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谢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和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对见义勇为家庭的无私帮助。”7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律师与见义勇为英雄手拉手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上。见义勇为英雄代表对帮助他们的律师由衷地表示感谢。为了维护见义勇为英雄们的合法权益.使他们不再“流血又流泪”。  相似文献   

2.
审理见义勇为案件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见义勇为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在称道英雄勇斗歹徒、抢险救灾的同时,对英雄事后的悲凉却又感到无奈和迷惘,他们保护了他人的利益,自己受到的伤害却得不到应有的补偿。鉴于我国法律目前无十分明确的解决办法,笔者试从见义勇为的界定,审理见义勇为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审判实践中对见义勇为的救济原则等方面加以探讨,以对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予以合理保护。一、见义勇为的界定目前社会上对见义勇为的界定。见义勇为,《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看到合乎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我国法律目前对见义勇为尚无明文规定。为适应…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见义勇为英雄的社会支持不仅事关见义勇为英雄本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本文以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总结梳理了转型期见义勇为英雄的社会支持现状,分析了目前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旨在对构建转型期见义勇为英雄的社会支持体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见义勇为是人类社会的高尚义举,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现实社会中经常会出现英雄勇斗歹徒、舍己为人,事后对于其在见义勇为过程中的财产、人身损害得不到救济的尴尬局面,这就是人们广为称道的"英雄流血又流泪的壮举"。本文就见义勇为者的损害赔偿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2002年9月28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政法委在28团隆重召开表彰大会,表彰余建民为保护职工生命财产与歹徒殊死搏斗,壮烈牺牲的英雄行为。农二师党委、28团党委分别授予他“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并在全师号召开展向余建民同志学习的活动。农二师见义勇为理事会给余建民家属抚恤金1万元,兵团保险公司农二师分公司奖励见义勇为保险金1万元,28团奖励3000元。全团干部、工人、学生、家属等捐款1600余元,以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相似文献   

6.
2007年5月24日在央一套中午12点40分今日说法节目播放了又一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案件。该不该见义勇为,该怎样见义勇为的话题又泛起在人们的耳边。本文通过刘二斗案件提出应及早立法,从法律上规范见义勇为行为,保护见义勇为者合法的权益,使见义勇为者不再流血又流泪,促进"见义勇为"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续广泛延承。  相似文献   

7.
鹿楠 《法制与社会》2010,(6):268-269
近几年来由于"英雄流血又流泪"现象的频频发生,人们对见义勇为的关注也日益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也在不断的呼吁以立法的方式对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利进行保护。本文结合地方性法规及地方政府规章的规定对见义勇为的内涵,构成要件及其性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对我国的相关立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前段时间,中宣部、中央综治委、公安部和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九次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和先进分子评选表彰活动”正式启动。全国各地推荐了61位“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候选人,不少媒体广为传颂。有关见义勇为的记载最早出现于《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宋史·欧阳修传》中载有:“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气自若也。”可见,在我国古代,见义勇为是人们所追求的道德标准。在学术界,有学者从民法角度上进行分析,认为“见义勇为是为了使国家的、集体的或者他人的利益避免或者减少损害而…  相似文献   

9.
"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电视剧<水浒>主题曲当年唱响大江南北,这首激越、高昂的"好汉歌"契合着人们对见义勇为行为的内心渴望以及人们心中的英雄崇拜.<论语·为政>称:"见义不为,无勇也."<宋史·欧阳修传>:"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由此可见,"见义勇为"在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富饶的道德资源.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儿女谱写了一曲曲大智大勇、大仁大义的生命赞歌,见义勇为已深深地沉淀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0.
见义勇为是人类社会的高尚义举,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赏,见义勇为者理应受到社会的保护。但是,现实生活中“英雄流血又流泪”的尴尬局面却屡见不鲜,见义勇为者或受伤无钱医,或家庭生活困难没人管,或因受益者不作证,不仅见义勇为行为得不到认定,还受到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的困扰,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对于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完善相应的机制问题,往往忽略了现行法律的明确规定。一、正确理解见义勇为的法律概念是救济见义勇为者的前提什么是见义勇为?我国现行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  相似文献   

11.
曾庆金 《法制与社会》2011,(28):192+202-192,202
见义勇为是人类高尚的善举,可是“见义勇为者赔钱坐牢、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件却时有发生,这使广大民众深感困惑。引发见义勇为困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见义勇为者来说,在操作中注意以下五个方面才能化解困惑:一是有义才为;二是适时而为;三是适度而为;四是量力而为;五是证据维权。  相似文献   

12.
孙莉萍 《检察风云》2007,(16):40-41
见义勇为,奋不顾身,救他人于危难之中;路见不平,挺身而出,保护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惩恶扬善、义勇当先的行为和精神受到人们的大力传颂和弘扬,见义勇为者成了百姓中的英雄,成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3.
见义勇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人们呼吁进行立法以保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见义勇为立法属道德法律化范畴,符合法的价值追求,同时又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和无因管理制度有相互交叉又有显著区别,因此,为见义勇为立法势在必行。从见义勇为的性质看,将见义勇为纳入社会优抚法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王蕊 《法制与社会》2014,(15):241+245
"见义不为,无勇也",见义勇为者是人们讴歌的英雄,但是关于见义勇为者的权益保护问题,虽然地方法规有相应的立法,可是我国却对其却没有统一标准,这也使得各地有各地的标准,因此也会因为差异而分歧。社会上出现了很多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见义勇为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护,自然会加剧人心淡漠,见危不救的社会问题也会逐渐增多。其实正如爱尔维修所言:"法律决定我们的风俗美德。"本文在法律的视角下剖析见义勇为的行为,对见义勇为的概念及法律性质特征进行探究,同时完善见义勇为的立法设想,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李占锋 《检察风云》2004,(10):34-36
一位老教师成了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一时间,他被鲜花和掌声包围,各种荣誉也飞向他,还有一些人要求给他表彰和嘉奖。出乎意料的是,当揭开英雄的面纱后,人们才发现,英雄竟是杀人犯。原来是在自己奸情暴露之后,他一手导演了抢劫案后的谋杀案。迷雾拨开,一个卑微的灵魂浮出。  相似文献   

16.
汪红 《江淮法治》2011,(9):34-35
见义勇为作为传统道德准则。在当前这个社会转型期,对社会生活的调整力量弱化,见义不为、见死不救,成为时下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以立法方式鼓励成年人采取正当、有效的方式见义勇为。并对见义勇为人员进行奖励和保护,对发扬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钢 《刑警与科技》2004,(1):106-111
当今的社会是召唤英雄、创造英雄、崇尚英雄的时代,在安防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千万名默默无闻的“安防人”孜孜不倦的工作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此时此刻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英雄的诞生。英雄的人们必将创造英雄的事业,他们构成了安防行业的脊梁,一个朝阳的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必将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正> 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体现出人的高尚道德情操。见义勇为者,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用自己创造的英雄业绩教育、保护了人民,当祖国大地随处可见见义勇为的行为时,整个社会的风尚将会呈现出崭新的风貌。本文不拟对见义勇为行为进行讴歌,而是探讨对见义勇为者自身有关权益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弘善抑恶、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至今日,见义勇为作为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更具有广泛的思想基础和现实意义。然而,由于缺乏保护见义勇为者权益的全国性法律法规,见义勇为者为实施见义勇为所付出的代价、作出的牺牲,在要求予以补偿的时候,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往往造成"英雄流血又流泪"、请求受益人补偿遭拒绝的尴尬局面。因此,我们建议制定全国性的保护见义勇为者权益的法律,以"侵害人赔偿或者受益人补偿为主、国家补偿为补充"为原则,建立切实可行的见义勇为的求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继军 《政府法制》2007,(12):19-20
见义勇为的英雄牺牲后,社会各界纷纷向其家人捐款,加上社会保险,总额高达数十万元。这笔善款到底该归谁?英雄的家人为此争执不休,甚至走上法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