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李登海,1949年生,中共党员,山东莱州人,他以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致力于高产玉米的育种、攻关和推广,培育的玉米新品种屡次突破产量纪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被誉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中学毕业后,他回乡参加了刚成立的农科队,当时农民种植的玉米亩产只有二三百斤,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却达到亩产两千多斤。"外国人能办到的事,中国人也能够办到。"李登海下定决心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探索中国玉米高产的道路。1974年,他被推荐到莱阳农校学习,毕业后全身心投入玉米良种培育之中。  相似文献   

2.
是日立秋(8月7日),金秋风乍起,青纱起舞处,他迎面走来。一身工作服,一双沾满泥土的军胶鞋,一张和农民一样黝黑、朴实的笑脸。这个铁塔似的汉子就是被称为“逐日的夸父”、“中国杂交玉米之父”的李登海。  相似文献   

3.
素描李登海     
论身份,他是研究员;论成果,在中国育种界,他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首屈一指,还兼任几所农业大学的硕士生导师。但他又不同于一般的专家,因为他没上过一天大学,被人们称为“农民科学家”。他的梦想只有一个:让脚下的土地长出更多的粮食。他就是被人们誉为中国“紧凑型玉米育种之父”的李登海。  相似文献   

4.
1966年,李登海初中毕业。当时家乡掖县(今莱州)西由公社后邓大队粮食产量低,农业生产搞不上去。1970年,村里成立了科研队,他积极报名参加,由于工作出色很快就担任了科研队队长。他从1972年开始进行杂交玉米的高产攻关研究,1973年从事育种工作,被誉为“中国紧凑型玉米之父”。  相似文献   

5.
<正>一生只为做好一件事,这是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与执着。李登海正是这样做的。"我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要为国家增加玉米产量,让中国拥有玉米高产的核心技术。"践行这句话,让他享有了"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的美誉,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也荣获了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和奖励。  相似文献   

6.
崔文信 《党史纵横》2008,(11):25-27
李荒同志是一位有着七十多年革命经历的老共产党员和优秀领导干部,他的公仆情怀和领导风范多年来一直广为传颂,在我省党内外享有崇高的威望。最近,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仔细阅读了《李荒文选》和《李荒传略》,深深为这位革命前辈的高风亮节所感动。李荒同志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是领导干部的楷模。过去,我在省总工会和省委工作时,就对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强烈的革命事业心、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心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留有深刻印象,他影响和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人,  相似文献   

7.
我是李晏家的徒弟,我最敬佩李师傅的求知精神。他坚持不懈地学习,不仅自己取得了七个证书,掌握了过硬的本领,而且他的行动也激发了我们这些小青年的上进心。  相似文献   

8.
应深入研究科学技术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李新生举一个例子。近年来,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培育出了一个玉米新品种“鲁单50”,山东省莱州市农民出身的农业技术人员李登海也育出了“掖单”系列的玉米品种。在农业的大区种植试验中,“鲁单50”的生产性能在很多方...  相似文献   

9.
李作成是我军从士兵到将军,从战士到军长,一步一步成长的年轻将领。他是湖南省安化县人,1953年11月出生在这个县的梅城镇启安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顽强,奋力拼搏,4次立战功的志愿军老战士。李作成他从小喜欢从父辈那里听战斗英雄故事。1970年夏,他在安化县第一中学初中毕业,同年11月应征入伍,被分配到广西军区独立二师二营营部通信班当战士。他一到部队,就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头,争分抢秒,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很快成为一名优秀士兵。1972年5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  相似文献   

10.
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党的对外工作的指导思想李淑铮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们今天举行这个大会,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光辉思想,继承他的革命遗志,对于贯彻执行党在新时期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1.
梁倩 《干部之友》2003,(4):28-29
李钟祥的名气是和他的公司一起创出去的。他的长河实业,巨人一样顶天立地地矗立在北京寸土寸金的西单地段。有人说,现在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李钟祥的产品;只要提到李钟祥的产品,就会有人立刻想到李钟祥响当当的名字。这是一种类似由《艺术人生》想到朱军,由丰收的秋天,想到金黄麦  相似文献   

12.
耕晨 《党史纵横》2011,(7):30-31
游学异国 思想启蒙 李汉俊,原名李书诗,号汉俊,1890年出生于湖北潜江。19041年,14岁的李汉俊在其胞兄李书城(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的挚友吴禄贞(兴中会会员)的帮助下,东渡日本留学。李汉俊极为聪明,学习东西特别快。他讲得一口流利的日语,让人很难分清他到底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在日本,李汉俊主修的是工科,但他却对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十分感兴趣,  相似文献   

13.
之中 《共产党人》2004,(3):33-33
清乾隆年间,河南总督田文镜得到中牟县李县令以权谋私、收受贿赂的报告后,当即命河务小官鲁亮侪去接替中牟县令的职务,这对鲁亮侪是一次难得的升迁。可鲁公受命后,头戴草帽,穿一身布衣,骑一头毛驴,微服前往。在中牟县,他看到几住白发老人互相叹息着为李县令蒙受不白之冤而怨恨,见到一群书生为李县令因谗受贬而忿忿不平;到县衙,等待交印的李县令仍在从容坦  相似文献   

14.
马荣 《兵团工运》2021,(2):29-30
作为一名"资深"的生产运行人员,他在值长岗位上攒足了七年的"功力",有着丰富的一线操作和指挥经验,是企业安全生产有力的"执行者"和"守护者". 翻开李朦的简历,运行巡检员、值班员、班长、值长,前进的脚步足够踏实,在天富发电产业运行分场,提起李朦,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他是最爱学习和最善于学习的人."  相似文献   

15.
龙集华 《当代贵州》2007,(15):45-45
“小李,上我家坐坐吧。”这是贵阳市乌当区金华镇翁贡村村民对村主任助理李红萍常说的一句话。李红萍现在是村里的“宝贝”。这位在城里长大、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女大学生没有想到,她有一天会来到农村,帮助农民学习养鱼、花卉、果树等种养殖技术。“以前连胡豆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现在挽起裤脚就能下田!”李红萍说。  相似文献   

16.
金垚 《先锋队》2011,(12):6-6
省纪委监察厅12月3日举行李天福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李兆前出席报告会并接见了报告团成员。李兆前在接见报告团成员时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李天福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好品质、好作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尽职尽责,把省委十次全会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李铁城是一位学者型的诗人、作家和著名碑文家。深厚的学养、极强的理性感悟能力、充沛的创造精神和生命活力,使他在文学创作上异彩纷呈,独具神韵。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姜志涛 《学习导报》2012,(24):41-42
2012年11月8日,李默然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50年前的一部《甲午风云》让李默然成为爱国壮士的代言人,而生活中,他同样用自己的凛然正气守护着戏剧的一方净土。从一个文化底子很薄的苦孩子到成为饮誉国际剧坛的艺术家,李默然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党的培养。他曾热泪盈眶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李默然。”  相似文献   

19.
5月31日,贵阳公交总公司总经理李涌泉走进贵阳人民广播电台“商业之声”直播间导播室吸摆着三部热线电话。李涌来面对麦克风,小,他是面对成干上万热爱、支持公交事业的贵阳市民,心情十分激动听众的热线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进号播室:“李总经理,我提个意见。有一次我乘坐一辆公共汽车,这是一辆先进车,可是我看到驾驶员边行车,边与别人交谈,这对安全行车极为不利。”“谢谢您关心我们公交事业一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今后一定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一”“李总经理,现在到苏家寨的公交车很少,我们进城办事很不方便,能否…  相似文献   

20.
《正气》1997,(3)
县长的“流动灶”□吕地宣交口县县长李来福外出办事时,总要带上两样东西;一是方便面,二是煤油炉。政府办的人都知道,这是李县长出差必备的“流动灶”。无论是西去青海洽谈联营项目,还是南下湖南引进投资,流动灶伴他风餐露宿。李县长对其优点归纳了三条,一是省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