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大判断,是在深入认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出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在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反映,揭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特点,反映了当代中国国情的基本要求。这一重大判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和拓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一个重大判断。  相似文献   

2.
谭永灼 《桂海论丛》2001,17(6):51-5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运用和发展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科学区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 ,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相适应和不相适应的两个方面 ;二是坚持改革与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相联系的观点 ,深刻阐明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三是坚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 ,牢固确立生产力标准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的绝对权威地位 ;四是以改革的实践 ,丰富、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个政党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确定社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和谐动力论。这些理论抓住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自斌 《湖湘论坛》2007,20(2):10-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客观分析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根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并根据矛盾的特殊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这一理论是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思想,并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出发,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6.
从三个角度透视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的发展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演进三个不同角度揭示了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引,立足当代中国现实,逐步提高社会和谐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与本质关系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并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把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从“三位一体”发展到“四位一体”并强调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中包含着社会主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结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包含着社会主义是和谐社会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实的不和谐矛盾实质上是社会基本矛盾各要素之间未能良性互动的具体体现,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使人成为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社会价值目标,构建和谐世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际诉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寻求社会价值目标和社会实体形态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从深入研究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入手,找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现阶段的具体表现,由此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科学的判断,并以此为根据,完整准确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对社会主义矛盾理论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矛盾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赵雪玲 《岭南学刊》2004,44(3):74-77
依据产品交换的不同性质、历史演进及由它所决定的社会交往关系的性质和状况,把人类社会分为封闭性社会和开放性社会两种基本状态。社会从封闭向开放状态转变,是历史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必然规律。人类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表现出不同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风险社会理论在西方社会学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对分析和应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所遭遇的风险具有很大的启发性.转型期和谐社会的构建面临着许多风险,突出表现在:贫富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腐败问题和各种突发性事件增多等.应对转型期的社会风险,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创新和健全一套应对社会风险的管理机制、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小康社会理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运用,是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两者之间有着内在一致性的深刻关系,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论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基本特征,成为党的十六大报告的主题和未来20年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成为未来50年党的最低纲领并被庄严地载入十六大党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丰硕成果,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宝库。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整合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纳入视阈,对我国的改革发展做出了新的指导性设计,实际上成为了我国新时期的社会整合战略;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标识的社会整合战略的提出,是我国转型时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对社会公正基本内涵的简要分析为基础,探讨我国社会公正缺失的主要表现,指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转变政府职能,使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成为政府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职能。  相似文献   

17.
从人民公社、小康社会到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三个阶段。在伴随社会主义秩序与制度的建构和调整的这三个阶段中,市场经济从根本上释放了发展的瓶颈,打破了领域合一的社会困境,使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成为可能。但是,由于各领域自身发展的不足,中国社会还是面临许多新问题,它们的解决不能再寄希望于瓶颈的释放,而是要靠建构和谐社会来渐进地解决。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呼唤声中产生和发展的,它的形成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小康社会思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产物,是“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具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产与生活是人类实践的基本类型和固有矛盾。人类社会的和谐最终取决于生产与生活的和谐统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在生产与生活的统一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由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办、中共梅州市委党校承办的“广东省党校系统2005年哲学年会,”近日在梅州市召开。中共广东省委党校陈鸿宇副校长出席了会议。来自全省各地党校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