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是新世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布署,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因而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而要做到这些,主要的抓手和战略举措之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健康的城镇化。所谓积极地推进城镇化,就是充分认识城镇化在我国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国有企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具有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可以说,和谐社会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车义 《奋斗》2007,(3):11-12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要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归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共产党崇高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不开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逐步实现、共产党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改革完善,离不开对社会内部的管理。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探索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本质逐步实现规律、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和谐的规律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规律。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第一,更加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10月18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于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决定》全文约1.6万字,共分八个部分,分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决定》…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在当前,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深入学习和掌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大理论的科学内涵,最重要的是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把我们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英明决策与基本要求上来,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张柏森 《共产党人》2006,(23):18-19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石嘴山市作为传统煤炭资源依托型工业城市,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主导,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石嘴山市实际,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兴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张万平 《奋斗》2007,(2):37-38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一论断明确了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对我们今后工作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和建设的方向。构建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和认真把握。《决定》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强调了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明确了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王毅平 《理论学刊》2006,(11):12-14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国经济近20多年来的迅速发展带来社会的巨大变化是极为有力的证明。但是,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针对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了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因此,我们构建社会…  相似文献   

13.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之兴  赖路成 《求实》2007,(9):84-87
农村社会事业是为安定农民生活、协调农村人际关系和维持农村社会秩序为主要目的的各种公益性支持与服务活动的总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农村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过去一段时期,社会事业是发展的"短腿",而农村的社会事业则是"短腿中的短腿"。为此,必须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把发展农村教育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把农村卫生作为保护农村生产力,发展新农村经济的重要保障手段,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强思想文化教育,加强农村社会事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今后15年,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钢领性文件。它指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阈中的和谐社会构建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伟 《求实》2007,2(5):4-7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探寻中提出并发展了社会有机体理论,实践性、整体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及运动性是其重要的理论特征。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我们分析社会历史提供了一种整体性思维视角,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启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积极发展社会事业,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重视人的主体能动性,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之路;坚持改革开放,走国内外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建设和谐学校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学校后勤工作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涉及校园环境治理,又涉及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肩负着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使命。加强后勤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作风,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提供高效、可靠、优质的后勤服务是促进校园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陈丽莉 《新长征》2007,(9):28-29
党的事业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是如此。党的各级组织要充分认识当前党群关系面临的困境,充分认识党群关系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坚持以民为本,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党群关系更加和谐化。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社会理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和实践,有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再到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党对社会和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树立共同理想、打牢共同思想基础,特别是要宣传和树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尤其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和谐文化建设问题是个新课题,《决定》阐述了一些重要问题,具有很强的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