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冯浩菲 《理论学刊》2007,(5):94-100
荀子是早期儒家的殿后大师,其修身学说集前此该类学说之大成,内容极为丰富,包括人的举止风范、礼义、言谈、道德修养、修身方法、注意事项等各个方面。荀子阐发了许多深湛的理论和卓越的观点,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和作用,目前形势下仍具有强烈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见贤思齐     
高占祥 《共产党人》2005,(23):20-2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中国历史文化以儒家学说为主导,儒家哲学追求的是道德完善,是怎样致力做人。“见贤思齐”,便是古人强调的一种修身方法。  相似文献   

3.
浅谈中西传统文化核心理念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占中国哲学主流地位的儒家哲学讲“仁义礼智信”和“恕庸忠孝悌”。其中所含的基本理念 ,就是告诉人们要追求“仁”、“义”、“情”。所谓“仁”就是爱人 ,就是人对人的“爱”。如孔子主张“爱者欲其生”、“仁者爱人”、“泛爱众”。他叫人爱人首先要爱生己养己的父母和同父母所生的兄长 ,即要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爱兄长手足之情。孔子还认为 :为了父母兄长 ,个人应当作出牺牲 ,包括不得已时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所谓“义”。《中庸》云 :“义者 ,宜也”。韩愈《原道》曰 :“行而宜之谓义”。通俗地说 :“义”就是人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  相似文献   

4.
《江淮》2008,(1)
一个人只要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定盘星,为人处世就有了标准,就会注意用法纪和道德约束自己,就会对违规、越轨之事不想干、不敢干,从而创造美好的人生。可以说,常怀敬畏之心,亦是人生重要的课题,是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明代著名学者方孝孺,曾写过一篇《家人箴》,从正伦、笃行、自省、绝私等方面论述了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其中第八条就  相似文献   

5.
孔子孝道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孝道的核心内容是“仁”,是以人为本的爱心。孔子的孝道理论包括六个方面:敬养论;无违论;谏诤论;不远游论;回报论;孝慈论。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人有孝心,社会就能更加和谐安定。  相似文献   

6.
今年母亲节,在北京看到两条好消息。一条是花店的康乃馨热销,有的花店的订花数甚至超过了情人节。一条是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邀请获得“文明之星”的来京务工人员的母亲进京游。这两条消息都同母亲有关。“百善孝为先”, 连父母都不爱的人,很难想象会在爱他人、爱社会、爱集体、爱国家方面做得很好。“文明之星”的慈母因子女在北京打工有优异表现被邀进京, 更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修身自古就是安身立命之本,我国传统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把严以修身放在首位,凸现了"严以修身"的重要地位,与我国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一脉相承,对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严以修身,首先要勤于修"心"心正方能身正。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要常存公心,即公正、大公无私之心。有公心者,必不为私利所迷,不为人情所困,为人行事就能  相似文献   

8.
《党的建设》2010,(5):51-51
孟子,名轲(约前372年—前289年),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性善论。孟子的性善论为儒家的仁政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而使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得以进一步发展。关于人性问题,早在春秋时代就已经提出来了。孔子曾说:"性相近,习相远也。"但对于人性善恶问题却没有加以具体说明。到了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国之间争夺激烈,同时阶级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这就迫使思想家开始探索人的本质问题。当时涌现了几种不同的人性论,有人主张性好利  相似文献   

9.
于丹 《当代贵州》2014,(6):65-65
正真正的教育是每个人在为未来做准备,而这首先是父母之心,包括我们如何以父母之心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面对今日诸多有违父母初心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重视重建中国家教与门风。让孩子懂得明辨是非有人说要让人的本心回到小学阶段,但我认为应该回到幼儿园时期,幼儿园是培养常识的重要阶段。幼儿园的孩子最遵守秩序,他们做什么事情都会排队,他们都很懂礼貌,见到大人都会打招呼。但是慢慢地我们会发现孩子不打招呼了,这是因为大人总是不理他们;后来又变得不讲规矩了,是因为他们开始了解社会了。一个民族不能数典忘祖,一个人永远不要笑话自己的童年,因为童年学的是做人的规矩。  相似文献   

10.
正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就会说"忌语",把老百姓看成父母、亲人,就不会说"忌语"。《墨子·修身》指出,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大意是聪明的人心里明白而不多说,双手用功而不争取功劳,这样的人一定会名扬天下。中国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关于官员或学者夸夸其谈、不务实事的故事。东汉南阳鲁阳人(今河南南阳鲁山县人)樊英,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习《京氏  相似文献   

11.
正郑板桥有对联写道:"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修身立德乃做人之根本,不仅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亦是其为政致仕的纲要。王安石说,"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张衡说,"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罗隐说,"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也"。修身立德对为官从政者而言,具有亘古不变的本源作用,"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相似文献   

12.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我国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的说法。我校把实施孝敬教育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切入口.以“小”见“大”,引导学生从爱父母、爱老人的情感扩展到爱同学、爱他人的思想,进而使之升华为爱集体、爱祖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三严三实”,修身为先.常言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齐治平”者,必先修身,修身不足,“齐治平”就会成为空谈.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严以修身是基础,更是根本.如果修身不严、不够、不到位,那么“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全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务必要常怀修身之心,“日三省吾身”,把严以修身作为自己的终身功课.  相似文献   

14.
报载:目前我国大约有1.2亿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2000万儿童留守农村,其中44.1%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进城生活,担心“城里上学太费钱”,“父母没有经济条件”。可怜天下孩子心!小小年纪就能体谅父母的难处,为父母分忧,说明他们很懂事。然而,这一事实又使人心情酸楚。四成之多的留守儿童忍受着和父母离别之苦,进城的父母不仅享受不到子女绕膝之乐,而且不能尽心地呵护孩子、抚慰孩子的心灵创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说是一种美德,但让本应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孩子长时间地失去家庭之乐、父母之爱,窒息孩子们稚嫩的情感,显然不利于孩子们全…  相似文献   

15.
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古今如此。做人够不够格,固然有很多标准,然而是否有知耻之心,则是不可或缺的。“耻”一直是传统文化中传之久远、根深蒂固的行为准则之一。古代的先哲圣贤,历来把知耻作为修身做人的一个较高的境界。孔子曾标举“行已有耻”、“有耻且格”等等行为教导学生修身的标准。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耻之于人大矣”,并且把它作为一切悖礼犯法行为的根源。不仅如此,古人还把知耻与治国相联系,提出“礼仪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要领,并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何等警策之言!可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历来都继承着知耻的传统,把知耻视为知人论世的准则,而无耻则是使人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国安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关注的首要问题。春秋战国时期,诸候林立,弱肉强食,诸候国之间攻城掠地,征伐不断;诸候国内部也矛盾重重,内乱迭起。在这种形势下,保国安民,强兵足食,称霸诸候,成为各国统治者的首要任务和共同追求,于是,为政治国的各种思想学说应运而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各陈己见,游说诸候,其中能够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当数儒、墨、道、法四家,被人称之为显学。当时的治国学说大致有三种,即礼治、法治、心治。礼是孔子治国思想的核心。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国家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  相似文献   

17.
《党的建设》2010,(3):48-49
孔子(公元前551年一公元前479年),出身破落贵族家庭,但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少有大志。"三十而立",通今博古,成为集历代礼乐文章之大成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后来在整个封建社会中人人崇拜的"圣人",其思想长期影响到我们民族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知道孔子及其所开创的儒家学说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8.
君子三乐     
傅佩荣 《当代贵州》2013,(27):66-66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父母都健康,兄弟姐妹无灾无难,这是第一种快乐;对上无愧于天,对下无愧于人,这是第二种快乐;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而教育他们,这是第三种快乐。孟子认为,无论多大的荣华富贵都比不上这三种真正的快乐。首先,父母健在,兄弟姐妹也没有灾患,那就是人生至乐了。为什么呢?因为父母在世,才能引起我们的孝顺之心;兄弟姐妹没有灾患,才能引起我们的友爱之心,  相似文献   

19.
颜回是孔子的高足,孔子赞扬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为什么颜回能够箪食瓢饮,身居陋巷而不改其乐呢?宋代学者周敦颐解释说:“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不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相似文献   

20.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土;人有“三宝”:精、气、神:为官也有“三宝”:正、廉、勤。先说“正”。“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政者,正也。”也就是说,作为执政掌权的人,首先要做到身正行直,持法守正,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否则,就很难统领百姓,治理好国家。“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不正倒下来”,足见“正”之重要。党风正不正,政风好不好,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关系到民心向背,甚至党的生死存亡。所以说,身为人民公仆,要与时俱进,率众前行,不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