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米铁男 《行政与法》2012,(12):91-95
美国出台《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是争夺制网权,主导互联网世界的信号,既有其自身安全上的考虑,也有政治上的目的。该"战略"从美国自身利益出发,试图为全世界的互联网活动制定规则,有违国际法中主权平等等一系列基本原则。中国应该尽快建立自己的信息化战略,依托国际法原则,努力参与国际网络行为准则的制定,争取平等的话语权,平衡世界制网权。同时也要逐步完善国内互联网立法,提高网络应用技术,增强网络空间的软硬件能力。  相似文献   

2.
主权问题是网络空间安全法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北约卓越合作网络防御中心适用于网络战的国际法典《塔林手册》开篇即对网络空间安全的"主权"问题和国家责任问题作了规定和阐述。鉴于手册是目前关于网络战的法律方面的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手册对网络战适用国际法的理论基础——主权的论述会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探讨手册中网络主权的界定、主权的内容和主权下的国家责任内容,对其存在的范围狭窄和逻辑缺陷,主要概念含混等问题作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技术的去领土化极大程度地撼动了国家的司法管辖权。互联网内容层与物理层的分离使网络空间中各国的司法辖域脱离了国家地理边界,变得模糊不清。数据的流动性、分散性以及其存储地与访问地、用户所在地之间的不相关性对领土主权的行使造成困扰,国家在刑事侦查与刑事诉讼中的数据跨境获取受阻。部分国家率先开启立法实践,却因法律的域外效力挑起国家间的管辖权冲突。面对“属地管辖”与“域外管辖”间的困境、网络服务提供者“国籍管辖”困难、国际礼让司法适用受阻的现状,传统理论在网络空间司法管辖权问题上亟须创新:明确国家对境内一切人的属地最高权;在此基础上,认可主权国家在实际联系原则限制下对别国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域外管辖。  相似文献   

4.
王超 《法学》2021,(3):101-115
当下关于网络空间主权原则适用的论战主要集中于"间接适用论"与"直接适用论"之间。前者弱化主权原则地位,与国际法主流和传统背离,有助长网络霸权之风险,但因自有其论证逻辑,为美英官方所青睐。后者内部也存在相对适用路径与绝对适用路径的分歧。相对适用路径未能充分展现其相对于"间接适用论"的优越性,无法排斥其存在,绝对适用路径目前主要体现于官方政策中,相关理论支撑不足。我国应在绝对适用路径下坚持网络空间主权的直接适用论,同时深入探究网络空间本体,积极研究主权的概念与法理、不正当干涉原则的内涵外延及低烈度网络空间行为的规制,为抢占历史机遇期,提升本国网络实力和发展和平友好的网络空间环境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网络新空间的巨大发展,给知识产权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新的空间.但是在面对机遇时,知识产权也面临着网络空间中更为便利、无法控制的侵权现象,对此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又表现出一些缺失与问题,使得三网融合背景下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显得力不从心,针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问题,探索大数据时代知识产权法律的完善之路.  相似文献   

6.
魏鹏 《法制与社会》2010,(28):171-172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原本产业界限分明的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大网络的内核逐渐趋同,界限模糊,产业迅速走向融合,三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三网”融合的滞后已经成为我国推进信息化的重要瓶颈。  相似文献   

7.
网络刑事禁止令制裁措施的创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刑事禁止令遭遇网络环境后出现失灵现象,无法在网络空间社会施展预防机能。考虑到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价值的优位性、网络安全法益的整体迁移态势、网络技术风险的积极制衡理念、舒缓传统刑罚处罚措施的衔接不畅之弊、激活网络空间禁网令的积极预防功能,建构网络刑事禁止令刻不容缓。网络禁止令的理论基础是积极预防理念;适用对象包括自然人和法人,适用罪名应无禁区,假释考验期亦可适用;应围绕网络空间技术风险及其防控的指标系数设计具体的禁止令类型;网络禁止令应当作为未来网络刑事制裁体系的独立部分。  相似文献   

8.
王祯军 《河北法学》2023,(10):96-116
构建网络安全紧急状态制度是信息时代法治国家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内容。网络安全紧急状态制度是维护网络主权、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法律制度,是网络空间安全保障体系和国家安全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具有为处置网络安全风险提供法制保障,规制网络紧急权,保护网络权利的重要功能。网络安全紧急状态制度呈现出三个重要特征:作用效果上的风险预防性、紧急措施内容的技术性和网络紧急权行使的协作性。以网络技术规范和标准界定的特别重大网络安全风险是启动网络安全紧急状态制度的风险要件;断网或切断流量、颁布和执行响应计划是行政机关行使网络紧急权采取的主要紧急措施。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和全球网络空间的兴起发展,使传统绝对化的主权观念受到冲击,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环境下的国家主权的自然延伸。互联网的自由化、无边界性与国家独立性、固定边界有着鲜明的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大大增强,面临的复杂法律问题仅凭一国的力量也很难解决,加之国际组织的权力强化和地位提升,国家不得不让渡部分主权或自我限制主权,以促成国家之间的协调合作。同时国家安全问题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树立新的安全观,提高信息保障能力成为信息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美国已建立起一整套涵盖网络空间战略、法律、军事和技术保障的网络防控体系。美国对ICANN的监管权的移交不会导致其丧失对互联网的实际控制权。自上而下的方法不是互联网国际治理的最优解决方案,互联网治理需要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美国提出的"多利益相关方模式"是其单边主义以及先发制人战略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是对主权国家信息主权的不当溶蚀。为建立和平与公正的网络空间国际秩序,应设立网络安全与发展委员会,并将其纳入到联合国框架。互联网的国际治理应遵循主权平等原则和相对安全观,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桑本谦 《中外法学》2011,(1):204-219
作为一种执法方式,"钓鱼执法"根源于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尤其是因出租车管制而加剧的黑车泛滥以及由"取证难"引起的执法难题。上海"9·6事件"和"10·14事件"发生后,不负责任的专家意见、情绪化的媒体舆论以及政府有关方面的应对失误等多方面因素错综交织,把两起普通的"错钓案"放大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叫停"钓鱼执法"的直接后果是迫使执法机关陷入"后钓鱼时代"的执法困境,而复活"机会提供型"的"钓鱼执法"、规范"私人执法"、重新界定"非法运营"则是突破困境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自由主义者觉得现实中既有的制度空间依旧无法承载人们的自由梦想,开始转而把因特网视为寄情自由的理想之所,在网络空间中想象、构筑、憧憬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然而,现实却告诉我们,如果相关的法律制度和宪法结构不作出与自由所需的技术条件相一致的变革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13.
陈志惠  杨静宜 《河北法学》2002,20(3):116-119
阐明美国传统管辖理论 ,分析美国法院将此理论应用于网络案件 ,并在实践中发展了三类网络案件管辖标准。最后 ,分析不方便法院如何解决网络案件管辖的不公 ,保护被告的权益。  相似文献   

14.
关于网络法基本问题的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楚 《法律科学》2003,(6):80-87
网络行为规范主要由技术规范和非技术规范两大类构成。前者属国际性自律规范 ,后者主要包括技术性法律规范和网络社区法律规范。网络法的核心在于技术性法律规范 ,其基本价值应与网络技术规范的特征相一致 ,以求最大限度地促进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在制订与网络相关的法律制度时 ,应考虑如下几项原则 :两类规范间相互协调与促进 ,具有可操作性 ,兼顾全球趋同性 ,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Cyberspace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T) in general) and law are linked reflexively and should be looked at as two sets of forces which will operate on each other at the same time. This means that it is wrong to merely examine them as if they were separate. Looking at CT and law, as part of a reflexive relationship which interacts in a dynamic world,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otentially positive force of CT must deal with existing flaws within legal systems. This article will note systemic problems in legal systems, present and future trends which will operate on legal systems and some potentially negative synergies with CT. It will argue accordingly for a preventive and proactive approach.  相似文献   

16.
论互联网上的版权限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德良 《知识产权》2002,12(2):24-28
一、现行的版权限制制度 所谓版权限制,是指基于作品创作的社会属性,为了平衡版权人、作品传播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版权利益关系,法律规定版权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对社会履行一定的义务,即版权人在行使权利时应当允许社会公众在法定的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17.
网络色情信息是在网络中传播的过度地渲染男女性关系和性行为的社会丑恶信息。防范网络色情信息在法律上有许多难点,会遇到文化观念的冲突、证据的收集和法律管辖等一系列问题。西方国家十分重视对网络色情信息的法律规制,其规制的程度、范围和方式受到它们传统文化观念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它们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在规制网络色情信息的过程中,要形成法治系统功能,在制度和技术方面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8.
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自由具有较传统言论自由更高的价值,因此在对其进行规制的时候也应更为谨慎。然而我国在规制网络言论自由的时候不仅存在立法层级不高的问题,而且采取了比规制传统言论自由更加严厉的做法。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在改变立法理念、完善立法技术的基础上,以法律的形式对网络言论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9.
20.
网络空间的便利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宪生 《河北法学》2005,23(8):61-64
网络———这个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的现代技术,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撼,也使我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人们不再一味地依靠传统的方式来工作、交往、传递信息,而是改用网络。在网络空间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身份透明了,生活变得便捷了。然而正是网络的种种便利,也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网络隐私,就此谈谈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