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主流经济学家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经济发展的转折点,中国的赔款造就了日本经济的起飞。这个观点似乎有些道理。但我认为,中国的赔款与日本经济的起飞无关,相反,它成为日本后来惨败的伏笔。  相似文献   

2.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内,台湾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占据台湾后,先是实行“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政策,从台湾输入蔗糖与稻米,向台湾输出工业品与消费品。193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后,台湾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南进基地”,战略地位上升,殖民当局乃极力在台湾发展与战争相关的重化工业,台湾的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至1940年代,重化工业的产值已超过农业与轻工业的产值。  相似文献   

3.
陈言 《南风窗》2014,(16):80-81
<正>一个曾获日本民众热烈支持的政权,在集体自卫权问题、历史问题、经济振兴问题上,渐渐地与民众的期望疏远了起来。安倍本人的支持率也跌破了50%。"如果扪心自问后依然认为别无他法,即使众人反对也将矢志不渝。"支持率跌至谷底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7月19日在山口县下关市引用外祖父岸信介的座右铭,就内阁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决定称:"作出了经得起历史批评的判断。"日本首相府前,连日来不少国民打着"不安倍增"这个双关的口号游行。安倍上台一年零7个月后,日本不仅经济上失落依然,还因为安倍内阁过分强调集体自卫权,过度追求强化军力,让  相似文献   

4.
舒萍  李月 《台湾研究》2008,(6):40-45,51
纵观战后50余年台湾经济发展的历史,台日贸易以及日本对台湾的投资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起步期,日本曾经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随着日本及台湾经济的发展,基于台日在经济发展阶梯中所处的不同位置,日本逐渐成为台湾主要产业技术和关键零配件的最重要来源地和外商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分析显示,日本对台湾的贸易和投资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且持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姜跃春 《国际展望》2012,(1):26-33,47,115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作为美国重返亚太地区的重要战略之一近年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日本作为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国家在东亚区域合作政策上采取何种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日本大国外交的趋向。野田新内阁已经明确表示参加TPP谈判。日本热切参加TPP谈判的主要意图是重振日本经济,在地区问题上纠偏中美关系,制约中国在地区合作进程中的影响。参加谈判可能给日本国内政治带来分裂,也将对东亚地区合作进程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6.
崔健 《当代世界》2015,(7):42-45
<正>日本"安倍经济学"自提出以来,经过两年多时间,取得了一些效果,也存在和遗留一些问题。总的来看,这些效果大多是与提升短期景气和缩小供需缺口相联系的,这说明"安倍经济学"在解决日本经济眼前问题上发挥了某种程度的作用。但是,在解决长期结构性问题和提升中长期经济增长力方面,至少从目前来看,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应对的内容、措施不充分等问题,"安倍经济学"难以有所作为。"安倍经济学"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林鸣  归雁生 《法制博览》2008,(12):41-41
我惊愕地发现,自己正在变成“经济动物”。 最早,这个“光荣称号”是日本人的“头衔”,用以形容他们整天忙忙碌碌,埋头追逐金钱,从不关心世上其他事情的生活状态。很快,该动物批量进口,并迅速成长为职场大军。这种身穿西服、文质彬彬的动物并不在十二生肖之列,而是独立进化的一支。他们每天出没于城市的水泥森林,尽管分工不同,但只吃同一种草——财富。这种动物的表情虽然木讷.对金钱的嗅觉却相当灵敏。平时看报只看经济新闻,看电视只关注股市行情,与亲朋聚会也只谈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8.
李非 《台湾研究》2003,(3):66-71
日据时期台湾经济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殖民地经济的烙印。日本殖民当局出于经济掠夺的需要强加给台湾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本经营方式,虽然在客观上推动了战前台湾经济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但是却进一步加深了台湾经济对日本的依赖,加强了日本统治者对台湾经济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与日本的国家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无论是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还是从地缘文化来说,中日两国人民的利益都是紧密相关的,中日关系是两国最重要的对外双边关系之一,中日关系的发展走向,影响并制约着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全面发展,还影响着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南方朔 《南风窗》2010,(15):99-99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日本经济崩溃,许多妇女沦为娼妓,被称为"卖春妇"。"卖春妇"这个词的出现,所反映的历史是日本男性沙文主义的传统,它把性交易的主体定位在女性身上。因此如果要批评,就去批评"卖春妇",这些女人真是够倒霉的了,她们沦为娼妓已很凄惨,还要承担起性交易关系里的污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