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制度包括土地的所有制以及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的使用权的关系等问题。 我国土地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本文简称为土地合有制或合有土地),是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经济基础。它对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起过极其巨大的作用(例如兴修水利,兴办农田基本建设,发展乡镇企业等)。它仍将是我国逐步实现农业商品化、社会化、合作化、现代化的经济基础。那末,我国当前的土地制度怎样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呢?  相似文献   

2.
邓子恢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源,农业是工业的基础,只有发展农业,才能巩固工农联盟.他主张:农业必须走合作化道路;集体农业要实行责任制;以粮为主,实行多种经营;向山区进军,发展山区农业;科技兴农.邓子恢的农业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思想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  相似文献   

3.
刘花章 《世纪桥》2008,(7):37-38
土地改革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执行的重要方针,也是中国共产党获取农民支持,最后战胜蒋介石政权,夺取全国胜利的重要武器。同样,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国家许多惠农政策的出台,为恰勒什海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实践看,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方式的基础上,走合作化的道路,进行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行新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是推动新阶段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再解放、再发展,实现农民与市场有效对接。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始终把农民解放和农业发展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民主革命时期,是领导农民群众进行反对和废除封建主义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新中国建立以后,是在完成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上,领导亿万农民走农业合作化道路,通过对合作制经济制度的完善与改革,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一直到现在,这场变革还在深入地进行.  相似文献   

6.
新区土地改革与开辟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区土地改革有非常明确的三层目的:一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二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三是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为达到这些目的,新区土改使用了坚定原则性与高度灵活性结合的手段,取得了明显效果。新区土改是改变中国历史的壮举,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7.
王睿  江澜 《廉政瞭望》2009,(10):24-25
事件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宣布在全国“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同年冬起,在新解放区陆续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除台湾省和部分少数民族聚届的地区外,全国的土地改革基本结束,使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农业合理化思想是在研究传统农业的过程中提出的,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研究表明,无论是以往的以劳动者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还是以现代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的大农业,都是与农业合理化相矛盾甚至相对抗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为之提供充分发展的条件。因此,要实现农业合理化,发展合理化农业,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不动摇,并且还要解决好其他若干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9.
崔永琦 《奋斗》2006,(3):2-5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兴起和发展,是广大农民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有专家说,家庭联产承包是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次飞跃,走新型合作化道路,是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飞跃实际是一种制度创新。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农村经济改革的新的亮点。如何引导和组织农民走新型合作化道路,涉及许多诸如体制机制以及政策观念,思想认识等方面的问题。就此记者采访了主管农业的副省长申立国。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民主革命时期的农民问题主要是土地问题 ,即改革不合理的封建土地制度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解放生产力 ,那么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农民问题 ,则主要是发展生产力 ,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实际上 ,这两个时期的农民问题是密切关联的。可以说 ,解放生产力 ,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最终是为了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早在合作化时期毛泽东就已经意识到 ,在土地问题解决以后 ,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就是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毛泽东虽然引导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但没有能够使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农业土地政策是国家土地政策的主要内容。农业土地政策的目标是要实现一种理想的结果,这种理想结果最终是要提高土地利用中农民与全社会的福利。本文拟从分析我国农业土地政策的历史沿革入手,探讨现行农地政策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农地政策的几种设想,以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一、我国农地政策的历史沿革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地政策的演变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一)改革开放前农村土地政策的演变这一时期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土地的农民私有制(1949—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实行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相似文献   

12.
土地改革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执行的重要方针,也是中国共产党获取农民支持,最后战胜蒋介石政权,夺取全国胜利的重要武器。同样,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传统农业在我国延续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我国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传统农业已成为当今中国最为落后的生产方式,在传统农业的方式下从事生产、生活的人口也成为今天中国最为贫困的人群。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使广大农村长期难以摆脱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也使我国整个社会结构都受到农业社会的种种制约,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以及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传统农业的存在及其特殊的改造道路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中国社会主义有其特殊道路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我国传统农业改造的特殊道路对于研究中国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14.
三、农村社会主义高潮时期毛泽东的合作化思想中国是一个拥有5亿农民(今天已经接近10亿了),农村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自然和半自然经济在绝大部分地区仍占统治地位,又缺乏发展合作经济传统和经验的国家。在这样一个国度里,引导亿万农民实现农业合作化,无疑是一项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事业,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在当时,唯一可供借鉴的经验,就是苏联30年代农业集体化的经验,而  相似文献   

15.
土地改革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执行的重要方针,也是中国共产党获取农民支持,最后战胜蒋介石政权.夺取全国胜利的重要武器.同样,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1956年初,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农业合作化和新中国农村发展历程中的一份重要文献,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对农业的全面改造思想。从历史演变和发展逻辑角度看,毛泽东对农村的全面改造,接续了他早年的"新村"设想和延安时期"组织起来"的区域农村治理实践,在新中国成立后又通过一五计划的全面规划形式将农业生产初步纳入整个国家经济计划之中。1955年7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提出了"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方针,强调以合作化为中心,合作社为组织载体,通过规划实现对包括生产资料、生产技术、基础设施、农村文化等在内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全面改造。与此同时,毛泽东还主持编写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试图通过对发展合作社基层经验的推介,使农村党组织改进领导质量和计划性,调动起农民的合作化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并从总体上明确合作化与农村的发展方向,以实现对传统农业的全面改造。毛泽东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包含社会革命、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三重维度,是一个使传统农业、农村实现全面改造与现代化的规划,反映出毛泽东关于农村全面治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论农业现代化与我国农业体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引入和技术进步的过程 ,同时还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和体制创新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生产技术 (生产条件、生产手段 )的现代化 ,而且包括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农地制度、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农产品流通体制、农业科技体制、投入体制以及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制等一系列体制、制度的现代化。一、农业现代化对农业体制创新的内在要求1 .对农地经营体制创新的要求 :要变革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地主所有、农民租佃”的土地经营形式 ,建立起在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相似文献   

18.
刘庸 《理论研究》2001,(3):30-31
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要求进一步深化水资源管理和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巨大影响 :增加水资源需求量 ,加剧了用水矛盾 ;带动农业生产发展 ,要求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农村要在土地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发展节水农业 :灌溉管理制度要与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相适应 ;社会办水利的核心形式是股份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地制度的典型特征是集体土地所有制。回顾历史和面对现实存在的农业现代化问题,集体土地所有制为农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原则遵循。从实践出发,可梳理出四类农地制度创新路径,分别是按户连片耕种、联耕联种、土地委托流转和新两田制,前两者适应欠发达地区,后两者则适应发达地区。结合经验研究,现行导向单向度扩大农户土地权利的农地制度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产权经济学”,其所立论的几个假设都缺乏适用性。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要注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这个大前提,充分鼓励地方农地制度创新,并从法律和政策上充分汲取这些创新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简论中国现代化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中国现代化的道路□赵有田1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大转变的历史进程。一个国家走什么道路实现现代化,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发展道路,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中国最后选择了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