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官员行政道德失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行政道德失范现象普遍存在,这既与行政主体自身素质有关,又与一定的体制结构紧密相连;既有现实的原因,又有历史的传承。官员的价值失范、道德约束缺乏是腐败猖獗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腐败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价值的失范”和削弱道德规范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力量,反腐败应把行政道德建设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只有在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同时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人员道德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制约公共权力的异化,从而有效遏制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刘文静  李学锋 《学理论》2014,(3):292-294
网络道德失范就是不道德或者不符合伦理规范的网络行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有三种常见的类型,即害他行为,逐利行为以及宣泄行为。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并极易导致青少年犯罪,还会影响青少年价值观。所以,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防范与治理,也是救助青少年免受网络伤害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朱巧香 《行政论坛》2002,2(1):42-43
“以德治国”的关键是加强政治道德的建设,由于行政主体的政治道德素质对公众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及目前行政主体的政治道德行为所存在的种种失范现象,显示了加强政治道德建设的必要性。要使“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得以实施,必须使行政主体的政治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政治道德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经济体制转变的情况下,社会生活变化迅速,人们思想空前活跃,道德观念多元化,道德取向利益化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的现象,我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态度,特别是对三种不正确的观点尤其要加以注意,防止认识步入误区。 一是“道德退步”论。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由于任何商品经济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利益最大化,加上多种经济成份的并存和利益主体的分化,使人们对价值的追求表现为不择手段,许多传统的“美德”被抛弃了,于是导致了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5.
袁德娟 《学理论》2009,(15):65-66
道德失范已经成为当前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权力寻租”,官德失范,成为“政治之癌”;社会公德漠然;商品拜物之风盛行。道德的荒芜有其深刻而复杂的原因,社会转型期,新的道德体系还没立稳,传统的道德体系已然解体,整个社会处于道德秩序的混乱与虚无状态;盲目的道德重建,往往会迷失方向,走入误区;更使道德建设雪上加霜的是经济发展期的利益驱动。因此,道德重建的任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术异化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评奖、学位授予和职称评聘等现实利益驱动下,高等学校学术失范行为、学术腐败现象不仅普遍存在、而且愈演愈烈.高等学校学术失范既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根源,也有职业道德、科学素养等主体根源.高等学校学术道德建设有待干道德力量的重塑,更有待于管理机制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道德的危机与重建乔真理近年来,道德滑坡现象已引起社会普遍忧虑。对产生道德滑坡现象的原因,人们的看法颇为不同。有的认为是违背了过去的政治路线造成的;或认为是市场经济诱发了人们对财富的贪欲造成的;或认为是改革的必要代价。而我认为当今的道德危机正是肇始于改...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不容否定的,发展过程之中和发展后所面临的困惑也是显而易见的。从"不争"到"不折腾"发展到今天的中国,搭便车的心态只会使自己从车上掉下去,必须做一些事情:解释清楚自己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也因此厘清自己究竟应该坚持什么,摒弃什么。孔夫子复活了?有不少人感慨,今天的我们,既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又处在一个最差的时代:认为最好是因为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情况是数百年来最好的,认为最差是因为道德滑坡、行为失范、食品安全、拐卖诈欺等恶性事件不断上  相似文献   

9.
全 面贯彻“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基本方略的关键是依法治“官”。干部道德失范是堕落腐败的前奏。被人称之为“道德的沙尘暴”的某些干部道德失范的问题 ,已到了非抓不可的程度。我们不仅要在依法治“官”方面花大力气 ,还应该在以德治“官”方面下大工夫 ,唯有双管其下 ,才能取得成效。一道德是内在的“自律” ,法律是外在的“他律”。对于制约干部的行为来讲 ,道德主“内” ,法律主“外” ;对于抑制干部的犯罪来说 ,道德治“本” ,法律治“标” ;道德“扬善抑恶” ,法律“惩恶扬善”。加强干部队伍道德建设最可靠有效的手段就是实行…  相似文献   

10.
个体道德理性约束的有限性和社会伦理价值的多元化,使得以公权谋私利的行政伦理失范现象凸显.仅凭公务员的道德自律不足以对其行为进行规约,需要有一种外在力量制约权力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负效应和权力滥用现象.行政伦理法制化是将最基本的道德义务转化成法律规范,以发挥法律的强制力对破坏规则的不道德行为进行严惩.在实践中,行政伦理法制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12)
针对我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分析了产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社会转型期的价值标准唯物化;二是自我道德约束和监管机制缺失;三是互联网对学术道德失范产生的负影响。为此对学术研究的学术规范、道德约束和法律底线三个层次进行了剖析,并对三个层次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关于当前我国政府行为失范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行为失范是由于政府权力缺乏制约造成的 ,实质是国家权力的形式和内容不一致从而背离人民利益和意志的行为现象。当前我国政府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行政权力的市场化、行政权力的地方化和行政权力的部门化。政府利益角色错位是政府行为失范的深层次原因。我们必须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前提 ,以促进行政道德建设为基础 ,以建立科学的行政权力运行制约机制为关键来规范政府行为 ,从而使政府利益的角色定位真正回到国家和社会公众权益的本位上来。  相似文献   

13.
近 年来 ,有人把道德失范现象的滋生 ,归咎于市场经济的负效应 ,提出了所谓“代价论”的观点。倘若这种观点旨在表明 ,人类为了寻求社会发展 ,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价”这一现象 .无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事实上 ,这种观点把目前党内出现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以及严重的腐败现象等 ,都当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则是错误的。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故而有必要予以澄清。我认为 ,“代价论”在认识上至少存在以下两个谬误 :其一’“代价论”把市场经济对社会道德产生的负效应绝对化 ,更忽略了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4.
石海萍 《学理论》2012,(24):273-274
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道德滑坡问题,人们忧心忡忡,要求加强道德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笔者针对纠正道德滑坡的基本思路:以保留吸收传统美德为基础,改变现有的呆板的道德说教方式,建立一种正确的社会赏罚机制为保证,有德行就有利益扩张,有恶行就有利益损失,重新架构一个新时代的道德文化体制为依据,以净化社会环境、净化人们的心理世界为途径,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气,道德滑坡现象就能被克服.  相似文献   

15.
在不断发生的领导干部道德失范风波一次次引起人们的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人们抨击和反思。面对屡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的领导干部道德失范现象,文章从我们必须彻底认清领导干部道德失范的巨大危害,深刻剖析其根源,并尽快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对策等方面进行剖析,探讨如何早日根治这个顽疾。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的道德呈现"滑坡"或"失范"的态势,已经引起了大众的普遍焦虑。"我们的中国怎么了?""中国人的良知去了哪里?""人们心底的善念该如何守护?"从当今中国缺失道德的现象入手,提出如何加强道德建设的对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具有普遍伦理意义的"底线道德"原则;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民众道德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一方面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另一方面社会失序的现象此起彼伏,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诸如“腐败”、“基层权力失控”、“潜规则盛行”、“道德沦丧”、“拜金”、“被精神病”、“染色馒头”、“地沟油”等成为描述当今社会现象的话语。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必然会“侵入”人们的伦理观念,也应该把它确认为我国现阶段经济伦理的核心范畴,其要义是主体在与他人、社会的交换和交往中做到平等、互助、互利,这种意蕴又与我国现阶段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一般伦理相贯通,是道德建设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广泛性要求。这样做,有利于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平等互助、共同进步(物质上趋向共同富裕,精神上趋向共同提高)的人际关系。把保冒伪劣、权钱交易等等道德失范现象归咎于等价交换原则的“侵入”和“渗透”,是对等价交换原则的误解或曲解。个人主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而不是等价交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没有也不可能彻底贯彻等价交换原则。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结构全面转型时期,出现了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剧烈震荡性的道德失范。如何积极地克服道德失范,建构一个超越“实然”的“应然”社会道德体系,是理论工作者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从道德发展的动力始点——制度激励、利益诱导、道德供给三个始点出发,对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莉君 《学理论》2011,(36):248-249
伴随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道德观提出新的挑战。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增多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通过大学生上网状况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主要网络行为特征,从正确看待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实现当代大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使大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网络道德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