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务微博的集群化效应极大地提升了群内各微博的影响力。但作为政务微博排头兵的公安政务微博在集群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群内成员发布内容供给不足、联动效果不佳、集群应对危机事件能力欠缺、集群运行管理考核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应更新公安行政服务理念,在优化政务流程的基础上重构集群格局,建立专业化的运维团队,加强集群化背景下的微博管理制度建设,从而力促公安政务微博逐步成长为常规化、制度化的网络"办公平台"。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政府顺应当前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优化政府服务,推动智慧政府建设,使政务服务渠道向多元一体化发展。"互联网+"要做到让政务服务更智慧,就需要着力加强法治化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筹集"互联网+政务"建设资金,树立现代服务意识,为进一步打造智慧政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问政"时代的全面到来,政务微博成为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政务微博在当前网络政治话语生态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着公共协商机制的形成与完善,充分显示了自身的一般特点与个性特征。政务微博话语传播呈现出引发、扩散、回落循环往复的生成机制。树立全新政务理念,强化微博舆论引导,实现微博规范发展是增强政务微博话语权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4.
政务微博通过"网络问政"的新形式,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官民互动沟通的重要平台。政务微博的出现,有助于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掌握舆论的话语权,推动党执政方式的创新。政务微博在建设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和沟通理念,建立有效的信息发布和监督机制,构建科学的舆情监测和分析体系,制定必要的危机处理和声誉恢复预案。  相似文献   

5.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管理中,加强和创新互联网社会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特别是政务微博出现后,互联网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日益凸显。如何充分发挥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中独特的优势,必须得到重视和研究。然而,国内学术界对政务微博的发展却存在争议,政务微博的概念与特征、功能与作用、政务微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等都成了争论的焦点。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政务微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当前,充分发挥好政务微博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亟需树立政务微博的服务与责任意识以及完善政务微博相关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政务服务"已成为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政府各部门亟需转变思维模式,树立"互联网+"观念,增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抓好顶层设计,加强资源的整合规划,实现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为其提供法律保障;加强对政府网络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其网络素养。  相似文献   

7.
《公民导刊》2012,(2):2
重庆市政务微博集群平台"重庆微政务"日前在新华网上线。它首批聚集了32家部门及区县政府的政务微博,具有微博群、微直播、微访谈等多种功能,成为"网络问政"的全新渠道。与普通政务微博不同,"重庆微政务"平台将重庆所有政务微博整合,在微博页面中进行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8.
在"全民触网"的大环境下,公众对政务服务的要求已从单向的信息获取转变为交互的"一站式"办事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应运而生。公安机关是最早开通政务微博的政府部门,一直以来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详细介绍了烟台公安的"互联网+公安"模式,打破了现有的"微警务"壁垒,首创"@110"视频报警功能等一系列创新模式。这一较为典型的"微警务"成功经验值得在全国公安机关学习推广,有利于"微警务"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政务双微"(政务微信和政务微博)的推广和普及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现条件。"政务双微"在发展和应用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以中国知网收录的CSSCI检索的"政务双微"论文作为研究样本,从发表文章的数量、研究核心主题、标志性文献、研究论文的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把握当前"政务双微"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以期更好地促进"政务双微"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政务微博是一种新的政府信息服务形式,中国政务微博的发展呈现出"数量大、发展快、参与者众、传播广、关注者多、反响强"等特点。分析了政务微博的优越性:时效性、便捷性和互动性强;也指出了其存在的局限性:信息发布缺乏系统性、信息内容缺乏权威性、信息传播缺乏可控性。提出了"完善体制机制、丰富信息内容、加强互动合作"等政务微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助于创新基层服务模式,但互联网技术在为基层服务提供了新途径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担。作为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基层政府要想"瘦身减负",更应加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科学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依托"互联网+"平台增强基层服务信任度,促使基层服务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2.
公安微博是公安机关或者民警以真实身份开设的网络平台。公安工作面临巨大网络舆论压力,用新技术来对付因新技术产生的新问题是公安微博产生的基础,也是公安机关在网络环境下的管理创新。公安微博是公安机关的网络延伸,各公安微博功能定位上存在着差异。公安微博在应对网络舆论、工作方法与机制创新、增强民警平等意识、和谐警民关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粉丝效应局限性、网络随意性、微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3.
柳滨 《协商论坛》2013,(5):38-41
百度在今年年初发布了2012年度搜索风云榜,榜单中不乏"中国好声音"、"丝"这样的社会文化热词和网民用语,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围绕惩治腐败的相关话题也成为今年网民搜索的关键词。去年政务微博"遍地开花",被称作是政务微博的元年。而今年,互联网特别是微博的主色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4,(5):I0003-I0003
正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传播与综合应用,中国政务微博正在从以信息发布、信息公开为主向深化政民互动、实现舆论引导、提升为民服务的方向转变。本期"研究报告"刊发《2013年中国政务微博评估报告:发展特点与建议》,该文从总体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地区分布、行业分布等方面论述了2013年中国政务微博的发展概况;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政务微博的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并结合当前互联网发  相似文献   

15.
上海政务微博“上海发布”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琳 《电子政务》2012,(11):13-22
微博在越来越多的公共事件中发挥着设置议题、快速传播、社会动员等社会功能。概述了上海政务微博"上海发布"的运营环境和总体情况,详述了"上海发布"的特色与现状,总结了"上海发布"成功的启示,指出政务微博是政府利用科技进步服务公众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6,(4)
正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他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互联网+政务服务"既非高不可"攀",也绝不仅是互联网与政务服务的简单组合。"互联网+政务服务"是重视"用户体验优先"的需要。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一个城市的不同区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新时代政府创新治理与服务模式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与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在推动政务服务模式转型升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以"互联网+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发展为出发点,指出"互联网+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分析其对辽宁全面振兴发展的实践价值,并结合实际对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人民论坛》2012,(10):50
微博正在成为舆情集散地。为了应对微博带来的舆论格局新变化,各级政府机构和一些官员纷纷开设政务微博,以期更好地利用网络、回应民意、服务群众。开设微博仅仅是第一步,很多政务微博开设后却成为摆设,甚至患上"痴呆  相似文献   

19.
基于智能终端的网络社交媒体具有传播的广泛性和即时性、传播主体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传播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等特点。公安机关在基于智能终端的网络社交媒体传播中的表现形态丰富,呈现出以微博为载体的"平安"系列政务微博、以抖音为载体的系列政务视频、以企业微信为载体的系列政务微信、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的系列政务微信和民警个人微信,体现了发布内容的权威性与时效性、发布形式的多样化与生动性、发布场景的生活化与日常化、信息接受对象的明确性与广泛性等特点。基于智能终端的网络社交媒体运用对公安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启发主要体现为:提高科学站位,明确互联网思维在公安队伍建设中的定位;加大公安机关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的宣传力度,丰富公安工作宣传的类型与内容;加强涉警舆情的处置,提高防范风险意识;充分利用网络社交媒体,开展公安队伍内部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孙忠良 《电子政务》2013,(11):36-40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舆论媒体,微博不仅极大地释放了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而且对于中国政治生态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中政务微博已经日益成为微博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特殊力量。分析了当前中国政务微博语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提升中国政务微博语言艺术的对策与建议,以增强政务微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