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巨大历史性进步。公安行政执法工作是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依法冶国方略正确贯彻实施的保证。公安行政执法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直接相关。在公安行政执法活动中;公安行政执法人员有权在其职权范围内做出具体公安行政行为,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公安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就会发生公安行政争议,从而引起公安行政诉讼。由杨玉海同志所…  相似文献   

2.
程序制裁权对于实现行政主体的实体性权力和行政管理目标有重要意义.行政主体程序制裁权的欠缺已经给我国的行政执法实践带来危害.赋予行政主体更多的权力来补救其程序制裁权欠缺的做法,有其不可克服的弊端,因而是不可取的.建立司法援助制度以补救行政主体程序制裁权的欠缺,则不仅符合现代行政法治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有利于监督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罗鸣 《行政与法制》2003,(8):11-11,13
简易程序是指在特定场合下,行政执法人员当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程序,又称当场处罚程序或即时处罚程序。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行为适用简易程序,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2)违法  相似文献   

4.
张丽清 《民主》2011,(7):19-22
一、行政强制法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行政强制制度涉及行政管理效率,也涉及对公民人身权的限制和公民、法人财产权的处分。行政强制包括两部分:一是行政强制措施,即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依法对公民人身自由进行暂时性限制,或对公民、法人的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规范性文件(本文所称规范性文件专指法律、法规、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发布的在一定范围内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产生普遍约束力的文件。由于规范性文件关系到行政机关做出的抽象行政行为,对社会将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涉及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因此,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是一件非常严肃和慎重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简言之,就是指有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交由法院审理的活动。在现代国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于行政机关针对其作出的行政行为有时会产生异议,这时候法律往往设置一定的手段来帮助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中,提起行政诉讼是一种最有力的途径,但并非行政机关作出的所有的行政行为都具有可诉性,至于何种行政行为能够被起诉,取决于行政诉讼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陈军 《党政论坛》2014,(1):29-31
行政规范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实施管理,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发布的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政令。行政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比,内容更为简单、规范更为细致、操作性更强,因而在行政机关日常行政管理中被行政执法人员大量地、经常地使用,对地方行政机关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有现实指导意义。但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于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涵义、制定主体、制定程序和权限以及司法审查机制等,尚无全面、统一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正行政规范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实施管理,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发布的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政令。行政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比,内容更为简单、规范更为细致、操作性更强,因而在行政机关日常行政管理中被行政执法人员大量地、经常地使用,对地方行政机关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有现实指导意义。但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于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涵义、制定主体、制定程序和权限以及司法审查机制等,尚无全面、统一的规定,加之  相似文献   

9.
公民个人监督行政执法的正当性来于人民主权原则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有充分的宪法依据,符合法的运行轨迹和法治的意蕴.现有制度缺陷是视公民为“利己者”,监督行为被动滞后,监督重理念轻制度,监督渠道单一,与权利理论和复议、诉讼制度的关系亟待理顺.完善公民个人监督行政执法的制度应多方面拓展监督渠道,继续深入政务公开,激励公民监督热情,强化行政机关监督责任,适时建立公民监督组织.  相似文献   

10.
“不停止执行原则”的提出 《行政诉讼法》第44条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行政复议法》第21条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这里所体现的“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和“复议不停止执行原则”,我们简称为“不停止执行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含义是:行政机关一旦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即推定为合法有效,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诉讼或申请复议,  相似文献   

11.
以行政诉讼法确定行政机关因行政违法而导致的被告地位,到国家赔偿法明确行政机关因侵权损害而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这一发展,标志着我国行政法制建设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即将于1995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赔偿法,其中有关行政赔偿的许多规定,对于促使行政机关更好地依法行政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行政机关作为赔偿义务人,应该承担行政赔偿责任。对此,行政机关应予充分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行政即时强制补偿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即时强制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予补偿。行政即时强制补偿不同于行政即时强制赔偿。行政即时强制补偿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行政即时强制补偿有一定的范围和标准,并应遵循一定的程序。  相似文献   

13.
魏昕 《行政论坛》2003,(4):46-47
行政诉权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要求人民法院以判决方式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权利。强化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诉权的保护,是行政诉权保护的价值倾向。本文通过对行政诉权的特征、价值取向分析,提出了完善行政相对人诉权保护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公共行政职能的社会化和行政方式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着特定领域公共事务的管理,成为新的行政主体。因此,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律师协会既可能与国家行政机关一样,处于行政主体地位;也可能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一样,处于行政相对人地位。律师协会的双重身份和地位,使它具有沟通协调、利益代表、行业管理、维护权益、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浅析宪法对行政权品格之塑造——以人权保障原则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的核心价值是保障人权,宪法的基本要义是限制国家权力以维护公民个人的权利。行政法作为宪法的下位法,其使命在于根据宪法的原理,规范行政权的行使。人权保障原则作为行政法的基本和终极价值追求,塑造了行政权的品格,对构塑行政理念、指引行政立法、规范行政执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素慧 《理论导刊》2006,(12):88-90
行政赔偿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是民主和法治的必然要求,也是民主和法治存在与进步的标尺。西方国家行政赔偿制度的确立经历了国家主权完全豁免时期、国家主权有限豁免时期以及行政赔偿制度的全面确立时期。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确立为时较晚,也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正式确立了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行政赔偿制度的确立是责任政府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公民权利体系日益完善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不履行法定职责是指行政机关负有法律规定的行政管理职责,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要求其履行时,不予答复,拖延履行或者拒绝履行。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不履行法定职责复议案件日益增多,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亟待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规范性文件备案是我国政府法制监督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自1987年国务院开展法规、规章备案工作以来,各省(区、市)陆续建立起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在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控制行政机关滥用、误用行政权,促进依法行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剑 《党政论坛》2002,(12):35-38
(一) 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和法人在从事某些活动时,经常遇到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在事先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要求其予以批准的情形.行政机关的这种对公民和法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和批准的行为,就是行政审批.在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文件中,行政审批或者行政许可所表现的形式(或者名称)有:审批、审查批准、审核、审核同意、批准、核准、许可、许可证、准产证、准营证、登记、登记注册、认可、认定、检验合格、资格证书、证明等.  相似文献   

20.
叶祝颐 《民主》2012,(11):55-55
中国政府网日前公布了《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取消和调整314项行政审批项目。该《决定》提出,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