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张枯瘦蜡黄的脸,一双略带浮肿的眼睛,还有如枯藤老树般粗糙的双手,然而最令我难忘的还是父亲那双脚。记忆里,父亲从未穿过一双完整的鞋。那年,我该上学了,父亲的眉头锁得也更紧了。那个初秋的早晨,父亲钻进草垛,拽出了家里惟一的瘸鸭子,然后到镇上去了。我倚着墙,看着父亲佝偻的身影渐行渐远,耳边回响着他那用麻绳编成的鞋在泥土地上踏出的“吧嗒”声。父亲用卖鸭的钱给我缴了学费,看着我赤足背着打满补丁的帆布包走向学校,喊住了我,转身回屋,拿出一双已经破旧但还完整的布鞋。我知道父亲一直很珍惜这双鞋,因为这…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发现一些作品,似乎有一种比"恶"、比"烂"、比"俗"的感觉。把生活写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看不到希望,活不下去,甚至骇人听闻、绝望无望。而这种描写又集中在对社会底层普通人的描写上。比如,一个卖水果的小贩与一个公共汽车售票员相爱未果,小说的结尾是小贩的父亲把自己的怨气发泄在公共汽车上,莫名其妙地去砸公共汽车。又如,一对卖煎饼的夫妻,本来很幸福,但是却被恶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大学     
李晓 《公民导刊》2013,(7):53-53
<正>1959年秋,父亲考入了家乡城市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那年,父亲已经21岁了,在班上算大龄青年了。他穿灰色咔叽布上衣,脚踏爷爷编织的一双草鞋迈入了大学校门。老师问他:"你没有解放鞋啊?"父亲尴尬地低下了头。一周过后,爷爷进城卖了扫帚,陪着父亲去店里,花了1元6毛钱,买了一双解放鞋。那天,父亲一直把鞋抱在怀里。爷爷陪父亲来到一家卖包面的馆子里,吞了吞口水问:"多少钱一碗?"老板回答,1毛5。爷爷说,来一碗吧。那一碗包面,爷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吃了吧,读书比种庄稼还辛苦。"父亲埋下头,吃了几个包面后,又推到了爷爷面前:"爸,我肚子不舒服,您吃了吧。"爷爷明白,父亲是在装,他索性站起身:"我也不想吃,那就走!"父亲走了几步,又退回来,  相似文献   

4.
一顶警帽     
父亲不是警察,却拥有一顶警帽。 这警帽是他两年前出差时带回来的。他将它刷洗得干干净净的,晾干后用塑料袋装了,挂在客厅的墙上。有一回,弟弟取下来玩,被父亲发觉,父亲狠狠地一巴掌打在弟弟的头上。弟弟坐在地上哇哇大哭。父亲不去心疼儿子,却去心疼那顶警帽。他轻轻地将警帽拾起,捧在手上又吹又拍的,然后重新用塑料袋装了,挂  相似文献   

5.
车祸姻缘     
教育工会组织全镇中小学教师去南昌秋游,顾老师就带我们到他妹夫家做客。他妹夫家里里外外一切都是新的,看得出是先富起来的那种人家。回来的路上,我们问顾老师:这么远的路,你妹妹怎么嫁到这里来的?顾老师说,故事还得从两年前一场车祸说起。 那天上午第三节课,是作文誊抄课,校长喊我去接电话,听对方说:“喂!我是肇事司机,你父亲挑着橘子,横穿公路,在官田路口出车祸了……”搁下话筒,校长要我马上去看望父亲。我心急如焚地赶到现场,现场血迹斑斑。我赶到医院,见那肇事司机也在那里,父亲在病床上呻吟。我怒不可遏,真想上去揍他几下,但想到自已是个受过教育的老师,不能动手打人,先得问个清楚,便没好气地吼道:“你是怎么开的车,我父亲要是有个好歹,我饶不了你!”那肇事司机25岁  相似文献   

6.
李云鹏 《台声》2003,(3):38-40
是一个秋日下午的清凉天,我欣得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之子、曾任甘肃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的张枭先生应诺,在他的客厅,听取他印象中的父亲。张枭先生口中的父亲,除了一身古典式的、与众不同的艺术家气质,更多的是充满情趣和理趣的生活轶事。张枭说,幼时,父亲已成名,卖画收入应不菲,家中生活却过得非常一般,仅是饱肚而已。“记得小时,我就没穿过什么好衣服。”张枭笑说。张枭还透露:弟兄们告诉他:跟父亲住一起累得很,盖因大千先生太多“兴来之笔”,令家人忙活不息。张枭先生由此谈到富有又相对清贫的父亲;谈到父亲“爱尚与人异”…  相似文献   

7.
<正>我家老房子的一个空房间里,还放着30年前父亲用的一副老旧、破烂的马垛子。马垛子是外公用竹林里最好的青竹篾编的,父亲一直舍不得扔。1988年,我出生在贵州关岭岗乌镇上的一个小村庄里,照明还是父亲用墨水瓶改造的煤油灯,生火做饭全靠煤。我出生后,家里经济负担增大,石漠化严重的土地上,庄稼收成并不好,母亲每隔两三个月都得向外婆家去借几斗包谷。为了贴补家用,父亲卖掉了爷爷留下的屋基,买了一匹黄马,外公给父亲精心编制了一副马垛子后,父亲就开始了驮煤卖煤的营生。天还未亮的时候,父亲已经起床,给马喂水和青  相似文献   

8.
<正>1993年3月27日,疼爱我们的父亲走了,走得很匆忙,未能等到清明节,没有留下一句遗言。父亲穿军装多年,天职使他与家人聚少离多。真正与父亲朝夕相处,保持近距离的接触,是在父亲的生命即将走完人生历程的那二十几天中,幸亏父亲给了我们一个亲近、服侍和报答他的机会,否则,我们做子女的会因没能尽孝而抱恨终生!那天,我正在单位三楼开会,有人告诉我:"你父亲病了,家中来电话,让你直接到医院去。"我愣了一  相似文献   

9.
苏子蘅先生是我父亲杨兆安1945年回国后遇到的第一位台湾同乡。父亲在张家口苏先生主持的实验室 ,开始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因为是台湾人 ,又都曾在日本留学 ,苏老自然成为我父亲无所不谈的师长和朋友。以后因工作关系 ,苏老去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任职 ,几年后又进京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而我父亲则先去了唐山 ,数年后又调到上海华东工业部。那时父亲每次去北京开会 ,一定会去中关村拜访苏老 ;苏老到南方考察 ,途经上海 ,也一定会到家中 ,与父亲叙旧。直到文革 ,我父亲被下放 ,同苏老还保持着书信往来。在那个年代 ,我父亲还可以从苏老那里…  相似文献   

10.
最后的父亲     
父亲去逝有些年头了,而他告别人世那天的情景我却终生难忘,以至于我常常仰头,渴望天空的昭示。 那些日子,父亲在医院里已经住了些时候,医院也几次下过病危通知,我们不忍告诉父亲,却又无力为父亲做些什么,大哥和我,还有母亲只有轮流守候在他身边,虽然我们知道父亲在世的日子不多了,但还是渴望奇迹的出现,只是父亲不知道,任何药对他来说都已经无济于事了,根本不能留住他的生命。 父亲就这样躺在病床上,接受窗外那束淡淡阳光的照耀。据说有一家医院可以医治父亲的病,我们便抱着一搏的心情劝父亲去治,但他说什么也不肯转院。 …  相似文献   

11.
没有研究过文字学,不知道“买”字和“卖”字是不是同时创造出来的。但我想,买和卖一定是同时产生的吧?没有买,卖给谁?没有卖,哪里去买? 大约那买卖关系,先只出现在经济领域,后来,便浸染了政治。于是,我们看到了出卖灵魂、买官鬻爵。待那生意大起来时,就出卖起事业、出卖起阶级、出卖起国家和民族来了。  相似文献   

12.
父亲那座山     
我从山里走来。在那遥远而贫瘠的山区,茫茫的天空下,横卧着几个古老的小村庄。每当夕阳西下,那层层叠叠的山啊,便将一座座小土屋房顶上袅袅的炊烟,将那牛背上牧童悠悠的柳哨声,扯得好远,好远。小时候,父亲常常牵着我的手,走在那坎坷的路上,一路讲着动人的故事……读山,便是读父亲。在我的记忆里,农村的生活是呆板而平淡的,农村的生活是艰苦而紧张的。每天早晨,父亲一声如雷般的吆牛声惊醒了太阳,迎着那火红的大球走向田野,走出了一幅希望的风景;每天黄昏,等父亲的锄锹磕碰硬土块的声音溅出了星星,惊起月亮,父亲才踏着黄昏的脚步,扛着那张银…  相似文献   

13.
<正>那天回到家后,已是晚上7点多钟。家里却没有一个人,饭菜都留在厨房里,两双筷子和两只碗放在盆里,想必父母已吃过饭了,可他们到哪去了呢?拨通父亲的电话,一段悠扬的歌声从电话那头传来,父亲大声地喊:"我在侨乡广场跳舞呢!"随即就挂断了。跳舞?在我印象中,一向不好动的父亲怎么会去跳舞?吃过晚饭,我来到容县侨乡广场,发现一大群热舞者跳得不亦乐乎。人群中,我看到父亲正与母亲很投入地跳拉丁舞。他们的动作虽然有些生硬,但是跟  相似文献   

14.
<正>母亲和父亲结婚时,在村口边种了十棵椰子树。到我懂事时,有次回家叔叔接我们进到村口,指着那几棵椰树告诉我,这是你妈妈成亲时种的。我很惊喜,跑过去这摸摸,那看看。树已长成丈多高,粗壮、挺拔、葳蕤,树尾结了串串青青的椰果。长大后我想起此事,又有点纳闷:父母结婚时,怎么会想到种椰树来纪念的呢?后来从叔叔那里,我才断断续续知道母亲的些事情。母亲的家庭在解放前是干革命的。外祖父是地下交通员,以卖猪仔的身份为掩护走村串户,收转情报,神不知鬼不觉地送到琼崖纵队那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父亲骆保中,河南省宁陵县乔楼乡贾庄村人。1917年18岁的他,因家境贫寒,投军冯玉祥的十六混成旅,跟班长佟凌阁、连长吉鸿昌当兵。我父为人忠厚,秉性刚烈,作战勇敢,备受冯玉祥、吉鸿昌的赏识和重用,所以在该部提升很快。中原大战之后,已升为团长的父亲不满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托病辞职返乡。“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将军高举抗日大旗在张家口组建抗日同盟军,父亲闻讯后便卖了家产,带500块银元直奔张家口二次投军。冯玉祥将军在召见他时连声说:“我现在既缺兵又缺将,骆保中你来得好好好。”随后,冯玉祥委任我父为抗日同盟军魏凤楼部第三师师…  相似文献   

16.
围剿贫困     
案例案例一:九岁的小莉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像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去上学。小莉的家在太行山最深处的一个小村子。小莉不能上学的原因很简单,在把三个姐姐都送到学校后,曾经发誓要让每个孩子都走出大山的父亲实在拿不出第四份学费。小莉不能上学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看护四岁的弟弟。上个月,小莉过生日时,除了得到两个鸡蛋外,还得到父亲不太肯定的许诺,如果今年的粮食、果子收成都不错,就让她也去上学,这让小莉兴奋得几个晚上没睡好。可是半个月前,小莉的上学梦被彻底粉碎了。家里的支柱———父亲帮邻居修房子时不慎从房上摔下来,…  相似文献   

17.
一碗热汤面     
一个月前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电话那头,他迟迟疑疑地说:“我和你妈想到你那儿摆个卖饭的小摊,你看中不中?家里实在没啥活儿,憋得慌……你有空瞧瞧,要是不中……” 父亲的电话是有来由的。上次放假回家时,父亲谈到农村的钱不好挣,我就随口说:“我们学校门口有好多外地  相似文献   

18.
我父亲叶剑英在战争年代是如何运用统一战线在抗战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那还得从1936年他在统战区做东北军的工作讲起.  相似文献   

19.
有人向宋仁宗推荐柳永,宋仁宗“材料”都没看,提笔就作了“重要批示”:“且去填词。”北宋柳永与宋仁宗之间曾有一段著名得近乎泛滥的公案,柳永学了点“文武艺术”,想卖与宋仁宗,宋仁宗有点看不上,柳永便又急又恨,心怀不满,骂宋仁宗“好不识货”,“口是  相似文献   

20.
父亲越境赌博“输”掉儿子张博不到两岁时,他的父母就离婚了。他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2001年初,患病的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失去依靠的小张博便被父亲张兴国带去南方做生意。张兴国听说边境贸易挺红火,便在广州买了许多玩具,来到中缅边境一个叫打洛的小镇安顿下来。父子俩在一所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小子,便开始经营儿童玩具生意。一开始,张兴国每天早上4半到早市去卖玩具。那里的早市热闹,是世界各国小商品的集地。早市结束后,他便回来给儿做饭。自从来到这儿,小张博也渐地熟悉了这儿的环境,和当地小孩子们玩得十分开心。2002年5月,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