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祜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伟大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2011年1月27日至2月12日,为完成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的《节日志·春节》之“扩塔”(拉祜年)子课题,我们选择了拉祜族人口最为集中,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澜沧县富邦乡赛罕大寨作为调查点,在调查期间,我得以近距离接触了神秘的赛罕村,亲历拉祜族“扩塔”节。  相似文献   

2.
哀牢山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思茅地区镇源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者东乡哀牢山一带,与彝、汉、哈尼族杂居。解放前,哀牢山的拉祜族自称“戈搓”拉祜族,在清代的一些地方志中,拉祜族被称为“果葱”、“苦葱”、“苦宗”和“小古宗”。时至今日,镇源县者东乡的拉祜族仍然自称“戈搓”。由于长期与彝、汉、哈尼等民族杂居,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相互交流,加之地理环境的因素,今天哀牢山的拉祜族在语言、服装、建筑、宗教等方面都极大地受到其它民族的影响,汉化、彝化程度较深,他们几乎丧失了本民族的语言、服饰以及传统的建筑。所…  相似文献   

3.
拉祜族是云南省的独有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澜沧江流域的普洱、临沧两市,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市也有分布,约80%的拉祜族聚居在澜沧江以西地区。拉祜族自称“拉祜”,意为用火烤吃老虎肉,反映出拉祜族历史上曾是一个狩猎民族。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但拉祜族人民长期与汉族、傣族密切交往,多能兼用汉语和傣语。  相似文献   

4.
快乐拉祜     
拉祜族是一个快乐的民族,拉祜族的快乐体现在他们的欢歌热舞中,体现在他们的世俗生活中,体现在他们对祖先的纪念与膜拜中……拉祜族的快乐源自哪里?拉祜族的快乐是因为什么?让我们走近拉祜族,解开拉祜族的快乐密码。载歌载舞的极乐拉祜族人人能歌善舞,只要会说话就会唱歌,只要会走路就会跳舞,这是拉祜族与生俱来的特点。拉祜族的民族传统舞蹈,  相似文献   

5.
拉祜族聚居区联动开发采用区域联动板块发展模式,深度联合开发,即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设计、目的地宣传以及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等各方面全面开展联合开发。以拉祜族民族文化作为核心,统一开发拉祜族文化及文化辐射圈层;打破行政区划,以拉祜族聚居区为中心,构建极具民族特色的旅游产业带;统一民族形象,创建民族品牌,以拉祜族生活区域深度游、体验游作为主要的旅游方式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6.
拉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古老民族,尽管20世纪前没有文字,但却创造了底蕴丰厚、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并在悠悠岁月中口耳相传、奔流不息,为丰富祖国的文化宝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政府帮助改进了20世纪初由外国传教士设计、只限于少数宗教上层使用的老拉祜文,形成了比较科学完善的新文字后,拉祜族文化更是进入了健康发展、全面繁荣的新时代。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  相似文献   

7.
沧海桑田,云南省许多少数民族也随共和国一起走过了50余年,他们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迈向现代化,以不同方式共同感受时代脉搏,融入现代生活,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抒写的。本期编发的这组稿件,反映了拉祜族、佤族、傣族、摩梭人的生活今昔,从中可以看到各兄弟民族追求现代生活的勃勃生机。──编者在拉祜族语言中,“拉祜”是“用特殊方法烤吃虎肉”的意思,拉祜族因之被称为“猎虎的民族”。这个长期过着原始的游猎游耕生活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有了巨大的进步,迅速跨入了现代社会。“随畜迁徙,无常处,无君长”,这是史籍…  相似文献   

8.
拉祜族是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较为后进的民族之一。目前,全县共有1055户5968人拉祜族。新中国建立后,拉祜族从原始社会末期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在党和政府及其他兄弟民族扶持帮助下,从事狩猎、采集为主的生活转到以农耕为主的生产、生活上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举措,对其他兄弟民族来说,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对基础设施十分脆弱的拉枯族群众而言,却更加困难重重,为了生存,他们只好返回原始森林,重操旧业,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面对这一现状,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  相似文献   

9.
施吉良  洪艳玲 《思想战线》2013,(Z1):147-148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总结经验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促进拉祜族妇女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究,结果显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受拉祜族妇女的欢迎,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在提高拉祜族妇女的身心素质、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人际关系改善、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大众全民健身的开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彝族与拉祜族的历史语言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角度分析比较彝族和拉祜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以说明这两个民族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1.
南美拉祜族乡是临沧县较高寒贫瘠并地处深山峡谷的民族聚居乡,总面积121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28个村委会,33个生产合作社,961户4349人,其中拉祜族人口3137人,占总人口的7214%。全乡总耕地面积11582亩,其中水田3002亩,旱地8580亩。南美拉祜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群众很少与外界接触。大部分拉祜族群众还过着游牧生活,群居、群住、人畜混居现象较为普遍,生产工具简陋,种植品种单一,广种薄收,大多数拉祜族群众靠国家救济为生。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南美的发展非常关…  相似文献   

12.
待抚的贫困乡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者米拉祜族乡是中越边境线上一个特困乡。该乡辖4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70个社,3044户,17120人,其中拉祜族人口占30%。解放前,拉祜族称“苦聪人”,生活在原始森林中,以采集、狩猎为生。恶劣的自然环境,极其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致使苦聪人濒临灭绝。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帮助下,苦职人走出深山老林,开始定居定耕,社会形态从原始部落制跨越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一个民族的进步,仅仅是政治上的翻身是远远不够的,归根结底还要靠发展生产力。几十年来,为帮助拉祜族群众发展经济,摆脱…  相似文献   

13.
正进入新时代,一个民族要谋求新发展、适应新发展,必须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来源于民族内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民族的认同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也都根植于本民族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悠久、灿烂的拉祜文化,是拉祜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拉祜族群众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接  相似文献   

14.
何欣 《今日民族》2013,(3):21-24
澜沧拉祜族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事业蓬勃发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不仅成为当地对外交流和吸引外地游客的"王牌",而且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提供了一个样本。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也是多民族聚居县。2010年全县总人口491884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9%。世居民族有拉祜、汉、佤、哈尼、彝、傣、布朗、回、景颇等。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5.
10月中下旬,在省民族工作队的努力下,金平县金水河镇组织了部份拉祜族和芒人等少数民族积极分子36人来昆参观学习。省民族工作队派出专人,精心组织,热情接待了来自边疆山区的少数民族干部群众。金平县金水河镇地处中越边界线上,生活在那里的拉祜族(原称“苦聪人”)和未识别的自称“芒人”,在1957年以前,都住在原始森林里面,衣不蔽体,食不果腹。1958年,在省民委(原省民边委)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们才搬出森林,开始修建房屋,开荒种地。这次参观学习活动,使他们得以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昆明看世界。在省民族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统一战线》2011,(12):55-55
广西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近日举办了“同心·文化统战促和谐”暨“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通过一系列文艺演出以及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将民族知识、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以及国家的民族法律法规带进乡村,向群众大力宣传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营造了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7.
南美拉祜族乡是一个以拉祜族为主体民族的贫困乡,地处临沧市临翔区西部的偏僻高寒山区,南美中心校有一所中学、一个校区(4个村完小、12个教学点,其中一师一校5个点),教职工56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37人,在校生581人,有拉祜族、傣族、佤族、布朗族、回族、汉族7种民族,其中拉祜族学生占72.14%。历史上,南美拉祜族居住在深山老林中,靠狩猎为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形成了守旧封闭的思想观念,“有饭大家吃,有酒大家喝,一户杀猪,全寨吃肉”的原始平均主义思想浓厚,不善于农业生产,“种一片坡,收一土锅”的粗放耕作仍然普遍,生活非常贫困,许多人家…  相似文献   

18.
拉祜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拉祜”一词是该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历史上把拉祜族称作“猎虎的民族”。拉祜族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可追溯到古代羌人族系,他们大多依山而居,青山秀水造就了拉祜人像山一样淳朴忠厚的品格,他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山、水、树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19.
《今日民族》2009,(10):43-46
一是为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积极提出政策建议。2006年牵头起草了《云南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6~2010年)》,已连续3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20项重点工作进行督查。2008年积极推动开展扶持景颇族、佤族、拉祜族和傈僳族四个特困民族发展工作,得到省委民族工作领导小组的认可,为云南民族经济工作增添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20.
法制·民心·国运顾久幸古今中外凡有所有作为的民族、国家或朝代的统治者,大多具有较为突出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尤其是处在其上升阶段,这些传统或品质就表现得更为突出。在这些优秀品质中,兢兢业业,发愤图强、励精图治、扫除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切懒惰、腐败及无所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