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正义是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基本伦理诉求,其“正义性问题”需要迫切的关注和研究。社会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人们的心情才会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公平正义不仅是社会稳定的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而在经济活动领域中存在的社会非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德治国,主要是运用道德这种工具来治理社会和国家,或者说是用道德教育的方式对社会和国家进行治理。因此,怎样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是实施以德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关键。本文在此就道德环境及道德环境的优化途径作一探讨。一、良好的道德环境是以德治国的基本前提道德环境是和主体活动紧密相关的范畴。它是道德主体进行道德活动时影响和制约道德发展变迁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社会风气、习俗氛围等人文条件。道德环境是道德活动的舞台,是人们进行道德活动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两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高等教育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创新"、高校教改成了当务之急.而"两课"因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两课"的教学创新已是刻不容缓.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高校"两课"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社会正义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基本伦理诉求。市场经济社会正义制度和规范的蜕变及市场经济主体经济人的逐利本性和社会正义意识和观念的淡薄,使社会非正义行为得以发生。实现社会平等是社会正义与社会和谐的核心内容,实现制度正义是社会正义的重要表现形式,实现分配正义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基础性作用,而经济主体社会正义意识和观念的树立是社会正义得以实现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朱巧香 《求索》2005,(10):133-134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既要强调信用的伦理理念,又要切实实施信用的伦理关怀,提供一种讲信用的伦理环境。目前,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信用伦理环境主体的信用道德观念薄弱,失信现象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监控体系,因而迫切需要加强信用伦理环境的改造和完善:首先,从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入手培育人们的信用道德信念;其次,优化讲诚信的法治环境以惩处社会失信行为;再次,营造良好的信用制度环境以促进信用制度的有效实施;最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引导、激励经济主体的信用行为,造就良好的信用氛围。  相似文献   
6.
朱巧香 《行政论坛》2002,2(1):42-43
“以德治国”的关键是加强政治道德的建设,由于行政主体的政治道德素质对公众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及目前行政主体的政治道德行为所存在的种种失范现象,显示了加强政治道德建设的必要性。要使“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得以实施,必须使行政主体的政治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政治道德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优化社会道德环境 提高国民道德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道德素质的优劣是人的主体性的内在表现,同时又受到道德环境的制约,优化社会的道德环境是提高国民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之一。我们可通过充分发挥道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来改善社会的道德环境;通过树立高尚的先进的道德主体榜样来营造主流的道德环境;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等为道德环境的优化创造条件,以此来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8.
家庭道德环境是和家庭成员的道德活动紧密相关又对家庭道德发展变迁起着熏陶作用的各种人文条件的总和。家庭道德环境的总体状况是健康、稳定、和谐的 ,同时又具有时代特征 ,表现为家庭道德环境的主体结构日趋简单化、核心化 ;主体道德观念日趋现代化 ;维系家庭生活纽带的婚姻关系的情感化。通过对家庭道德环境的现状及优化家庭道德环境基本途径的探讨来提高个体道德素质 ,对优化整个社会道德环境具有直接的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巧香 《前沿》2013,(20):45-46
《尼各马可伦理学》围绕“幸福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展开,首先强调善和幸福是促成道德行为的共同的始点和基础,要实现幸福达到善,就要行为合乎德性.这种德性之实现,也就是自我潜能实现的心理体验,其最高的善即沉思.其次,强调至善的幸福既需要内在的善,即主要靠自身内在的勤奋学习和努力训练获得,同时又需要外在的善如朋友、运气、财富和自身的身体善作补充.幸福目标的达成意味着人的本质属性的完满实现.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理论对今天的我们同样具有其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朱巧香 《理论月刊》2002,4(6):18-20
列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探索了一条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即在用革命手段取得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的基础上创造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文化水平的道路。列宁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社会整体发展模式对于我们正确贯彻党的“三个代表”思想,全面推进我国的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