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果关系的判断在刑法理论上是一直颇具争议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对因果关系的判断也存在疑难。在危害行为引起危害结果的过程中,介入了被害人自己行为时,应当采用相当因果关系说,站在客观的立场来判断刑法的因果关系。同时,需要对实行行为本身的危险性、实行行为和介入行为对结果的作用力、介入行为的异常性进行分析,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因果关系本身的相当性。  相似文献   

2.
一、争论和争点(一 )争论。关于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对象 ,理论上学说各异 ,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 ,行为说 ,认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人所实施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1 ]第二 ,危害行为说 ,认为刑法因果关系“是以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其主要目的是确认危害的结果是由谁所实施的行为造成的 ,为犯罪构成确立客观方面的要件 ,并和犯罪构成其它要件结合起来 ,确认这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和构成什么犯罪”。[2 ]第三 ,违法行为说 ,认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行为人的违法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因果流程中,如果实行行为能够被评价为危险现实化了,就能够肯定事实性因果关系和结果归责。危险的现实化包括直接实现型与间接实现型。前者包括不受介入因素干扰的直接实现与受到介入因素干扰的直接实现。后者是指实行行为的危险以介入因素为媒介而得以现实化,包括介入被害人行为、第三人行为、行为人行为。若能够评价为介入因素是实行行为所诱发的,实行行为内含引发介入因素的危险,且介入因素并非异常,就意味着实行行为的危险最终在危害结果中现实化了。通过对危险现实化判断的类型化,建立刑法结果归责的判断模型,是将外来理论学说在我国本土化努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刑法因果关系是指刑法理论中,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必然存在的因果联系。由于刑法因果关系以哲学上的因果关系为基础,与哲学紧密相联,所以从根本上理解和吃透刑法因果关系的哲学基础,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到解决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中许多疑难问题的突破口,起到不可低估的正本清源的作  相似文献   

5.
对刑法因果关系,学界存在争议,主要有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说两种观点。由于因果关系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是相互依存和不可分割的,因而把刑法因果关系分为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是值得商榷的。刑法因果关系的发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为了正确地认定某一具体的危害行为对其引起的危害结果应负的刑事责任,有必要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根据和条件予以区分。  相似文献   

6.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认定符合犯罪构成的危 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的重要前提。在刑法因果关系的理论中,相当因果关系 理论较有影响,也具有相当合理性的特点。借鉴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并将其引入到我国的刑法理论中,将对司法 实践中因果关系的认定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争论和争点 (一)争论. 关于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对象,理论上学说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行为说,认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人所实施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1]  相似文献   

8.
物种入侵正日益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安全的又一风险因素;运用经济学的"外部性"问题理论对生态环境法益进行价值面检验,可以得出对物种入侵行为的刑法规制是一种真实的必需而非杞人忧天式的幻境的结论。物种入侵行为的刑法规制的犯罪构成模式应当是危险犯与实害犯并用,建立在统计科学概率论基础上的疫学因果关系是破解生态犯罪刑法因果关系的合理选择,这是对生态环境法益保护的存在面解析;"最小危害"原则、"人格者"理论与"比例性"原则为刑法规制外来物种入侵行为存在的自由保障与安全维护之间矛盾的疑问提供了妥帖的解释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阿奎利亚法的体系性、惩罚性和刑法特征决定了片断D.9.2.11.3.中的因果关系不能依假设因果关系理论来论证.二者在因果关系认定、行为定性和责任承担上有差别.阿奎利亚法上区分“介入因素”性质,对责任认定和范围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刑法因果关系是指某个(几个)危害行为本身包含、孕育着发生危害结果的本质或非本质因素,必然或偶然地引起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危害结果是由于这一危害行为的实施才引起的,没有这一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就不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