存在的问题值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曹林 《政府法制》2009,(19):9-9
接连几起酒后驾车导致的血案,引发了一场全国性严厉整治“酒后驾驶行为”专项行动。基于官员身份的特殊性,“如何处置醉驾官员”自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广州市番禺某镇的纪委书记梁某被查时称“醉驾是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4.
《法律与生活》2009,(17):62-62
据新华社报道,日本《(道路交通法》对酒后驾车做出了严格的规定,除对酒后驾车者本人严加惩处之外,还设有“车辆提供罪”、“酒水提供罪”以及“同乘罪”等新罪种,从各方面减少酒后驾车现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加大对酒后驾驶的惩处力度,“酒后代驾”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在代驾过程中,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出了交通事故,谁来承担责任的问题。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建议对酒后代驾问题进行立法,而笔者认为,依据我国现有的法律已足以解决代驾过程中遇到的纠纷。  相似文献   

6.
宗和 《法治纵横》2011,(10):13-14
酒后驾车将暂扣驾照并罚款,“醉驾”或将5年禁驾,酒后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可能面临终身禁驾……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草案,对饮酒后驾车作出了空前严厉的处罚。规定在现实执法中能否落实?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济南市惩治“酒后驾车”爆出官员醉驾丑闻。2月18日夜,一涉嫌酒后驾驶的某局机关处级干部被交警当场查获。血液检测结果显示,其血液内的酒精浓度已达醉酒驾驶标准。更让交警惊诧的是,该官员虽驾车多年,但一直没有取得驾驶执照。目前,公安部门已依法将其刑事拘留,并将相关结果通报其所在单位。  相似文献   

8.
黄庆畅 《政府法制》2009,(17):16-16
近年来,酒后驾驶导致的事故越来越多,酒精正在成为越来越凶残的“马路杀手”。 面对严峻现实,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做了哪些工作?为什么酒后驾驶屡禁不止?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整治酒后驾驶?近日,笔者就此采访了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负责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机动车越来越普及,酒后驾车行为也愈演愈烈。引起全国轰动的孙伟铭、张明宝棠再次彰显了酒后驾车行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鉴于目前我国法律对酒后驾车处罚的宽纵和国际上从严治理的趋势,确有必要在刑法中单独设立酒后驾车罪。  相似文献   

10.
《法制与经济》2009,(19):51-52
石家庄的一位醉酒司机,拒不承认酒后驾驶。见到镜头专门摆出造型,叫嚣:“赶紧照我,我不怕照相。”  相似文献   

11.
当下酒后驾车行为给社会公众人身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害或者威胁,为了遏制日趋严重的酒后驾车行为,同时保证社会公众安全出行的社会环境,酒后驾车行为的犯罪化成为时下热议的话题,社会热心人士也建议增设“饮酒、醉酒驾驶机动车罪”。但是,作为一项立法建议,应从我国现实语境下做出理性的分析,不论是从传统的文化背景还是从法律制度看,我国尚缺乏将醉酒驾车犯罪化的现实条件,不宜将饮酒、醉酒驾车行为予以入罪,而应从法律之内与法律之外来完善抗制酒后驾车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酒后驾车交通事故与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的流行特征。方法1999-2003年成都地区酒后驾车交通事故542例组成病例组,另从同期发生的75324例交通事故数据库中随机抽取l%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73l例组成对照组。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酒后驾车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危险度是非酒后驾车的1.72倍,两类事故的24小时分布基本呈相反趋势,酒后驾车非职业驾驶员和非驾驶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P<0.001).酒后驾车造成车辆的损害程度强于非酒后驾车,两类事故机动车的出行目的亦明显不同。结论酒后驾车交通事故较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后果严重,酒后驾车交通事故有不同于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13.
陈颖 《法制与社会》2011,(14):88-89
酒后驾驶几乎从汽车发明以来就相伴左右,由其引发的交通事故每年都夺走很多人的生命,2009年这个问题再一次被国人所关注,随着一起起恶性事件的发生,人们对酒后驾驶的关注也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孙伟铭一案一审死刑判决的出现。更是在全社会范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本文将通过对以酒后驾驶有关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分析比较,阐述了对于酒后驾驶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围绕着“酒后驾车险”这一新鲜险种该不该存在、合不合法,保险界、法律界、交管界,一般民众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那么何为“酒后驾车险”呢?酒后驾车险是上海天安保险公司去年12月推出的一种“非常事故损失约定险”。详细内容是: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载明的驾驶人饮酒驾车肇事致使第三者人身丧亡或财产直接损失以及本车乘客遭受丧亡,  相似文献   

15.
刘岷 《政府法制》2009,(18):47-47
从动机上看,酒后驾车、街头飙车等行为的当事人是能够事先预料相应风险的,因此多少存在明知故犯、铤而走险的心理。从性质上看,这类行为和一般交通事故确有不同,处理起来也应该加以区分。比如,酒后连环撞车,第一下撞击可以理解为过失,那么接下来第二下、第三下撞击是否存在主观上的故意逃逸?整个过程都应该好好分解“故意”和“过失”,体现在处罚上应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6.
8月15日,公安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严打酒后驾车专项行动。行动实施一周来,全国共查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25000多起。其中浙江、山东、上海、江苏、北京分别查处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都在1000起以上,位居全国前五位,仅浙江就查处3000多起。  相似文献   

17.
从严罚酒驾     
谢静 《江淮法治》2012,(1):50-51
酒驾是一个说了很多年的话题,尤其是当前有私车的人越来越多,出行都开车,遇到了应酬,难免会喝几杯.酒后人容易兴奋,比较冲动,加上侥幸心理,有的人就会酒后驾车.往往发生恶性交通事故.给亲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正确理解醉酒驾驶犯罪之关键在于把握其情节犯特征.醉酒驾驶法条表述无“情节”字样,仍属情节犯,其情节就是“醉酒”.醉酒驾驶是严重的酒后驾驶行为,后者本是交通违法,前者是对“醉酒”程度的严重交通违法犯罪化——此种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立法衔接关系表明,醉酒驾驶不能适用总则第13条“情节显著轻微”.同时作为抽象危险犯的醉酒驾驶,抽象危险的认定全凭行为,即达到“醉酒”程度的“酒后驾驶”行为就证明存在抽象危险,足以构成犯罪,至于其中的危险大小区别,至多影响量刑.  相似文献   

19.
都是酒精惹的祸——“酒后滋事”类案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文化”在中国的根深蒂固,不仅体现在今年引起公众和立法界关注的酒后驾车肇事等恶性事件中,一位基层检察院的检察官在工作中发现,酒后滋事占该院受理的寻衅滋事类案件的80%以上,且女性和在校生酒后滋事的比例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0.
陈英凤 《检察风云》2010,(18):62-63
近年来,一起起血淋淋的交通事故惨案,引发人们对酒后驾车、飙车的空前关注。为此,2009年8月以来.我国掀起了一场猛烈的治酒驾风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震慑了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然而,仍有不少人漠视法律规定,顶风作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