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体例,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历史眼光。太史公撰《史记》的本旨,在于通古今之变,求治国之道,《史记》五体均是为这一总目标服务的。某人入本纪,某人列世家,某人载列传,都是根据人物对历史演进,国家盛衰所起作用的大小来决定取舍的,而与作者的褒贬倾向无关。  相似文献   

2.
经过全面修订的《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于2010年3月1日施行,修改后的《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在立法目的、制度体例、执法形式和监督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制度设定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坚持保障环保部门依法行使职权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相结合的特点;在制度体例上,突出了环境保护的特色,兼顾程序法的惯例,突出了上下级部门的互相协作,形成执法合力;在执法形式上,兼顾了处罚违法违规行为与纠正违法违规行为,恢复环境原状;在监督形式上,实行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进行监督,社会大众对执法部门进行监督,内外结合,形成全方位的监督网络。  相似文献   

3.
略论《汉书·刑法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汉书》,记录着我国西汉一个朝代二百三十年间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状况,是被中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肯定下来的第二部正史,也是继司马迁的《史记》之后的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这部史书,从史实的选择、体例的安排,到行文的严谨与巧妙,都呈现了编撰者的匠心独运,所以一向为历代文史家所称赞,并成了我们今天考察西汉历史的主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景帝、武帝时人,约生于公元前145年,卒于公元前86年。历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勤学好问,善于著述。他在充分掌握国家文献和民间资料的基础上,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史———史学巨著《史记》。《史记》虽是一部历史著作,但包含了丰富的法律思想。尤其是对司马迁德教与政刑的思想的分析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一司马迁认为,在治国理民当中,礼乐仁义等德教与法令刑罚等政刑相比,不能不占首要地位。他说,孔子曾指出: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相似文献   

5.
对古籍新整理本特别是公认的典范之作进行平议,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古籍整理出版的质量。中华书局校点本《史记》是人们学习和开展《史记》研究工作最常用的权威本,并被认为是古籍整理方面成绩优异的代表作之一。实际上,校点本仅正部分就新生字差错80余处,径自改移增删、脱漏校改符号等古籍整理失范之处不少,吸收学术成果不足,漏校、误校问题亦多。随着当代学术研究的深入,对《史记》有重加整理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吕志兴 《法学研究》2011,(4):183-195
南朝法制继承了晋律令的内容和体例,但从刘宋时起即开始形成一些新规定。梁、陈二代都制定了律令法典;梁律令在法典编纂体例方面有重要创新,特别是对《晋令》篇目的删修,开后世令典30篇(卷)体例之先河;梁、陈在重要法律制度上亦有许多创新。南朝法制对北周、隋、唐有深刻影响,是隋唐法制的主要渊源之一,在编纂体例和重要制度创新、文明程度及对后世的影响上均不在北朝之下,学界流行的“南北朝诸律,北优于南”说与历史事实不符,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7.
拜读《新刑法理论与实践》一书,获益良多。一个特别的印象就是该书不仅是对新刑法典的简单注释,更多的融汇了作者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见解。该书由河北经贸大学柴振国教授及包委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刘远博士生等共同撰写。由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该书在体例、内容和文字上都有新的特点。在体例上,基本上按照新刑法典的体例进行编写,以便于读者结合新刑法典进行学习研究;在内容上,包括了从理论上对新刑法的研究和从立法意图上对新刑法条文的解释。尤其在理论上,作者在继承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如,对犯罪对象的研…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型的历史编纂学,“新史学”(一)以历史过程的多层次把握、历史时间的前后延伸、历史空间的全景观照拓展了历史研究的领域;(二)在多渠道的史料来源、跨学科的形式创格、叙论并重的认识观念上革新了历史研究的方法。而前此两千年,《史记》已在上述诸方面作出了超前性的实践。此外,司马迁代表的中国史官文化要求的通才兼识与文史合流,又对“新史学”面临的困境提供了借鉴。因此,《史记》是一种可与“新史学”互相生发的中国史学范型。  相似文献   

9.
王进喜 《证据科学》2010,18(5):534-536
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在体例上设专章规定了证据问题,但是受历史条件和人们对诉讼规律认识的限制,对证据问题的规定非常简单。1996年修正《刑事诉讼法》,尽管对证据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规定,但是在证据的审查、判断、排除等方面的规定仍比较原则。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后,从实际需要出发,公检法三机关的相关解释对于刑事证据规定进行了充实,但是在重要问题上仍存重大缺失。这突出表现在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冤错案件仍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所见书新考赵生群《史记》不立《艺文志》,作者见过哪些书,没有系统资料可供查考,这给探求其史源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建国以后,这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成绩斐然。①笔者在翻阅《史记》和有关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有些问题还可以提出来继续探讨。一、《孙子兵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我国于1993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并于2000年7月通过了《产品质量法》修正案。这部法律既借鉴了欧美国家关于产品责任的最新理论和做法,适应国际上关于产品责任的立法潮流,在立法体例和法律内容上又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使整部法律颇具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2.
每一次翻开《史记》,都是凭着喜好选读部分章节。从未有过自始而终、按序通读的习惯。这次研读《史记——商君列传》一章,专注于司马迁笔录下“变法”的公孙鞅及其惨烈而不朽的一生,思量颇多。  相似文献   

13.
为正确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统一和规范指导性案例体例,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编写报送指导性案例体例的意见》(法研〔2012〕2号,以下简称《意见》)。现就该《意见》的起草经过和指导性案例各部分的编写要求说明如下:起草的简要经过2010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工作办公室在参考以往发布案例、借鉴国内外案例体例、听取专家学者和法官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指导性案例体例的规定》。同时,在向高级法院和最高人民法  相似文献   

14.
《孙膑兵法》的军事法制思想研究刘向阳《孙膑兵法》是我国古代兵学论坛上久负盛名的论著。它的作者孙膑是战国中期齐国著名的军事家。孙膑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他是孙武的后代。其生卒年月不祥,约与商鞅、孟轲同时。他曾拜师学习...  相似文献   

15.
《史记》经后人增改,真伪杂出,致使《史记》断限异说纷起,成为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复杂问题。断限问题不解决,《史记》中有关篇什的真伪就无法确定,这就势必影响到《史记》研究的全面深入。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对书中太初以后有关记载作了一番考察分  相似文献   

16.
作为近代中国学西方产物的《钦定宪法大纲》,是在借鉴移植《日本帝国宪法》的基础上,通过加工改造来现清末封建专制统治者的意志,维护专制统治。《日本帝国宪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立宪进程。文章从内容、体例制度等方面对《日本帝国宪法》对《钦定宪法大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对《钦定宪法大纲》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定。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锦州市现职高级检察官关泉河历时6年,把上至远古、下至明清的中国文明史,采用诗歌形式,著为81万字诗稿《长诗——中国古代史》。该书从体例上分《成人篇》和《儿童篇》,每篇叉分通史、人物、智慧三篇。其中,《通史篇》按历史沿革侧重叙史,使人们读史鉴今、以史为镜;《人物篇》则精选历代对华夏民族有卓越贡献且堪为楷模者,在贬恶扬善的诗行中,使人们学英雄气概、彰华夏魂魄、创民族大业;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制度的局限性及其克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金泽 《法律科学》2003,(1):108-118
市场准入问题是世贸组织法律体制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我国新出台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与《外资金融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等法律文件 ,尽管结合入世承诺做了修改 ,但在有关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问题上仍有诸多欠缺。针对现有制度的局限性 ,有关法律应该在立法体例和具体规则上进行反思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司马谈作史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贞说:“《史记》者,汉太史司马迁父子之所述也。”(《史记索隐》序) 司马贞的话,完全符合《史记》创作的实际情况。这就是说:《史记》之作,自司马谈始。《太史公自序》载司马谈临死对司马迁的话道:“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谈既念念不忘《史记》的创作,把它看作是自己毕生的事业,而《史记》的规模又是如此宏大,那么,直到他逝世前还没有动笔,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而从司马  相似文献   

20.
《史记》,是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两代人毕生心血的结晶。这一点,前人早已指出。《隋书·经籍志二》:“至汉武帝时,始置太史公,命司马谈为之,以掌其职。……谈乃据《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旧唐书·经籍志上》:“昔马谈作《史记》,班彪作《汉书》,皆两叶而仅成。”晁公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