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振强 《人民论坛》2010,(11):184-185
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已获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基于教育国际化的视角,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这对于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兰 《前沿》2013,(18):15-17
研究东南亚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东南亚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不一,泰国、越南、老挝分别代表了三个层次的国家。东南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有:(1)与国际教育接轨;(2)与本国国情结合;(3)与国际市场联系。东南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是:(I)管理体制的问题;(2)人才流失的问题;(3)教育输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泰国等国际化程度较高国家的发展模式,吸收他们的长处,最重要的是与本国国情结合,突出本国特色。  相似文献   

3.
邓显超  幺翔宇 《前沿》2013,(9):180-181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国家面向世界和未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理论与实践活动。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当今世界,各国纷纷把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益经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竞争的加剧,高校国际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研究型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引领者与开拓者,应与时俱进,坚持走自主创新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加强高校顶层设计,制定国际化战略;创新教师培养机制,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扩大国际学生规模,优化国际生源质量;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国际化一流人才;形成国际战略联盟,实现国际化合作共赢五个方面的推动路径,可实现我国研究型大学朝着全方位、高水平、多层次的国际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张季菁 《人民论坛》2010,(9):284-285
在重庆市打造西部教育高地的大背景下,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建设及适宜本土发展的国际化内涵定位十分必要。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建设须具备5个基本要素:育人氛围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定位、课程的国际化、人员的国际交流、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6.
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措施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国际化是与经济全球化共生的,尤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势在必行。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提出了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措施,同时就教育国际化带来的一些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周阳 《长江论坛》2020,(1):23-27
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发展目标以来,武汉市在推进城市国际化发展方面的步伐明显加快。本文在梳理其主要举措和主要成绩基础上分析指出,武汉持续提升其国际化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明晰战略定位,建设彰显特色的城市新地标,拓展国际大通道增强全球通达性,推进重点功能区率先垂范,促使全球资源加快落地。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往来日益频繁,由此推动了我国公安工作国际化趋势不断发展,在华外国人管理以及国际警务合作与交流活动日趋提上日程。国际化警务人才是开展在华外国人管理和国际警务合作与交流的专门警务人才,其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警察国际形象和国际司法形象。因此,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历史新时期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警务人才是我国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迪 《前沿》2006,(7):82-83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我国教育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十几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合作办学,构建了中国与国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引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形式、教育教学评估方法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教育国际化的今天,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加速我国教育与国际教育的接轨,本文将就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论述其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及遵循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论高等教育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过程,高等教育外部影响因素(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变化导致了高等教育的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经历了一系列的转移。当前,在教育界,尤其是国外教育界,一致把中世纪的欧洲认作是世界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策源地。除了中世纪的欧洲这一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外,至少还有一个中心——亚洲,具体说,就是中国。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政治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融合、碰撞 ,为思想政治教育比较、选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实践来看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呈现出两种基本趋向 :一是发展的特色化 ,二是发展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2.
杨少琳 《人民论坛》2010,(8):262-263
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沿阵地,我国高等外语院校当前的质量工程与特色发展应该以国际化建设作为导向,在国际视野下进行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并从高等外语院校的国际化教育理念、课程与教材、专业设置、学分制度等要素出发,对高等外语院校的国际化建设作出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3.
软实力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的一项国力指标.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法国近年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并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绩.本文通过分析法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经验,旨在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选择,以适应当今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巩固和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企业国际化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国际化是开放经济的必然趋势.企业国际化问题一直是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和国际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参与国际竞争不仅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也为中国经济更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机会.目前,由于经济全球化以及外资涌入的冲击,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国际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决定了政府在企业国际化经营中作用的重要性.本文结合我国政府职能作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并论证了政府在宏观管理、职能转变、政策法规等方面应予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进一步的扶持与帮助,同时详细从政府角度提出我国企业国际化所能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西方发达国家占有主导权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已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冲击和影响。为有效应对这种冲击和影响,在工作策略层面,我国高等教育应以国际学术交流为载体,推进国际合作向纵深发展;加强教师之间的国际交流,加大引进国外智力与人才的工作力度;加强学生之间的国际交流,全方位地推进国际化进程;遵循国际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推进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增加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各国经济、产业、技术的发展模式,成为决定各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成都服务业目前已具备较高的国际化发展水平,但同时也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十二五时期成都要加快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服务经济转型。一、服务业国际化的全球背景与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服务业国际化的蓬勃发展主要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3,(8):55-56
CCID(总部设在美国的社区学院国际发展协会)创建于1969年,是由来自教育、社会服务、政府部门等各个行业的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地方经济和社区发展、促进成员间交流协作的一个国际组织。作为目前CCID的唯一中国成员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获总部授权筹建CCID中国中心,由此将在国际行业领域具有更多的发言权,在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洪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倾向,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但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存在着一些我们必须面对的限制因素,如何有针对性地化解这些限制性因素是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任晓霏  张吟 《前沿》2012,(8):172-173
解读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研究员对于国际化语境下研究生英语教育的全新理念:英语是一种修养;学好英语,放眼世界,开创未来。期望对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具有创新意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国际化界定及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其内涵为何,学术界长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影响了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在辨析各家观点的基础上,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高等教育在国际间开放、交流的过程及其结果。它包括高等教育机构、人员(学生、教师、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学习与研究活动、课程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国际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