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要有点忧患意识李学乾推想起来,也许有了人类,忧患便与之俱生。而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最早最完备的可能就是战国时代的孟轲。他一反常人追求富贵与享乐之念,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鲜明观点,并以大量的历史事实,充分论述了忧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  相似文献   

2.
企业之魂──记广州开发区保安公司总经理李万禄钱合富一个企业如果没有“魂”,就不会有生命力。而这个“魂”,就是企业的经理。广州开发区保安公司总经理李万禄深谙此理,认为:一位经理要真正成为企业之“魂”,是同经理本人的整体素质和用人之道分不开的。1988年...  相似文献   

3.
刘月科 《群众》2009,(12):18-19
《易经》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只有常怀忧患之心,才能永葆清醒的头脑和奋进的心志。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鉴取国内国际治党治国的经验和教训.向全党提出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民族、  相似文献   

4.
所谓正气,是指人的正义、正直、刚正之气,也指正大光明、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它是维护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浩然之气,是社会精神文明的标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 讲正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语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就是讲一个人必须树立正气,要有正义感。从岳飞、文天祥到郑成功、林则徐,都是我们民族的正气之魂。讲正气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无数革命先烈“为主义而牺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维系了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和思想文化传统。一个民族要有民族精神,才得以生存、繁衍、发展、昌盛。一部中国历史,一条耀眼的主线——追求统一,反对分裂。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精粹。以“大一统”观为核心的国家理念自古至今都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分”与“合”,逆历史潮流的“分”是野心家和民族败类利令智昏的结果;“合”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条件,是智者统治和人民奋斗的结果。综观中国历史进程,统一是主流,为国人所称颂;分裂是逆  相似文献   

6.
鲁烟 《现代领导》2001,(8):33-33
“忧患”生于盛世,是一种十分难得的清醒。江泽民总书记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不骄不躁,继续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发工作。”  相似文献   

7.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维系和支撑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魂。没有了这个魂,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分裂、民族就要解体,人民就要遭殃。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我们党和人民紧密团结,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基础。这种共同的思想基础,概括地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中,最关键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巩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解决好党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以及人民信任党、热爱党、支持党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是民族之魂。鲁迅说得好:“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它曾激励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发展而奋斗不息。在今天,爱国主义又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高命题;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坚持以国家利益为崇高准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要求;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而贡献力量,是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突出体现。一、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发…  相似文献   

9.
红叶 《天津人大》2006,(7):45-45
“忧患意识是新加坡的立国、强国之魂”。这是给我们讲课的一位中国客座教授,在新加坡工作生活了近十年的切身感受。  相似文献   

10.
忧患是一种居安思危、深谋远虑、察觉隐患的预警性意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凡历史上有所作为的统治者,都是在忧患之中励精图治以求勃兴的。而一旦失去了忧患意识,“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如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分裂纷争的政治局面后,曾经繁荣昌盛一时,但因隋炀帝恃其富,不虞后患,骄奢淫逸,徭役无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经历了辉煌的古代、屈辱的近代、动荡的现代、崛起的当代,历万世而不衰,为举世所瞩目。邓小平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也铸造了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民族之魂、国家之魂。他将富有时代特征的新因素注入民族精神,形成当代以爱国情感为根基的民族精神,“走自己的路”为主轴的民族精神,整合中外文明、蕴含现代理性的民族精神。陶铸这种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永恒主题,是国民道德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 当我们从“文化”的层面来面对和审视常平村和常平集团的时候,我们不难产生这样的印象:沸腾火热的厂区让人感受到的是常平人渴求富裕生活的心脏的律动,山水的秀美、村容的秀丽让人看到的是常平人由衷的笑脸,那么,激越雄浑的山乡锣鼓和欢歌曼舞,则会让人捕捉到深深植根于常平人心底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和精神。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社会进步不断为爱国主义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与以往封闭时代的爱国情感相对,对外开放条件下的爱国主义有着新的时代特征,其核心内容就是“爱我中华,强我中华”。具体表现为:  ──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为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基础上的发展复兴而不懈努力。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这是我们民族保持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精神瑰宝。  ──强烈的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树立忧患意识,能使人警醒,…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犹如黄河、长江汇集百川吸收了中国境内众多的大小民族,历经了几千年的大风大浪和兴衰变化,而能一直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且一直保持着伟大民族的生机和活力。是什么内在力量使中华民族历久不衰?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的因素之外,体现我们民族之魂的爱国主义精神乃是其凝聚力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5.
火红的七月     
7月,啼血般火红的日子。76年前,在浙江美丽的南湖畔的游船上,一团民族新生的火焰燃烧起来,延伸至华夏九州的山山水水,从此.这团民族之魂集合起千千万万的华夏英雄儿女,向着光明的时代昂首前进。76载春秋,在历史的长河中是那样短暂,在一个民族的生存中却是那样的漫长。在这历史的短暂和现实的漫长中,正是中国共产党这团光辉的民族之魂,创造了一个民族的辉煌。她稚嫩地走过了大革命时代的俄阿岁月,在土地革命风暴中渐渐成长,刚强地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批住,率领五亿人民开创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并成熟地带领伟大的中华民族将新中…  相似文献   

16.
创新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早在几千年前中华民族便高度重视创新。《尚书》曰:“作新民”。《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民族的辉煌源于创新,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上的耻辱与黑暗源于创新的缺位与失落。历史翻转到新千年、新世纪,中国领导人、中国人民经过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又一次高度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这是中华民族之大幸。显然,创新既需要政治号召与呐喊,也需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深层次的理性思考、科学研究。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邓三龙立足领…  相似文献   

17.
曾波 《创造》2023,(2):58-60
<正>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指出:“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指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没有国魂,那会“国将不国”;一个民族没有民魂,必然会没落;毫无疑问,一个军队没有军魂,只能是一盘散沙,不会有任何战斗力。江泽民主席明确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根本政治原则”,“是我们军队的军魂”。因此,军队讲政治首先就要讲“军魂”。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依托和归宿,反映了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所传承下来的特有的传统、习惯、精神、心理、情感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一个民族的觉醒与重生》取材典型,剪裁得当,既有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也有敌后战场的顽强拚搏,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不屈和坚韧。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仅应该为之而自豪,更应对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不朽的民族之魂,并挺起民族脊梁的先烈们,送上深深的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