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诸多问题,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院早在1997年就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始个案咨询,从未间断;1999年,成立“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开始进行队伍培训,举办讲座,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等;2005年,将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更名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由点及面的发展历程,在开展队伍培训、普及教育、常规工作、科学研究、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努力探索,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完善组织管理,实施四条工作线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政…  相似文献   

2.
从山东省两所高校随机抽取四百名在校大学生,以自编大学生迷信心理问卷及Levenson的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了大学生迷信心理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的大学生迷信心理倾向较明显;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大三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更可能出现迷信心理;机遇能显著地预测大学生的迷信心理。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安全预警指标因素体系是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文章通过对湖北100多所高校分层随机抽取样本,针对850份"大学生心理预警指标因素"问卷进行分析,建立了大学生心理预警指标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式。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预警指标因素中,家庭结构和自我健康认知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应激源水平,心理应激源通过负性情绪为中介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社会支持在其中起着调节作用。在调查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心理安全预警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两育"工作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两育"教育中,应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差异,提出不同的教育对策,即大学一年级应侧重解决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大学二年级应侧重解决人际交往、异性交往、自我管理与发展中的抗挫折问题和心理调节问题;大学三年级应侧重解决情绪情感自我管理问题;大学四年级应侧重解决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关教育部门对1万名左右大学生精神状况的调查表明:有1/4的学生有心理问题,有11.7%的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在大学生中因负面心理问题导致退学、自杀等现象逐年上升.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由于女生受生理、文化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相比于男生,她们有着更为复杂的心理特征和状况,只有科学地看待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差异,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女大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相似文献   

6.
罗为民  罗静 《党史文苑》2006,28(12):76-77
为了能够从体育和健身运动的途经寻找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心理量表测验法,实验对比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大学生整体和单独形式参与健身运动做实验对比及问卷测试调查,得出对心理健康影响程度的实验结果证明以整体形式参与健身运动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揭示了课余整体锻炼对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为我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倍受关注,高校应努力开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和谐、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等教育培养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预防、应对、保障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李娜 《山西青年》2023,(1):175-177
本文立足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简略阐述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基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从加大投入力度、扩大覆盖范围、开展分类教育、加强系统建设几方面着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路径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或疾风怒涛期,心理健康特别重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四个标准,指出了心理健康标准是进行心理测评的依据;接着介绍了心理测评的相关模型,明确了心理健康测评是心理危机预警的前提;最后在上述基础上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系统,对高校学生心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晓华 《山西青年》2023,(9):187-189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法进行研究,实验法是对同一批被试采用前测、干预和后测的方式进行;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首先对自编问卷“大学生价值观”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再使用该问卷对要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学生进行前测,然后进行干预,干预的内容是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学业管理、人际关系、情绪调节、恋爱心理、生命教育、压力管理、人格发展等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引导,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使得学生能够认知自我,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调节生活中出现的困扰。最后再对这批学生使用“大学生价值观”问卷进行后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使学生拥有完善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大学生交流恐惧的现状,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对河南省35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交流恐惧程度总体上高于普通人群,且在家庭教养方式、年级、城乡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克服大学生的交流恐惧需要从关注早期家庭教育、优化校园心理氛围、提高学生交往技能等方面对不同学生的交流恐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关注和教育。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在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卑心理、怀疑心理极强。这些不良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往往受到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校园环境等影响。为此,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组织开展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及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组织,不断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有自己的处理心理问题的模式和方法,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专业化的实践活动在中国高校展开,是从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兴起的。可以把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形成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萌生阶段,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群体以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教育为中心,尝试从不同角度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二是初步形成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被纳入学校学生工作领域,形成明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见;三是成熟阶段,以心理疏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提出标志着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成熟;四是深化阶段,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延伸至学校教育的其他领域。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打上了浓厚的中国特点,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比如它与中国高校学生工作结合在一起,强调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过程的主导性,着眼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更高的治愈标准和更为复杂的咨询过程,形成特定的把心理问题与现实问题、思想问题等相结合的心理疏导方法等。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形成过程和特点,预示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微观心理发展向宏观社会发展的倾向,从心理发展到身体、心理、道德等全面发展的倾向,从外在作用影响向内在介入与干预的深度发展倾向,从强调方法的特定性向方法的整合性和多样发展的倾向,从与学生工作相促进的渗透式教育向相对独立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14.
卢志同 《山西青年》2024,(5):175-177
当前,我国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更新迭代,以新媒体为主的传播环境对大学生的观念、行为等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面对如此宽松、活跃的环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高校教师要意识到融媒体技术的重要性,根据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心理需求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对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善,创新教学方式,将融媒体技术融入课堂之中,提高心理健康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修订的个人成长主动性量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和一般健康量表对72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主动性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个人成长主动性与心理健康之间、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与心理健康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在个人成长主动性和心理健康之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这说明个人成长主动性既对心理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也通过个体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间接地影响着心理健康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整群抽样方式,抽取某高校2010级、2011级、2012级,共计12416名新生为被试,通过CSL-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不同年度新生的家庭环境对其心理健康影响程度进行纵向比较,发现三个年级新生心理健康存在差异,但不随时间的先后表现出下降或上升趋势,三个年级新生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具有一致性。同时,结合新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新生心理健康的测量模型,及以心理素质培养为主、心理咨询并重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整群抽样方式,抽取某高校2010级、2011级、2012级,共计12416名新生为被试,通过CSL-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不同年度新生的家庭环境对其心理健康影响程度进行纵向比较,发现三个年级新生心理健康存在差异,但不随时间的先后表现出下降或上升趋势,三个年级新生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具有一致性。同时,结合新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新生心理健康的测量模型,及以心理素质培养为主、心理咨询并重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大学生交流恐惧的现状,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一24)》对河南省35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交流恐惧程度总体上高于普通人群,且在家庭教养方式、年级、城乡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克服大学生的交流恐惧需要从关注早期家庭教育、优化校园心理氛围、提高学生交往技能等方面对不同学生的交流恐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关注和教育。  相似文献   

19.
卿再花 《世纪桥》2010,(23):116-117
本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大学生人格问卷对某高校新生进行心理普查,结果显示学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多于男生。然后根据普查和访谈结果,提出进一步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编大学生谦虚心理问卷对42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谦虚心理特点及谦虚水平的总体状况,探讨谦虚心理倾向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处于中等偏上谦虚水平,对谦虚效应的认同度较高,赞同谦虚对个体、他人及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正面促进效应。他们能深入理解谦虚的动机,认同谦虚动机在谦虚心理构成中的重要性,但在谦虚倾向维度上的得分稍低于中值(4分)。在性别、独生与否、年级、学校类型等变量上,大学生谦虚心理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生源地、专业不同的大学生,其谦虚心理水平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