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晓倩  李昆声 《思想战线》2013,39(1):135-136
关于东南亚青铜时代的研究,已有百余年。19世纪中后期,东南亚地区发现铜鼓等零星文物和遗迹,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二战以前,由于考古资料的贫乏,观点多为偏颇,再由于这一地区很少发现红铜或铜石并存的文化遗迹,有的学者认为东南亚没有经过红铜时代,甚至认为"东南亚地区没有经历过在技术上得以充分与其他地区相比较的铜器时代"。①20世纪60年代后,发现了更多的青铜器,还在作物栽培、动物驯养、金属冶炼等方面有新发现。由于当时颇有争论的断代材料等原因,部分学者的观点偏向了另一极端。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文化学术交流的频繁以及各地  相似文献   

2.
(一) “21世纪将是亚洲太平洋世纪”作为一种预言能否变成现实,取决于新一轮国际竞争格局的演化结果。如欧共体实现一体化并向中、东欧拓展,欧洲可能成为增长最快的地区。如美国、日本同时在主导未来的高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保持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并在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那么,21世纪便可能是亚洲太平洋世纪。尽管西太平洋地区能否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重心尚难定论,但该地区将成为未来20—30年内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已成各方知识。 中国是西太平洋地区最具增长潜力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发展将促进该地区的发展。西太平洋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尤其“亚洲四小”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如“大中华经济圈构想”成为现实,21世纪中叶中国有可能上升为世界经济二强或三强,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并对  相似文献   

3.
正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转移注意力,关注中国等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内容,并从理论角度进行解释和深入探讨。早在20世纪70年代,亚洲的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等实现了经济增长奇迹,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成为高收入经济体。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等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超过世界其他地区,再一次引起世界关注。  相似文献   

4.
日本曾是世界上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人口急剧老龄化、可支配收入不增反降、失业率上升等,其居民储蓄率快速下降。未来日本居民储蓄率的走势也将主要取决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与居民收入增加与否。作为亚洲的发达国家之一,日本储蓄率变动对东亚乃至世界经济都有一定影响,对于同日本20世纪80年代面临相似高储蓄率问题的中国,找到储蓄率和消费增长之间的平衡点,是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广泛应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31]。一般所认为的信息革命,是指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它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一直延续到现在,其间形成了两次大的信息浪潮:第一次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一场新的信息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这场新的信息革命就是以数字化多媒体集成和互联网络等技术综合而成的第二次信息化浪潮,网络技术是其主要标志。20世纪9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6.
施文哲总经理喜欢和麦当劳大叔合影。有人说美国人就是聪明,1997年9月,正当亚洲金融危机越演越烈之际,1994年开业的上海麦当劳悄悄地进行了一次重要人事变动:台湾麦当劳高级副总裁施文哲来沪履新,首度由中国人出任上海麦当劳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上海麦当劳从此加快中国化步伐,圈内人士认为,这是美国麦当劳总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一项重要举措。“物有所值”帮助麦当劳起飞年逾而立、颇有学者风度的施文哲总经理,以其坦然、诚恳的态度给每个采访者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笔者开门见山地提出,亚洲金融危机对上海麦当劳有无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通过建党以来的历史经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明确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我们党的先进性作出了新的、全面而完整的概括。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我们国家能否在新的世纪抓住机遇,经受住挑战,归根到底取决于党的建设,取决于如何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全面进步,对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和许多新的课题;我们党有责任、有必要深入研究思考近一个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军事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现将近几年来国内外军事文化研究的成果综述如下,以供关心这一研究的同志参考。  一、军事文化概念的界定及其内容1 军事文化概念的界定有学者认为,军事文化是人们在军事实践中所形成的军事创新能力、军事活动方式以及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有学者认为,军事文化是军事实践所创造的军事理论、军事艺术、军事科技、军事制度、军事教育和一切含有文化要素的军事装备、国防设施等以及军人特有的心理情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复合体。这两种观点的…  相似文献   

9.
一、从世界范围和全国范围看长江流域地位 头几年,世界上就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亚洲太平洋世纪,有的甚至说,是中国世纪。近年来,又有学者提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最有希望、最受关注的地区是亚太地区;亚太地区中最有希望、最受关注的地区是东亚地区;东亚地区中最有希望、最受关注的地区是中国;中国最有希望、最受关注的地区是长江流域。我认为,中外有识之士的这种看法是有根据、有道理的。我想补充的是,长江流域最有希望、最受关注的地区是以上海浦东新区和上海为发展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政务》2005,(5):25-31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广泛应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31].一般所认为的信息革命,是指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它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一直延续到现在,其间形成了两次大的信息浪潮:第一次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一场新的信息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这场新的信息革命就是以数字化多媒体集成和互联网络等技术综合而成的第二次信息化浪潮,网络技术是其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电子政务》2005,(6):25-31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广泛应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31].一般所认为的信息革命,是指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它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一直延续到现在,其间形成了两次大的信息浪潮:第一次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一场新的信息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这场新的信息革命就是以数字化多媒体集成和互联网络等技术综合而成的第二次信息化浪潮,网络技术是其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对2 0世纪90年代初为开端延续至今的学者散文写作热潮,批评界总的来看是一片叫好声,如有评论家认为:“学者随笔是90年代散文地平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促进了散文的本体回归,使五四一代文化巨人开创的散文传统得以薪火相传,引领中国散文创作从马鞍形凹槽中走了出来,90年代散文创作的繁荣,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是包括中青年学者为其主力军的学者散文随笔的繁荣。”①著名散文评论家楼肇明先生甚至把学者散文视为“世纪末中国散文成就的代表”。②的确,世纪之交的学者散文创作队伍拥有季羡林、张中行、金克木等“老生代”名宿,出现了余秋雨、…  相似文献   

13.
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社会服务是许多亚洲发展中国家消除农村贫困的一项重要举措.但这种社会服务型的扶贫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取决于一系列相关因素.服务对象的如何定位、传递机制和参与机制是否完善和健全,都可能直接影响扶贫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木红春 《创造》2003,(12):42-43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认为,每一个国家的历史,实质就是文明的历史,每一种文明都有区别于其它文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关系范畴是哲学的基本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系范畴在哲学史上被广泛地使用,但其重要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确立.人们仅限于探讨辩证法范畴的相互关系、规律和范畴之间的关系等具体关系,而没有将它作为哲学的基本范畴来加以研究.关系范畴是哲学的基本范畴这一命题能否成立,取决于三个方面:首先,取决于它对人类实践和认识(包括哲学)活动是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取决于它是否具有广泛性,能被古今中外各个流派的哲学家们所应用和论证;再次,取决于它能否为人类的认识带来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价值哲学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后,到90年代已从价值本体论的研究转向价值评价论的研究,除《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了一些研究评价理论的文章外,还相继出版了评价论专著多部。由于评价问题是价值哲学中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因而对一些基本问题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一、关于评价活动与价值的关系问题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体的需求。与此相联系,评价所表达的不是客体本身的性质,而是评价者的需求。换言之,价值只有通过评价活动才能得到呈现,价值是评价活动的产物,评价是价值的实现和价值的实在化方式。〔1〕(P204-215…  相似文献   

17.
一、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基本状况和焦点问题1、译介国外著作的新趋势与新问题20世纪80年代,在民族学和人类学恢复的初期,国内学者翻译介绍的重点是通论类和教科书类的著作。9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也开始编写本专业的教科书。同时,翻译的重点则转向了20世纪20年代-50年代的一些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8.
在为全国政研会秘书长培训班作报告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分析了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其中提出,97年以前,全世界对亚洲模式大多予以肯定,西方有些权威人士甚至认为,21世纪是亚洲世纪。但亚洲金融危机暴发后,西方有些人则步入另一个极端,认为“亚洲模式”破产了,必须靠西方一套去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汉语和侗台语(下简称江台语)关系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一个多世纪前,欧洲学者就发现了汉台语之间的关系,18世纪60年代,德国学者斯克纳在他的《暹逻语和汉语》一书中指出,汉语官语、福建语和暹逻语之间存在着关系词,继他之后(90年代),另一个德国学者孔好古对汉台语的关系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汉语和侗台语有亲属关系。于是,他提出了“印度支那语族”的谱系划分。孔好古的观点得到了法国学者马伯乐和丹麦学者吴克德的赞同。其中,马伯乐还提出了三国以前汉语跟原始台语有密切关系的具体看法。汉台语同源说(下简称同源说)被欧洲学者一锤定音之后逐成至理名言而为世人所接受,当然也包括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准确理解这一定义,关键是要科学界定创造性劳动。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人才学。20世纪90年代之前,学者大多认为人才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