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瓮安"6·28"严重打砸抢烧事件的发生已一年多了,反思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社会治安不好,黑恶势力猖獗,群众安全感低,"瓮安不安",是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6·28"事件中,当地黑恶势力直接参与、推波助澜,极端地发泄对社会的仇恨,疯狂地进行打砸抢烧,致使事态迅速升级、恶化,造成严重危害,教训十分深刻。事件平息后,贵州省  相似文献   

2.
<正>2008年贵州瓮安县发生的"6.28"严重打砸抢烧事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有大批的青少年(经查实有104名,且多数为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直接参与了打、砸、抢、烧,造成了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如何依法正确妥善处理这批涉案违法青少年,成为"6.28"事件后期处理的重点和难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3.
贵州瓮安"6.28"事件的处置教训给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如何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提出了深刻的警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要深化对处置群体性事件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能力建设,加强群体性事件处置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4.
2008年贵州瓮安县发生的“6·28”严重打砸抢烧事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有大批的青少年(经查实有104名,且多数为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直接参与了打、砸、抢、烧,造成了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如何依法正确妥善处理这批涉案违法青少年,成为“6·28”事件后期处理的重点和难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5.
胡健 《人大建设》2008,(9):40-41
“瓮安事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当地的社会秩序已逐步恢复正常,善后事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相关责任人也依法受到了处理。但“瓮安事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仍然值得我们不断反思并继续寻求解决的出路。正如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所指出,“瓮安事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其深层次原因就是当地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2008年6月28日,贵州省瓮安县因对一起中学生非正常死亡(自杀)事件处置不当,引发了一起严重打砸抢烧突发事件。这起事件,无论是从参与、聚集、围观的人数、持续的时间,还是从冲突的剧烈程度、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来看,都是贵州省近年来所罕见的。“6.28”事件不仅暴露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执政能力、执政基础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也暴露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教训极其深刻。本文从瓮安“6.28”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置过程入手,通过深入分析事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8,(4):17-19
据新华社报道,6月28日至6月29日,贵州瓮安县部分群众因对一名好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引发大规模聚集围堵政府部门和少数不法分子打砸抢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8.
崔亚东 《公安研究》2009,(8):10-13,48
贵州瓮安“6·28”事件暴露出当地公安机关规范执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执法行为不规范,随意性较大;执法作风较差,方法简单粗暴;执法犯法,激化矛盾。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应做好六个方面工作:提高对执法规范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感情执法;提高民警法律素质,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更新执法理念,宽严相济,减少社会对抗;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民警执法办案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9.
瓮安“6·28”事件暴露出当地公安机关在处理李树芬非正常死亡(自杀)事件的过程中存在诸多执法方面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也是造成矛盾激化升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国光 《同舟共进》2008,(8):29-29
近年来群体事件大幅增加,12年间上升近10倍。在中国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利益群体迅速分化,利益冲突时有发生,面对高度复杂的社会环境,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官员处理棘手事件的政治智慧经受着考验。最近发生的贵州瓮安"六二八"事件,一些细节值得高度关注与反思:一起偶发的案件,竟引起对瓮安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持续7小时的打、砸、  相似文献   

11.
石宗源:反思瓮安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 《小康》2009,(4):36-36
两会期间,贵州代表团开放日那天,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以坦诚的态度,面对媒体主动反思瓮安事件,赢得了媒体的一致赞誉。 早在2006年7月《小康》曾经报道过石宗源。事隔2年多,两会期间记者再次采访到了低调的石宗源。3月6日,石宗源代表坦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并表示,回头来看八个月前的“瓮安事件”,有许多教训和经验需要总结,其中之一就是要在第一时间向媒体披露信息。“光靠官方说的,人们不信,媒体一说就信了。”  相似文献   

12.
辛铧 《人权》2009,(4):24-28
7月5日,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导致197人死亡,1700多人受伤,其中绝大多数是无辜平民。事件中受损房屋为633户共计2.135万平方米,被砸烧的车辆达627辆,许多市政、电力、交通等公用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事件发生后,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果断,处置得力,迅速平息事态,使乌鲁木齐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3.
有关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国内学术界多归因为非理性行为。而西方学者探讨群体性突发事件时逐渐意识到理性与非理性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存在一个中间状态——有限理性,而且情感与理性也不是矛盾的,情感有时是理性的基础。在"瓮安事件"中,事件的参与者既有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成份,群体逐渐把群体性突发事件作为表达诉求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一种满足其要求的捷径,即集体性启发。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7·5"严重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已过去一段时间了,这起事件作为震惊全疆乃至全国的一次严重突发事件,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震撼。通过"7·5"事件,进一步深入认识其复杂的历史、现实背景,分清敌友,把握界限,正确对策,对于我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7·5事件,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相互勾结,有预谋有组织的一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7·5事件是我区解放以来发生的一起最为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暴力犯罪分子严重践踏法  相似文献   

16.
黑恶势力"保护伞"使黑恶势力犯罪得不到及时打击甚至长时间持续存在。当前,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呈现出基层化、隐蔽化、性质模糊的特点,其犯罪方式相对较为固定。造成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的原因,既有犯罪人主体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西方犯罪学理论中的心理分析理论、补偿理论、从众心理等,可以较好地解释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的犯罪心理。而运用紧张理论、学习理论、控制理论等理论工具,可以从社会学角度探寻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的形成原因。预防"保护伞"职务犯罪应强化廉政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改进公职人员的评价系统,提升公职人员的价值感;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加大打击力度,增强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17.
《观察与思考》2009,(14):10-10
7月5日20时左右,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暴力事件造成156人死亡,其中,男性129人,女性27人;受伤人员1080人。目前,公安部门已抓捕1434名参与打砸抢烧杀嫌犯,其中,男性1379人,女性55人。对这些人员的审讯工作正在进行中。据了解,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为首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近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煽动闹事“要勇敢一点”、“要出点大事”。  相似文献   

18.
《观察与思考》2008,(7):10-11
据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府透露的消息,3月14目以来在甘南发生的打砸抢烧事件中,共有94名公安民警、武警官兵和干部群众受伤。另据统计,3月14日以来发生的打砸抢烧事件,给该州的玛曲、夏河、碌曲、卓尼、合作等市县共造成2.3亿元的公私财产损失。其中玛曲县损失最大,超过1亿元。不法分子在打砸抢烧的同时,对公安民警、武警官兵、干部群众进行了人身攻击,共造成94人受伤,  相似文献   

19.
《新疆人大》2009,(8):20-22
7月5日的夜晚,一起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在乌鲁木齐发生,千余名无辜群众横遭噩运。连日来,随着一个又一个确凿的证据浮出水面,也明明白白地佐证着一个事实——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而以热比娅为首的境外"世界维吾尔  相似文献   

20.
7月5日发生在乌鲁木齐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我区安定和谐局面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给各族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损失,给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7·5"事件是一起在境外"世维会"等"三股势力"直接煽动、策划下实施的有组织、有预谋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