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乡村组织中两委矛盾仍然是村民自治中的第一问题。村支两委矛盾实质上是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矛盾、行政权与自治权冲突的外在表现。破解村支两委矛盾的根本之道在于建立和谐的农村基层党政关系。应坚持并改善党的领导,实行村支两委分开,创造性将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党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创新,建立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动态平衡、和谐统一的新型村两委关系。  相似文献   

2.
杨柳  鹿志超 《新东方》2011,(4):65-67
海南村民自治存在着重视选举而轻视治理、"两委"关系难以协调以及乡镇政府过多干预村民自治等问题。基于此,要从完善选举制度和监督制度入手,继续多管齐下治理选举乱象;要重视农村治理机制的创新,从而解决"两委"矛盾;要加快基层政府从行政管理型向技能服务型转变。  相似文献   

3.
百家文摘     
村民自治中村委会与党支部关系的处理村民自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地方村委会与党支部的关系日趋紧张。杨临涧在《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9期上撰文认为,村支两委关系紧张的原因主要有:①村支两委关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亟待解决两个深层次的问题:村党支部与村民自治的关系以及“乡政”与“村治”的关系。前者需要确立维护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是进行村民自治的前提,明确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职责范围。后者需要通过法律的明确规定来划分行政权与自治权的权限,明确政府权力渗透的边界和村民自治权力运行的边界,使得行政权与自治权在法治轨道上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现状以及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工作专题调研,分析了农村"两委"关系不协调、不团结的表现形式和主要原因,提出了理顺村"两委"工作关系的难点、重点以及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村民自治难、难自治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村民自治的认识水平不高,影响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二是实施法律不够严格,非法操纵民主选举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村支两委职责不明,工作协调不够;四是村委会缺乏村级集体经济来源,村民自治成了"无米之炊";五是村级自治功能弱化.对此,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改革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学者对“村支两委”关系研究的主要方向有:“村支两委”关系的演变历程、关系现状、关系不协调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以及解决的途径和对策。学术界对此问题研究的薄弱环节:系统研究“两委”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协调两者关系的较少;从权力运行和治理绩效角度来研究两者关系的尚属空白;研究的专著没有;研究的深度不足;研究的理论、角度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8.
在村民自治中,村委会通过选举民主的方式解决了"权力获得"的问题,对于其行使的"权力监督"又是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来执行。而对"权力行使"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进行会更加符合村民自治的内在需求,并没有明确的机制,这导致在村民自治中具有治理意义上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这两方面民主的真空。而若干乡村的协商民主实践成为填补这一真空的有效机制。因此在村民自治中吸纳协商民主,实现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协同治理,才能够真正地"找回自治"。  相似文献   

9.
农村党支部是村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是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组织。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关系不协调,这既影响村里工作,又损害党支部、村委会的形象。为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安徽省在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结合今年村“两委”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产生冲突根源于消极的村落农耕文化和思维;两个组织的性质、功能、运行机制、权限范围的不确定性以及两个组织的权力来源不同,导致它们权力的功能和合法性基础的不同.解决"两委"冲突的关键是创新制度,增强村民对村级党组织选举和监督的影响力.这是村级党组织不脱离群众的根本要求,也是协调"两委"关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实行村民自治,是推进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但同时也给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山西省榆社县针对村民自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村“两委”的关系问题,制定并大力推行村民委员会报告制度和村党支部保障村民自治的制  相似文献   

12.
王敬尧 《中国民政》2001,(10):33-35
2001年9月2日-5日,由民政部和卡特中心共同举办的“村民自治与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举行,10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参加了会议。美国前总统卡特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演讲。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介绍了中国村民自治的基本情况,民政部副部长李学举主持了开幕式,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张明亮介绍了中国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Mark Selden介绍了海外学者对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情况,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徐勇主任介绍了中国学者对村民自治的研究状况。 研讨会分为18个讨论小组、9个专题:村民自治的社会效应;村委会选举;两委关系;乡村关系;经济发展与村民自治;村级权力结构;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民主决策;村民自治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会议研讨的三个焦点问题是:民主选举、两委关系和乡村关系。研讨会实现了中外学者的交流、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的碰撞。这是一次成功的、富有成效的会议。本文就会议研讨的主要问题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13.
如何避免村“两委”“选举时有民主,选举完没民主”的现象?重市南川区正在推行的“村(居)两委”变“村(居)三委”变革,从权力制衡的角度,将村民监督从“有名无实”变成了“有名有实”,亦为解决村“两委”民主选举后监督缺位、乏力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张正荣 《创造》2003,(3):45-45
村改委后必须正确处理“两委”关系,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村改委后,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作为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组织将长期并存,合理划分两者的权限明确各自的职责,是两者协调运作的关键。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造成“两委”关系基本不协调或严重扯皮的属党总支独政、村委会揽政或“两委”搁政的情况仍属个别,关键的还在于“两委”争政。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各自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党总支依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强调自己的核心领导地位;村委会则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强调法律赋予自己的自治权力。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历程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定的政治生态决定了中国对农村基层民主化道路的选择。村民自治和乡镇民主正处于实践与探索阶段,并取得初步成效,但这两种农村基层民主形式面临着两委关系与乡村关系的体制性难题、选举操作的失范、乡镇民主的被动有限性和乡镇权力结构的局限性等困境。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实行村级两委合一,乡镇有限自治,并建立基于民主和法治原则的党政合一的乡镇政府体制,使中国农村基层民主走出目前的困境而持续有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实践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是妇女参政参选、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2002年以来,湖南省妇联以村支两委换届为契机,以提高村支两委女性比例为突破口,探索建立了“推动政策、创新机制、宣传倡导、教育培训”的工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妇女进村支两委班子的比例,夯实了农村妇女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基层"两委"是村"两委"和社区"两委"的统称(下同)。村"两委"是村中国共产党支部委员会(下简称村支部)、村民自治委员会(下简称村委会)的合称;社区"两委"是城镇社区中国共产党支部委员会(下简称社区支部)、社区居民委员会(下简称居委会)的合称。由村民或居民直接投票选举居住地村委会或居委会组成人员,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吴玉英 《前沿》2005,(3):172-175
现行村民自治制度存在的问题, 既有制度本身的问题, 也有实施和大环境的问题。本文认为应从改进乡镇工作的方式方法、解决两委关系不协调问题、加强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 以加强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9.
杨柳 《今日海南》2011,(12):28-29
海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村民自治工作。自1995年开始,截止到2010年,海南已进行了六次村委会选举。目前,海南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省民政厅等部门正在加大力度,着力推进全省村"两委"主要干部大轮训工作。总结16年村民自治的实践锻炼,可以认为,村民自治取得重大成果,农村各项事业进步很大。1、民主理念广为接受,权利意识深入人心自己动手,  相似文献   

20.
杨世建 《前沿》2012,(10):44-46
一些地方的村民自治之所以陷入运行困境,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政府的权力几乎不受宪法约束,导致某些地方政府在对待村民自治问题上形成了"政府权力中心主义"。在"政府权力中心主义"的实践惯性下,当村民自治实践有利于政府及其主要官员的利益时,政府就支持村民自治;当村民自治与政府及其主要官员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政府就不支持村民自治。因此,要让村民自治彻底摆脱运行困境,应当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原则指导下,认真思考规范政府权力,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宪法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