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学问家、诗人和书法家。孜孜不倦的读书生活伴随着他革命的一生。他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从学生时代起就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
美籍华人萧艾克同北图赠书美籍华人萧艾克不久前向北京图书馆赠送乃父萧一山先生遗著《清代通史》(增补本)一套。萧一山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曾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教授。作为清史专家,萧一山著有《清代通史》3卷,于1923年刊行。在他一生的后40年里...  相似文献   

3.
读书是一种嗜好。孙中山先生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毛泽东同志知识渊博,特别熟悉文史掌故,他曾说:“读书是我终生的爱好,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形容早年进湖南图书馆读书的情形:“我就贪婪地读,拼命地读,正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个不停一样。”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旁征博引,对答如流,也是源于他勤于读书,他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读书是一种乐趣。孔子晚年仍勤奋读《易》,以至于把编书成册的牛…  相似文献   

4.
1990年10月15日是端木正先生一生事业上的一个分界线。这天早晨,他和夫人比往常起得早,在临时下榻的北京京西宾馆用过早餐,夫人帮他穿上西装上衣,他习惯地伏在案头,书写一天的工作日程,同时等候专车接他到最高人民法院去上班。那年9月份,端木正被任命为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在此之前,端木正是中山大学法律系教授、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广东省主委、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端木正觉得,他这次得到如此重要职位,更多的是体现了在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制的精神。ig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王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老师     
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在担任校系领导职务和从事社会活动的同时,他的一生主要是从事教学和科研,弟子满天下,享誉国内外。本文拟从季先生的教书育人和科研实践角度追忆季先生的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6.
黄健 《当代广西》2014,(23):54-56
正9月9日深夜时分,躺在床上刷微信看新闻,突然从微信群里得知汤一介先生驾鹤西去,享年87岁。还有一天就是9月10日,第30个教师节,先生没等到这一天,就离开了他心爱和钟情一生的北大,离开了朗润园,离开了他坚持编撰10年的《儒藏》。群里满是回忆和哀痛,学生们感念先生的一生,感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真谛。为了悼念汤一介先生,北京大学在人文学院1号楼108室设置了灵堂。9月12日下午,我与在北大工作的女儿,专程吊唁汤一介先生,表达敬意和缅怀。汤先生原定出席9月3日在北大举办的北  相似文献   

7.
张小雷 《传承》2009,(5):32-32
徐特立好读书,一生坚持学习,始终不懈。读书、买书是他一生当中的一种特殊爱好。他这种孜孜不倦、认真看书学习的精神,一直坚持到晚年也没有懈怠。  相似文献   

8.
无价之宝     
魏炜 《人民公安》2008,(19):52-53
原来,每个人都有一件无价之宝,在别人看来或许是一钱不值,但那却是他一生的挚爱。他的无价之宝只是个人的爱好。而老警察的无价之宝,却是属于整个社会的。那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啊。  相似文献   

9.
回首征程谁与共──忆邓演达先生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杨立杰出的民主革命战士邓演达先生是我们农工党的创始人,也是早期黄埔军校的老师。他的一生是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军阀和独裁者顽强斗争的一生。我是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亲自受过邓老师的教育,他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同舟共进》2012,(7):79-79
广东广州辛北(原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同舟共进》2012第6期中,很高兴阅读了陈徒手先生的文章《蔡旭:“学堂小麦王”的苦恼》,作者详尽地考证和叙述了蔡旭的遭遇,很不容易,只是分析尚需加深(其他朋友有同感)。我在此补充一点资料:蔡旭教授对我国的小麦选种事业有突出贡献。“文革”期间,他一生保留的种子资源全部被毁掉,他曾一人坐在田头痛哭不已。  相似文献   

11.
友谊桥     
姓名:李永斌出生年月:1975年2月26日爱好:摄影、交友、读书、旅游人生感悟:片刻记忆,辉煌一生,保安无悔。通讯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保安大队邮编:100084姓名:刘永丰出生年月:1975年8月4日爱好:音乐、书法、体育、摄影、交友人生感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通讯地址:北京市北京大学事务中心邮编:100871友谊桥  相似文献   

12.
《公民导刊》2008,(5):44-45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殚精竭虑的一生。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 《天下为公——孙中山传》一书以近20万字和200多幅历史珍贵照片。记录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从1866年出生到1925年病逝于北京的完整生平。其中着重记述了孙中山先生自1895年第一次武装起义到1925年北上近三十年的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6)
<正>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92周年纪念日。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国人鞠躬尽瘁,致力于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这一天,两岸各界纷纷举办活动来纪念和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大陆各地举行仪式缅怀伟大的革命先驱12日上午,首都各界人士汇聚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了简短而庄重的仪式,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92周  相似文献   

14.
徐中远 《党建研究》2011,(11):61-63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喜欢阅读传统的经、史、子、集著作,“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这是青年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态度。他对史籍的爱好,贯穿于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郭平坦 《台声》2011,(6):64-66
今年是著名台籍历史学者戴国烽先生逝世十周年。自1988年我与戴教授相识于东京,至他2001年离世,前后十多年的时间,常与他一起探讨两岸关系的未来。在戴教授众多两岸关系的论述中,关于“台湾结”与“中国结”融合的愿望令我感触至深。今年是戴国焊教授逝世10周年、80岁冥诞。作为著名台籍学者,他热爱台湾,更热爱中华民族,一生的愿望都期盼着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大团结。  相似文献   

16.
费曼先生获得过诺贝尔奖。是近代最伟大的理论科学家之一。他一生幽默机智、几近顽童的行止。与其在理论物理方面的成就齐名。作为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费曼大学毕业后被征召加入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在严密的保安系统下。费曼以破解安全锁自娱。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爱好。我的爱好主要有两项:一是看足球赛,二是钓鱼。我曾和朋友调侃,人生一世,不看足球是终生憾事;不挥竿垂钓,枉来一生。妻子、女儿说我是“鱼痴”,实不为过。  相似文献   

18.
孟祥才 《春秋》2011,(6):35-37
我1960年考人山东师范学院历史系读书,有幸亲历三位后来在历史学界颇有名气的先生.他们就是治世界近现代史的刘祚昌教授,治中国近代史的胡滨教授,治中国古代史的安作璋教授。这里单记述我记忆中的胡滨先生。胡滨先生(1927--1996),江西清江县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是邵循正的研究生。他的英文很好.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奋斗在农业昆虫科学领域里──记高兆宁先生王玉铭高兆宁先生,1954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是我社著名昆虫学教授周尧先生的学生,工作后又在我国著名的农业昆虫学家吴福桢教授指导下专攻农业昆虫研究40余年。现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原植保...  相似文献   

20.
1945年8月8日,在抗战胜利鞭炮声响起的前夕,文学家、新闻学家谢六逸教授溘然去世,报上发出一条消息:“此间各界今在贵阳师范学院,公祭故新闻家谢六逸先生。”噩耗传出,中国文坛为之“同声一哭”。茅盾在《悼六逸》中写道:“听到了谢六逸兄逝世的消息,有好久总觉得心里空空洞洞,说是悲哀吧,也不尽是悲哀,说愤怒呢,也不一定是愤怒——是一种不大可以名状的难受的味儿。”叶圣陶作诗一首悼念六逸先生:“交流百辈春江畔,玉树堂前推谢公。谈说从容抽妙绪,教人宛觉坐春风。战中朋好各西迁,公返柯乡我入川;一遇黔灵憔悴甚,最伤此别判人天。”他的死,使人有“车过腹痛”之感,郑振铎在追忆谢六逸一生之后感慨地说;“我们能不为他——他们——而同声一哭么?”郭沫若得知谢六逸死于“病贫交加”、“心力憔悴”之后写道:“然而中国人民是厚道的,将来总有报答他们的一一天。”这样的一天终于来到,1999年贵阳市人民政府将谢六逸墓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又将谢六逸列为贵阳十大名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