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花板本是个很普通的词,但是在官场上就不一样了,那些晋升无望的官员被称为“天花板官员”,就是上面顶到头了。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官员达到一定级别后,晋升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在不同阶段上遇到自身仕途的“天花板”。  相似文献   

2.
任炳 《前线》2011,(8):56-56
何为“懒政”?通俗、明白、形象而言,就是官员“拿着钥匙不开锁”、“装着钞票不买单”、“占着茅坑不拉屎”,就是“苦干不如‘巧干’、‘巧干’不如少干,少干不如不干”。  相似文献   

3.
综观近年来官员腐败案件,发现其中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贪官的背后多有一个“贪内助”在帮助官员受贿或者直接受贿,以至于官员腐败出现一个奇特的现象,每倒下一个官员,其家人,尤其是妻子也难逃其责,双双甚至更多的家人进了监狱。  相似文献   

4.
谢宪 《学习导报》2013,(20):22-23
退体制度在中国是自古有之,而出于中国长期以来是“官本位”之国,各项政治制度的设置,基本上是围绕各级官员进行,所以古代退休制度主要也就是官员的退休制度。  相似文献   

5.
“非典型腐败”,就是看起来不像是腐败、或不被认为是腐败的腐败。读起来拗口.可现实生活中确有这样一些官员。面对来势强劲的廉政风暴,他们变换招数。其“应对”手段也日渐多样化。有的官员在职时不伸手,但处处留“人情”,离职后四处伸手索回报,美其名曰“换手抠背”;  相似文献   

6.
郭庆晨 《前线》2008,(7):56-56
纵览历史,“请托”现象由来已久。成语“苞苴竿牍”就告诉我们,至少在战国时期,就有了“请托”先例。所谓“苞苴”,即蒲包,指赠送的礼物;所谓“竿牍”,即竹简,指“请托”信。“苞苴竿牍”,也就是携带着礼物和书信去“走门子”。“走门子”,就是请托官员徇私办事。  相似文献   

7.
当前招商引资中的“乱招商”、“假招商”,就是在错误政绩观引导下急功近利的地方官员“饥不择食”,一些利欲熏心的不良商人“趁火打劫”,双方联手上演的一幕幕闹剧、丑剧甚至是悲剧。  相似文献   

8.
高放 《学习导报》2014,(7):60-61
迄今人们大都以为“人民公仆”这个概念是近代中国从西方引进、翻译过来的。其实我国唐朝著名文豪和官员柳宗元(公元773~公元819年)比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年)于1311年提出“人民公仆”约早五百年就明确提出了“吏为民役”,用现代语言表述,就是“官员是人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9,(5):78-79
对官员进行巡视,以监察其勤政廉政情况,其实早在4000多年前的父系氏族社会时就有了。黄帝时,设置了实施监督的官员,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对管辖的属国行使监察权。夏商周时设有称之为“方伯”的官吏,他“受命于王”,对称臣纳贡的异姓诸侯和分封的同姓诸侯进行监察。到了春秋战国,  相似文献   

10.
“晒”工资、“晒”收藏、“晒”心情……在网络上,“晒”就是公之于众的意思。江苏省宿迁市也将官员的“述职述廉”报告“晒”于互联网——张贴在政务网中,供社会监督,成为宿迁政务公开的一道新风景。  相似文献   

11.
美国式腐败     
海纳 《廉政瞭望》2007,(3):49-50
“合法”腐败美国最大的腐败就是将腐败“合法”化。政府官员发家致富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政府官员在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几进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0,(19):122-122
红领是指政府部门里的官员,简单讲就是公务员。清朝时,由于官员的朝服帽顶一般是红色的圆锥样(清朝的红顶商人官居三品),故把政府官员称之为“红顶”。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第一次出现了“白领职工”的概念,指有教育背号和工作经验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阶层,这本是西方社会对企业中不需做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的通称。  相似文献   

13.
薛福连 《实践》2009,(1):55-56
善于“捧”人者,古之所谓弄臣,就是官员身边的“趋附小人”,他们“因其喜怒而吮舔之,以财而趋奉之,以色动之,以戏悦之”,一句话,怎么让上司高兴,就怎么来。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从两种不同身份的人那里听到了同一句话,这就是“官不好当了”。所谓“两种不同身份的人”,一是指“居庙堂之高”的政府官员,二是指“处江河之远”的普通市民。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曾在诗中写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古时的流言,大概相当于今日的负面信息。那些被负面信息包裹的官员,想必日子不会好过。原南京市长季建业,就是一名被负面信息包裹的官员。在近一年的时间中,各种关于他的传言不绝于耳。甚至在百度搜索栏中输入季建业的名字.就会自动跳出“被查处”、“受贿”、“情妇”等关联词。  相似文献   

16.
牛耕 《党建》2000,(10)
过去的官员上任,有骑马的,有坐轿的,也有步行的。现在的官员上任,多是坐小汽车了。所谓“走马上任”不过是形容官员们志满意足的心态罢了。为“官”者,上任前的心态如何,关系着将以什么态度为“官”,也关系着未来的政绩,因此,对上任者的心态不可不察。人们曾把“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视为人生最快乐的时候,“任命下达时”的愉悦自然也可以想像。有一种人,上任时踌躇满志,兴高采烈,这是因为他们视当官为目的,认为当“官”光荣,当了“官”就是人上人,当了“官”收入高,待遇好,当了“官”就可以一呼百诺。他们轻慢了群众…  相似文献   

17.
完颜 《学习导报》2014,(2):58-59
官邸制,简单说来,就是国家向官员提供公房的制度,俗称“铁打的房子,流水的官”。我国古代实际上也实行过“官邸制”。古代的官邸什么样?什么级别的官才有资格入住呢?  相似文献   

18.
眼下,一种新的腐败动向不能不令人关注,那就是有不少“望子成龙”的官员,为使子女能出国留学,不惜以身试法,大肆贪污受贿,最终成了阶下囚。  相似文献   

19.
张砥 《学习导报》2012,(21):46-47
“官者,管也。”但如今,我们一些官员的行事逻辑却是能不干事就不干事,能少干事就少干事,为的就是不招事。如此“为官之道”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就是一件事尽管对国家、对人民有益,但只要对自己没有好处,甚至还可能给自己招来事,  相似文献   

20.
《廉政瞭望》2012,(2):14-16
2011-2012年,是中共各级党委的换届年,越来越多的年轻官员,在此次换届中崭露头角。截至2011年底,已经完成换届的14个省区中,“60后”常委达到56名。 目前,中国的干部梯队形成了“5678”格局——中央领导层中,多位“50后”官员进入政治局及其常委会;省部级官员中,“60后”已经集结;“70后”则逐渐成为厅局级官员的主体;“80后”已开始充实县处级官员队伍。“5678”格局为我国的干部队伍逐步实现有序更替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