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从佛经看早期外来音译词的汉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hen”、“塔”、“玻璃”、“和尚”等若干个梵语音泽词逐渐汉化的过程证明,汉语在吸收外来音泽词时,明显受到汉字字形的制约。因此,现代汉语吸收外来音泽词时也必须注意这个特点并遵循一定规律:在音泽外来词时应当注意字形的选择,使之既能与原词有很好的对音关系,又能满足汉民族对词语的潜意识的求源心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日本人所说汉语普通话的口音特点。方法从二语习得及与汉语方言比较等角度,对日本人所说汉语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表现出的口音特点进行探讨。结果分别从声母、韵母、声调特点;书写相同但意义完全不同词的误用,单个汉字写法相同而字序相反的双音节词的误用,近义词、量词、副词、介词、关联词、虚词、动宾搭配等使用不当;句子残缺与累赘、语序偏误等方面分析日本人所说汉语普通话口音特点时。结论此分析方法可以为司法实践中分析语音资料的说话人是否为日本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胡良文 《中国监察》2008,(16):63-63
汉字有多少?1990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字数为54678个,人们日常使用的汉字大约也有六七千。而在众多汉字中,我对“正”字情有独钟。何也?多种因素使然。识字之初,头一拨便有此字,“第一印象”难以磨灭。  相似文献   

4.
要解决汉语的字词关系问题,必须尊重语言字的发展事实:汉字的表意性使汉字一度以强烈的视觉意象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汉语言说的心理空间,但汉字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出来的特性无法与整个汉语词的发展历程相对应。汉字记录汉语的实际情况说明,字词并非全然对应。汉语字词关系的深层线索在于意义,字的研究不能替代语言研究。  相似文献   

5.
沈臻懿 《检察风云》2014,(23):62-63
何为“过劳死”问题“过劳死”(karoshi)一词的最初诞生,即源自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社会。当时,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使得上班族们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甚至在工作中出现了猝死或者因不堪工作压力而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现象。从彼时起,日本媒体在报道这一特定问题时,就开始使用“过劳死”这一名词。与此同时,“过劳死”的英译“karoshi”亦证实,其本身即是一个完完全全源自于日语的英语外来词。  相似文献   

6.
神秘的第一女声优 声优(日语:せいゅぅ)是日本人对配音演员的称呼,"优"在日语中是演员的意思.追根溯源这个意思还是来自于中文,如在我国古代就称梨园中的戏子为优伶. 现在,声优这个词,则专用来称呼日本动画片里用声音来表演的人,即我们日常所说的配音演员.动画世界如果没有他们和她们的存在,这里仅仅只是光与影的穿插,动作与场景的更迭.这一切只有在注入声音的演绎后,才能真正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7.
我——“畸”,是汉语中的一个字,通常和其他汉字组成畸变、畸零、畸形,畸轻畸重等词或词组。畸轻畸重一词常常在司法实践中出现。 不知何故,有的人把我错读为qí(奇),含义被误解为太、特别。政法部门的相当一部分同志把畸轻畸重读成qí(奇)轻qí(奇)重,含义被理解为太轻太重或  相似文献   

8.
张雄 《政府法制》2011,(29):27-27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在2009年元旦泼墨写下“安心活力”四个字,以此证明他的汉字水平和书法没那么糟糕。日本人多知道首相是个动漫迷,却经常因为读错日文里的汉字而闹出笑话。有记者问动画大师宫崎骏对麻生念错汉字的看法,他冷冷地说:“这实在是日本的耻辱。”  相似文献   

9.
汉英语音系统主要特点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一套独特的语音系统,一套充满“个性”的发音规律。人们在学习外语语音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所暴露的弱点,总是同自己的母语语音的“个性”的影响和干扰直接联系着的。尤其是成年人学习外语,他们常会自觉不自觉地把母语中的一套发音习惯生搬硬套到所学习的某一外语中去。比如:有些外国人在学习汉语语音时,用母语中的某一音位去替代汉语中某一相似的音位;把母语中的一套语调规律转移到汉语中的某个词  相似文献   

10.
汉字在我眼中,像一个个活着的生灵。它均衡的笔画和结构.不仅是一幅小型图画,也让写作者感到,每个字都有独立的生命意志。只不过.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很多汉字的生命变得单薄了。这是所有写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谈词的双音化,关键问题是词与词素、词组的划分问题,也是词的定义问题。可是词的定义很难下,一般书上用的定义是:词是最小的自由活动的语言片段。这定义对现代汉语来说,大家嫌它不明确,或嫌它太严。(详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7页,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97页)对古汉语来说,根据这个定义,除了少数联绵词、外来词之外,再没有双  相似文献   

12.
国赫彤同志在《白居易作品中的异读字浅析》(原载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87年第4期)一文中分析了白居易诗歌中的一字两读现象,文章条理清晰,简明扼要,但作者混淆了多音字(词)和异读字(词)两个概念。所谓异读字是指一个字在同一个词里有几个不同的读音,如今天北京话中: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今中日交流的不断加深,据统计,2004年在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已经超过了387924人。这些日语学习者如何在日本企业中更好地适应日本企业运行机制,如何更快地融入到日本企业文化中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就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将日本企业文化引入日语课堂的必要性及其具体的讲授方法作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4.
日本民法百年中的侵权行为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法律渊源和内容(一)渊源日本民法中的侵权行为一词是用汉字“不法行为”表述的,它与我国法律中的“侵权行为”含义相同。日本侵权行为法的渊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侵权行为法的基本原则作了一般规定的日本民法。即1896年制定的日本民法典第5章(第709条至第724条)。这里就侵权行为的一般原则、义务、责任范围、损害赔偿、免除条件等内容作了规定。其中第709条规定了过失责任的基本原则,在第714条以后规定了无行为能力人的监督义务责任、使用者责任、土地工作物责任、动物占有者责任,第719条规定了共同侵权行为,第720条…  相似文献   

15.
金凤 《法律与生活》2011,(11):22-23
曾经美好如画的日子 年仅34岁的周婷婷似乎与日本很有缘。高中毕业后,周婷婷便和表妹陈诗茹结伴去日本打工。后来,陈诗茹在日本遇到了爱情留在了大阪,而周婷婷则选择了回国。回到合肥后,她又学习了一年日语,之后应聘到徽州大道的一个日式餐馆里当领班。餐馆的老板是日本人,由于他经常对员工进行基本的日语口语和日本饮食文化培训,周婷婷越来越了解日本文化了。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行政法学界开始对我国行政法的起源给予关注,但对汉语"行政法"一词的由来及其语义的演变却鲜有考研。据考察,汉语"行政法"一词,于1889年首次出现在梁启超编译的《各国宪法异同论》一文中。其后,广泛出现在译著、著作、论文、大学讲义、法令汇编以及文官招录考试科目之中,到20世纪20-30年代,已成为政治法律学说中的基础性概念,其语义也由一个单纯的外来词演变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本土化术语。  相似文献   

17.
<正> 不论是外国人学汉语,还是华人(尤其是成人)学英语,都抱怨难学。其实,尽管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但作为人类的语言总免不了存在一些共性。在英语和汉语的单词(或汉字)、词组和句子之间就存在着许多有趣的共同现象,如: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从左看到右和从右看左皆有意思的单词(字)、词组和句子;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着象形造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两耳分听技术对男女大学生进行分听汉语单字词的优势耳性别差异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人对汉字语音加工的大脑两半球机能优势模式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但由于声调编码在汉字语音加工中的独特作用,有可能女性比男性的右脑半球更为活跃。  相似文献   

19.
近代法律新词对日语词汇的借用及其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近代法律新词的确大量地借用了日语的译词,但以往的研究者过高地估计了20世纪初日本译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白居易的诗文用韵,有许多异读字。这些字在汉语中是常见的。正因为如此,往往被忽视,造成音错义错,影响到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因此,有必要分析这些异读字,分析这些异读字不同读音如何区别字义,以帮助初学唐诗的人理解诗义。这里把异读字分为三类:1.构词不同而形成的异读;2.词性不同形成声调上的的不同,即古人所谓的“读破”;3.词义不同而形成的异读。下面,列举数条,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