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相对传统农户的农业经营模式,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具有明显的一系列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土地配置与流转机制问题为:农村家庭土地的财产化观念影响集体内部流转方式的家庭农场土地集中经营模式实现;农地有偿流转影响家庭农场发展对土地规模扩大的利益驱动力;家庭农场集约化经营面临实现集中土地和开发整理土地的投入费用支付问题;家庭农场长期稳定发展的土地产权交易关系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应当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对策,实现有利于家庭农场发展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新政新规     
《支部生活》2013,(3):50
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日前解释说,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  相似文献   

3.
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求实》2013,(6)
家庭农场是我国未来重点培育的农业经营主体。根据家庭农场的内涵并以江西水稻种植为例进行分析,家庭农场的土地适度规模为70-150亩。要达到这样的适度规模,存在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工看重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农村人力资源匮乏、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低等制约因素。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好农民承包权流转服务、提高财政补贴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等措施将有效促进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4.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践形态丰富,组织特征鲜明。基于两省四地粮食家庭农场的调查发现,实践中家庭农场存在三种典型形态:资本下乡型、返乡创业型、传统大户升级型。这三种类型的家庭农场村社嵌入性程度从低到高,进而表现为家庭农场资源获取上的不同。研究认为在获取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传统大户升级型家庭农场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相适应,土地流转交易费用低,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效率高,且有助于维系农村文化网络的延续性;而资本下乡型家庭农场村社嵌入性弱,不仅土地资源获取需要公权力介入,交易费用高,且内部管理存在较为突出的委托代理问题,其强势进入会影响农村社会稳定。返乡创业型家庭农场具有一定村社嵌入性但发展历史短,土地流转交易费用与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介于传统大户升级型和资本下乡型家庭农场之间。  相似文献   

5.
以长江中下游一个乡镇的实证调查为基础,从经营主体、经营规模和收入结构三个角度界定家庭农场内涵,从土地流转、经营主体、生产组织、利润与风险水平这四个维度描述家庭农场发展现状。随后从土地流转、农民分化和粮食安全三个角度指出发展家庭农场所遭遇的三大挑战。研究启示地方政府的政策取向应是因地制宜引导家庭农场发展,既要抑制资本下乡为家庭农场创造空间,同时基于农村政治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的立场理性推动家庭农场发展。  相似文献   

6.
土地流转与家庭农场的关系探讨——以辽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农业生产富裕农民。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一个最显著特征就是规模性经营,以规模性生产经营实现家庭农场较强的盈利性。在我国,现阶段家庭农场的规模性要依靠土地流转来实现。辽宁省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既有与全国其他地方一致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性。本文有针对性的解决我省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夯实家庭农场规模性发展的基础,以支持家庭农场在农业现代化和强农、富农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随后,各地积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探索土地规模经营的新模式。尽管各地家庭农场的内涵不尽相同,但都包括几个核心要素: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以职业农民为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是继"包产到户"之后又一次值得关注的经营模式转变。家庭农场有了"身份证"今年3月初,安徽省庐江县种植大户潘英友领取了个体工商户营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5,(5)
我国成功的典型家庭农场模式的发展表明,政府在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财政补贴、行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形成了对市场的"亲善型"介入与干预,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这种干预自有其经济学上的理论依据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支撑,是农业生产的正外部性、多重风险性、土地的社会政治属性等提出的必然要求。家庭农场发展中的政府"亲善型"干预研究,有助于正确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的命题,启示人们对政府与市场关系不可作机械的理解。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在两种机制配置资源效率相等的那一点上,只要能提供更高的效率,政府应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积极作为,同时政府应尽力承担改革的成本。  相似文献   

9.
《党员干部之友》2013,(6):50-50
下一步农业部门将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创新土地流转方式,鼓励土地使用权向家庭农场流转。加强人才培养服务,将家庭农场人才培养放在新型农民培训重中之重的位置,通过定期培训,提高家庭农场人员素质,增强生产经营能力,着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场主。在政策扶持上,财政支持家庭农  相似文献   

10.
促进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实》2013,(11)
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当前我国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集聚难;家庭农场主文化程度偏低;农业科技有效供给不足;家庭农场融资困难;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低。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主,有效供给农业科技,创新农村金融,强化政府扶持政策,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家庭农场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中央一号文件对家庭农场的鼓励和支持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一条农业农村改革的新路径,一个充满着阳光和希望的新方向。一、中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一)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2.
家庭农场所具有的内在制度优势,是现阶段中国"最适宜""最合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是新时代国家农业政策的重点扶持对象。与小农户相比,家庭农场与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博弈时具备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组织治理效率较高。从行为动机上看,家庭农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更加注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经营特征上看,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化水平更高,更加具备生态自觉性和合作意识,更需要农业社会化服务。当前,中国农村社会整体上进入了"制度化的半工半耕的小农经济形态",农业经营主体的兼业化、低质化趋势愈发严重,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必须打破小农经济的这种制度锁定状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降低小农户向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演化的交易成本,使小农户沿着"纯农户—家庭农场"或者"纯农户—兼业户—家庭农场"的路径演化。  相似文献   

13.
当"谁来种地"成为一个重要紧迫的问题,家庭农场被提到议事日程。家庭农场怎么做?就当前来看,依然存在诸多的政策与制度空白。连片土地匮乏、交通水利尚需改善,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贵州如何发展家庭农场?毋庸置疑,家庭农场在贵州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无论是生产规模、产品种类还是经营模式,贵州都无法复制和照搬平原与沿海地区,必须依靠自身的自然禀赋,发挥生态优势,走出一条切合贵州实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出现了"家庭农场"的提法,并且鼓励各地发展家庭农场,这无疑给广大草根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政策性商机。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与传统农业种养殖模式有四个区别:一是注册登记制度,家庭农场需要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二是品牌化,家庭农场销售的商品都有自主品牌,比如"张某某"水稻、"大地"高粱等。  相似文献   

15.
经济扫描     
《党的建设》2013,(7):37-37
今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培育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快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早在2011年,省级财政开始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奖补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建设和土地流转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3,(11):55-55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农民通常在自有土地上经营,也有的以租入部分或全部土地经营。农场主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参加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7.
加快家庭农场规模化发展,是兵团农业和农牧团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兵团具备了实行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的条件,但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我们只有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才能适应国际农业经济不断变化的要求,从而实现"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上海松江、浙江宁波、湖北武汉、吉林延边、安徽郎溪等地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模式一:上海松江模式采取以农户委托村委会流转的方式,将农民手中的耕地流转到村集体。土地流转到村委会后,再将耕地发包给承租者。这是高度"计划性"的"定人定产"农场模式,规模在100亩到200亩之间,农场主不超过3人,只从事粮食生产和养猪。松江"定人定产"家庭模式是科学设计,保障粮食生产,保证了专业化水平,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9.
今年35岁的黄新良,是1998年来到农四师六十八团二连参加工作的,上有67岁老母亲,下有11岁的儿子,是一个典型的三代同堂的家庭。夫妻俩从给别人打工、承包土地干起,一家人一干就是13年,硬是靠勤劳的双手和浓浓的亲情,在贫瘠的土地上共同耕耘着幸福,筑起了和谐美好的家园,2010年被评为兵、师、团"和谐小康家  相似文献   

20.
曲宝钧 《共产党人》2011,(15):40-41
<正>7月5日至6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在银川召开了"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工作(西北片)座谈会"。座谈会上,与会人员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究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进家庭和谐幸福的思路和途径,围绕"文明倡导、健康促进、优生优育、致富发展、奉献社会"五个方面,总结交流了西北地区"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经验体会,并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会长王忠禹,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赵白鸽,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