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策略选择——以哈尔滨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本质上新农村建设是城镇化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都市圈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形成良性互动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是加快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西部城镇化进程是西部在"十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体现。找出西部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制定西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是构建县域经济发展平台的关键因素,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夹江县坚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适应新常态、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抓手,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协调发展,强化项目支撑,着力突破城镇发展"短板",推进新型城镇化全域发展,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构建统筹城乡的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举措之一。新型城镇化内涵丰富,对于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在实践中要以"四个重在"为纲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是统筹城乡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是城乡发展的核心。广东省为推进城镇化特别是加快中心镇发展,出台了若干积极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要从根本上改变广东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需要加快中心镇建设,形成一批经济发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各具特色的中心镇,增强对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从战略上找到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城乡协调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的主要发展目标。作为"老少边穷"四者兼备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更为艰巨。城乡收入差距大、贫困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低等是广西城乡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但另一方面,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城乡协调发展问题、广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及特色产业优势凸显、在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中独特的区位优势将给广西城乡协调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广西既要敢于直面挑战,又要充分抓住历史机遇,通过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南宁市2008-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均明显上升,但目前农业现代化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基于此,提出了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加快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等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课题,是推进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江苏省把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作为促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的重要职责。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要创新理论思维、管理制度和实践路径,深刻认识农民工基本内涵和总体特征,科学分析造成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的成因,有效凝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社会共识,破解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加快新型城镇化积极建言献策,营造共建共享、和谐诚信的城乡可持续发展环境,团结动员广大农民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目前全市经济社会建设中仍然面临许多新问题,成为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共享发展的重大因素.当前,推进福州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亟需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正确把握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研究和探索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路径.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开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城镇化滞后是影响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城镇化滞后的互相影响及其消极后果严重阻碍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发展小城镇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城镇化滞后、促进我国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让占人口总数绝大多数的农民富起来,一直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2010年5月贵州省委组织部旨在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鼓励党员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党员创业致富计划"在全省正式启动。开阳县作为贵阳市党员创业带富工程试点县,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扩大,全面推进"思路,以素质培养为重点,以产业开发为方向,以典型带动为载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党员致富,更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贵州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借鉴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理论和成功经验,以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谋划贵州城镇化的科学发展,对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实现历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贵州旅游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经济整体欠发达,以资源为导向形成的能源、冶金、化工等支柱产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大,不能为贵州经济发展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要突破贵州目前经济发展中的"瓶颈",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是未来贵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贵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目前,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对贵州未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既往经济发展中贵州难以将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与产业选择理念存有一定关联。在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背景下,贵州可借此与经济发展领先的珠三角区域相联接,在自身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且不具备经济辐射能力的前提下,在产业承接选择过程中厘清当下自身发展的基础条件并着力解决贵州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明确参与经济合作并尽可能使自身成为区域经济产业链条的"差异化"补缺角色。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不少观众提出的新《三国》严重偏离史实的说法,其实从史学观点出发,电视剧新《三国》还是比较尊重历史的,表现在:它忠实地"填补"了历史空白;不能被完全还原的三国历史是不断人为地修饰的,新《三国》的改编无可厚非;新兴学科影视史学也不能为《三国》作历史学立论。从影视艺术上讲,新《三国》的创作思路、角色塑造和故事情节安排上是比较成功的。所以说《三国》是艺术的三国,而不是历史的三国。  相似文献   

16.
宪政权力源自“人民”,“人民”观决定着宪政的航向。中国究政史上“臣民”观向“人民”观的转变标示出中国宪政的发展历程。清末立宪固守专制的“臣民”观,宪政改革失败。中国资产阶级宪政时期确立了资产阶级“人民”观,推动了社会发展,但“人民”仍不自由平等。中国无产阶级践行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人民”观,依靠“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进行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最广大“人民”实现了自由平等。社会主义宪政时期,无产阶级“人民”观发展为阶层“人民”观,“人民”成为公平正义的载体。最广大“人民”是社会主义宪政的目的,“人民”观的创新对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休谟的"无赖假设",绝不是对人性的贬低,它只是一种"应然"和"实然"、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区分,以及方法论上描述与分析的不同应用。"人性善"不能作为政治制度设计基础的主要原因在于,"人性善"从未得到过有效的证明,将其视作政治制度的基础也不具有普遍同意和普遍接受的特性。"无赖假设"并不排除政治家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二者是一个可以相互融合的人性。  相似文献   

18.
1995年,康奈尔在性别研究领域提出了“多样性男性气概”及“支配性男性气概”的概念及框架,但却缺少对于“女性气质”相关概念的适应性研究;我们将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矩阵理论引入康奈尔的理论框架,从而在新的框架中,使“男性气概”与“女性气质”不仅相互区别而且相互补充;而异性恋欲望则成为性别矩阵中联结“男性气概”与“女性气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网民的数量也快速攀升。网民的迅猛增加和自媒体平台的广泛使用对公安工作影响巨大,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公安机关,应当审时度势,加大对互联网的管控力度,同时加强警察自媒体建设,占领互联网舆论阵地。近年来,公安机关逐步认识到警察论坛、警务微博和微信等自媒体的强大功能,并开始重视警察自媒体建设,发挥其在警方权威信息发布、加强警民沟通、宣传警察自身形象和提升公安机关公信力方面的作用。各级公安机关应当认真总结警察自媒体建设中的经验教训,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进一步重视警察自媒体尤其是非官方自媒体建设,鼓励和支持民警参与活动并规范管理;综合利用各种自媒体平台,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警察自媒体建设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20.
公安信息网的安全保障体系是实现公安系统信息共享、快速反应和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安信息网安全保障技术重点工作是“三建”、“三防”、“一保障”技术的建设。“三建”即建立涉密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公安身份认证与访问授权控制系统、公安信息网安全监控系统。“三防”要建设防火墙、防病毒系统、灾备系统。“一保障”进行保障公安信息网无线接人安全、公安信息网卫星通信接人安全、公安信息网的拨号接人安全、严格控制与公网的互联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