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中,“流氓团伙”犯罪占了较大的比重。由于我国现行刑事法律中没有“流氓团伙”这一名称,对“流氓团伙”的一系列问题,如流氓团伙的概念、性质,在刑法上如何认定等,法学界众说纷纭,司法实践中看法也不一致,以致影响了对流氓团伙犯罪的斗争。为了求得认识上的统一,作法上的一致,以利于彻底摧毁流氓团伙,严惩流氓团伙首要分子和骨干分子,本文试图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山东法学》1992年第2期刊登李静的“再论犯罪客体”一文,对传统犯罪客体和犯罪构成要件理论提出质疑,如下:一、传统犯罪客体概念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传统犯罪客体的概念不能概括我国刑法所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传统观点是把犯罪客体与社会关系等同起来的,认为犯罪客体就是社会关系。把刑法所保护的客体仅仅归结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远远不够的。首先,“人”的含义不清,从字面上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3.
第二章犯罪第一节犯罪的概念及阶级性这一节学习的重点有两个:(1)了解犯罪的一般概念,尤其要掌握《刑法》第10条“但书”规定的内容(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并注意同”免予刑事处分”的区别.“免予刑事处分”的判决是以确认被告人犯罪为前提的,而“但书”规定则表明行为人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2)把握犯罪三个基本特征的含义、地位和相互关系,注意从内容、本质、可变性和三特征的关系上去说明严重  相似文献   

4.
犯罪对象概念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发民  康诚 《法学研究》2007,29(5):121-128
刑法学者之所以在不同场合赋予犯罪对象不同含义,是因为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传统犯罪对象概念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必要重构犯罪对象概念,将“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和物”与“犯罪客体的直接物质承担者”两种含义适当分离,在理论上区分为直接犯罪对象与间接犯罪对象,二者作为犯罪实行行为指向的事物,有时可发生部分重合,但功能上并不相同,不可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5.
目前社会上,包括政法公安部门的一些干部,对团伙犯罪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看法:(1)认为犯罪团伙就是犯罪集团,流氓团伙就是流氓集团;(2)认为团伙犯罪包括一般共同犯罪和犯罪集团,前者较多,后者较少,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3)团伙犯罪既不同于一般共同犯罪,也不同于犯罪集团,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犯罪形态,是犯罪集团初级的形式(雏形)。对以上三种看法,笔者的观点倾向于第二种。我们认为这个问题不是纯法理讨论,也不是名词概念的解释,而是为了正确地定罪  相似文献   

6.
研究犯罪概念的目的就在于认识犯罪的本质属性。无论如何,一种理论在认识犯罪的本质属性时,这种由该理论所揭示的犯罪的本质属性要能使犯罪从根本上与其他有关社会现象,特别是与犯罪类似的现象区别开来。这应当是我们认识犯罪概念的出发点与归宿。(一) 我国刑法第十条给犯罪概念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相似文献   

7.
当前,团伙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犯罪团伙已具黑社会雏形,有的正向黑社会组织演化,其中以流氓团伙犯罪影响最为恶劣。一些流氓犯罪分子纠帮结派、横行霸道、为非作歹,气焰嚣张,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前流氓团伙犯罪的几个特点当前流氓团伙犯罪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团伙成员成分复杂。从团伙成员的个人犯罪史上看,大多数有前科、劣迹,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有的受过多次打击处理,还有一部分人是作案在逃犯,他们往往成为流氓犯罪团伙的骨干和支柱;从职业上看,一半以上成员是无业人员和社会闲杂人员;从年龄上看,青少年占绝大多数;从文化层次看,初中文化水平以下者居多。二、团伙组织比较严密。一些流氓犯罪分子仿照旧社会封建行会和境外黑社会组织的形式成立各种帮会组织,制定帮规会约,封名封号,划分势力范围,仅从"二十四支刀"、"地狱行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2005,(8):108-108
49不宜使用“狱内重新犯罪”问:请问“狱内又犯罪”和“狱内重新犯罪”的区别是什么?(辽宁侯玲)答:“狱内又犯罪”,是一种习惯用法,多见于有关狱内侦查的文件中,是指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又实施了犯罪行为。而“狱内重新犯罪”的用法,偶尔可见诸个别文章之中,作者所赋予这个概念的含义与“狱内又犯罪”是相同的。但是,这种用法是不准确的。在叙述原罪与新罪时间关系的语境中,“又”和“重新”有着明显区别:“又”是指因原罪受到的刑罚没有结束的情况下发生新的犯罪,而“重新”是指因原罪受到的刑罚已经结束的情况下发生新的犯罪。从时态上讲,…  相似文献   

9.
西方犯罪学对经济犯罪这一术语虽有不同解释,但其基本含义是指由有产者实施的、与经济职业或经济活动有关的牟利犯罪,所以并不包括一般盗窃、劫掠等财产犯罪。由于经济犯罪主要是由平时着西装革履、穿白领衬衫的绅士所为,不同于由蓝领工人实施的某些犯罪,故又称“白领犯罪”。在西方犯罪学界谁人最先研究经济犯罪,尚无定论。然而,第一个提出“白领犯罪”概念并加以系统论述的,一般均认为是美国已故犯罪学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发展研究”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象在第一章中讨论中所指出的那样,“法律与发展研究”(SLADE)是一种用定量的资料和方法所进行的知识探讨,旨在建立和检验理论。我们感兴趣的领域首先是法律与发展,故早在这种探讨的设计时就有必要合理地选定两个关键性概念的准确含义;这两个概念是“发展”(我们限定它意指“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变化”)和“法律”(指“法律制度”)。这样一来,对被我们称作“法律文化”的第三个变项的需要就变得显而易见了。  相似文献   

11.
“情节”一词的汉语含义无非是指事物存在、发展和变化的情状与环节,这表明情节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的概念。而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故刑法中的情节就是影响犯罪和刑罚存在、发展和变化诸方面的情状和环节。在刑法中规定情节不是中国的独创,如德国刑法典中就有多处“情节轻微”、“情节较为轻微”、“情形特别严重”之类的规定。日本刑法使用“情状”(情节)这一概括性概念泛指左右量刑判断的各种因素。例如日本刑法第25条有“根樵情节”及“尤其在情节上有应予同情、原谅的”之规定;第66茶有“犯罪情节值得同情、原谅的”之规定…  相似文献   

12.
犯罪对象是刑法理论中经常涉及的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的事物,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对犯罪正确定性量刑,同各种犯罪行为作有力的斗争。目前,法学界对犯罪对象的概念有的观点认为“犯罪分子对之施加某种影响的具体的物或人”;有的认为“犯罪对象是社会关系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但它本身并不是社会关系”;还有的认为犯罪对象只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物或人”。上列观点虽表述不一,但其含义基本相同,即都将犯罪对象指为具体的  相似文献   

13.
六十多年前,美国犯罪学家埃德温·萨兹兰(Edwin Sutherland)首次使用"白领犯罪"这个词语,但是它在法学领域中的含义与在一般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含义相差甚远。本文旨在探究"白领犯罪"的多种含义,从中概括出"白领犯罪"在实体刑法中和法学理论中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商业领域犯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商业犯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一)商业犯罪的概念 英语中的“business crime”一词,目前在我国有译为“经济犯罪”的,同“economiccrime”;有译为“商业犯罪”,同“crime in business”。还有的将“commercial crime”译为“商业上的犯罪”。 目前在外国刑法中除了意大利刑法中使用过“商业犯罪”一词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刑法中很少使用“商业犯罪”。在意大利刑法中出现过“商业犯罪”的规定,如《各国刑法审编》中载的意大利刑法第八章“关于工、商经济之犯罪”第二节即为“有关商业之罪”,但该节并未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5.
一、单位犯罪概念和特征(一)单位犯罪的概念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单位犯罪的概念是: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集体研究决定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西方犯罪学中,多因素理论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影响颇大,对其进行研究,对后起的我国犯罪学研究有重要借鉴作用。多因素理论是犯罪原因论中的一种理论,源于“导致犯罪因素”这个概念。它的基本含义就是犯罪行为是由多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犯罪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一般称为犯罪的根源(或总根源)。但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犯罪行为的产生来说,仅仅是一种最基本的或者说是最根本的因素,并不是全部因素。犯罪行为的产生还与其他各种因素、情况和现象具有更近的、更直接的关系。这些与犯罪行为的发生有着更近的直接关系的各种其他因素、情况和现象,在犯罪学中被称为“导致犯罪的因素”。与研究犯罪总根源相比,研究导致犯罪因素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当代犯罪学的原因论主要就是在这个方向上发展着,对  相似文献   

17.
论洗钱犯罪的控制和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我是专门研究金融犯罪和贪污贿赂犯罪的,今天我想谈谈这些犯罪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洗钱犯罪的控制和预防”。 一、洗钱犯罪的特点及其危害 所谓洗钱(Money Laundering)犯罪,是指“将脏钱洗净”或“将钱漂白”,使犯罪所得的收益得以隐瞒和伪装,使之具有表面的合法性,从而逃避法律制裁。它与传统犯罪形式相比,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企业型犯罪,特别是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洗钱犯罪亦日趋纷繁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它是一种“精英犯罪”(Crime by Elite)或称“重要人物的犯罪(Significant Person'sCrime),虽然,具体的洗钱所得的巨额利润基本上都是由一些有权有势的有组织犯罪集团的  相似文献   

18.
一、犯罪疏忽的概念和特征(一 )犯罪疏忽 (CriminalNegligence)的含义英国法律委员会在其工作文件中对犯罪疏忽是做如下定义的 ,“如果某人没能象作为一个正常人在他的情况下那样 ,对其行为给予注意 ,发挥技能或者进行预见 ,那么 ,他就是疏忽的。”① 也就是说 ,疏忽是行为人有责任履行某种注意标准 ,但没能达到这种标准 ;以及 ,行为人没能像正常人或者谨慎的人那样 ,在法律要求实施合理行为的情况下合理地实施其行为。因此 ,“疏忽是关于行为标准的要求 ,含有疏于思考、而非心理状态的内容 ,很少成为严重刑事犯罪的要素。”②美国法学会在…  相似文献   

19.
再论刑法中危害行为的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中的行为虽然含义不一,多种多样,但危害行为乃是刑法研究的行为之核心部分。这是因为“犯罪是刑法的主要内容,而危害行为是犯罪的实体或核心的缘故”。①但是刑法学界对于危害行为的概念这一基本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科学地界定刑法中危害行为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正> 一、经济犯罪学的概念经济犯罪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是与经济犯罪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在1872年英国伦敦所举行的预防与控制犯罪的国际会议上,英国学者希尔(E·C·Hill)以“犯罪的资本家”(Criminal CaPitalists)为题发表专题演讲,首次提出经济犯罪的概念。自此以后,经济犯罪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