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共中央认真研究了上海的形势,决定在上海召开金融贸易会议,研究解决上海和全国财政经济问题。同时委派陈云带领东北财委和铁道部负责人出席会议,"希望会议能找出一些支援战争与稳定沪、汉经济阵地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据相关资料记载,1973年初,毛泽东决定重新启用"文革"中已被打倒的邓小平之后,曾随手写下了"三多一少"这四个字,并向身边工作人员解释说:周恩来应多休息,邓小平应多工作,王洪文应多学习,江青应少说话。可以说,这"三多一少"也是当年毛泽东为稳定中国政局的最大心愿。然而,历史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使是毛泽东这样伟大的战略家也是如此,因为他所期望的"三多一少"这四个人中一个也没有做到。所不同的是,前两位是无法做到,后两位却是不愿做到。  相似文献   

3.
刘秀品 《唯实》2011,(2):96-96
有消息称,现今竟有五成的知识分子、六成的白领自称是"弱势群体",甚至还有45.1%的公务员也自视是"弱势群体"。而2010年11月的那次公务员考试,竞争比例最高的前六个职位,考录比均达到3000比1以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一职以4728比1的竞争比例高居热门职位榜首。在考公务员比科举考试中状元还难的现实情况下,  相似文献   

4.
胡耀邦对家人和亲朋的要求很严格,他有"二不准":一是不准亲友上京找他办事;二是不准亲友打着他的招牌办事。直到胡耀邦逝世,他在浏阳的亲属没有一个人转为城市户口、安排工作的,全都是普通农民。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站在时代巅峰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同时又是个性突出的普通人,他为人处事,接人待物具有极其鲜明的个人特色。因为一块肉就绝交——"以后再不同这个家伙见面了"1913年到1918年五年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全国解放后,毛泽东曾对他的同学周士钊说: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外国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一师是所好学校。  相似文献   

6.
"萧克、李达反党集团",是1958年"反教条主义运动"中制造的一起冤案。此案早已平反,但近来有文章涉及此次运动,其中不乏失实之处。为正本清源,笔者曾撰写《"反教条主义运动"中的刘伯承》一文,但限于篇幅,对此案未及其详,今再作专文以还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7.
1935年6月中旬,红一方面军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在四川懋功县(今小金县)东南达维镇一带,同从岷江地区西进的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经过八个月万里征战、历尽艰难困苦、有三万人左右的红一方面军,同有八万之众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大大增强了红军的力量,使两个方面军的指战员都感到十分兴奋。"(《朱德传》)  相似文献   

8.
1935年9月下旬到10月中旬,西北革命根据地,包括陕甘边和陕北两部分,发生了严重的"左"倾错误肃反。中共北方代表和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通过不同的途径得到西北革命根据地"问题严重"的报告,遂派遣朱理治、聂洪钧等人赴西北解决问题,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留"美髯"是其在革命斗争中改变和隐蔽自己面貌特征的重要手段。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传》中提到,周恩来是敌人抓捕和暗杀的主要目标,特别是认识他的人很多,因此"他通常装扮成商人,后来又留起了大胡子,所以党内许多人叫他‘胡公’。"西安事变具备秘密战线的所有特征,周恩来的"美髯"也是一条重要线索,反映了周恩来刚到西安的活动,也折射出当时共产党与张学良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0.
陈敏 《党史纵横》2011,(4):52-52
在取得执政地位之前,由于工作需要,我党早期的党员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开身份的党员,一种是不公开身份的党员。不公开身份的党员常常被称为地下党员、秘密党员。前"龙潭三杰"(即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和后"龙潭三杰"(即熊向晖、申健、陈忠经)以及白崇禧身边的机要秘书谢和赓等都是秘密党员中的佼佼者。这些秘密党员和上级都是单线联系,有的直至病逝或牺牲,人们都不知道他是中共党员的真实身份。  相似文献   

11.
柯云  为校 《党史纵横》2011,(4):16-20
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贼心不死,妄想把新生的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中,多次派遣间谍和武装特务搜集窃取我方政治、经济、军事情报,挑起战端。对此,毛泽东的态度非常明确:一是不怕,二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美帝国主义尽管在朝鲜战场上尝到了毛泽东和中国人民的厉害,但仍不肯服输,反而加速与在台湾的蒋介石勾结,密谋策划了一个险恶的"刺毛计划",即在1969年10月1日,中国国庆二十周年之际,趁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与贵宾见面握手时,引爆定时炸弹,刺杀毛泽东。这个邪恶计划因此也被称为"69101"密杀令。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首任空军司令刘亚楼上将曾自豪地说:"我有两支部队,一支是几十万的作战部队,一支是500人的文工团。"显然,他把文艺工作看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文革"时期,中国共产党总体上沿袭了"团结、教育、改造"的知识分子理论政策框架,但在"继续革命"理论指导下,为应对日趋复杂且敏感的知识分子问题,而提出了"再教育、给出路".这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运动对知识分子的冲击,却无助于改善知识分子的整体境遇.  相似文献   

14.
钱江 《党史博览》2011,(5):19-21
1966年5月31日晚.陈伯达带领“中央工作组”来到位于北京王府井的人民日报社夺权,于次日(6月1日)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发表煽动“文革”的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实际上.5月最后一天的夺权闹剧只是陈伯达在中央机关报打出的第一拳。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下了"打"的决心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武力介入台湾海峡。1954年12月,美台订立《共同防御条约》,使原本属于中国内政的问题复杂化。而每天都在做"反攻大陆"美梦的蒋介石,又开始蠢蠢欲动,叫嚣:"无论将来的演变如何,这一局势不可能不影响到我们的政策,说不定我们在短期间就有行动!"台湾海峡的上空顿时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相似文献   

16.
渠冉 《党史纵横》2011,(4):53-54
陈赓大将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他南征北战、戎马倥偬,无数次浴血沙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陈赓将军为人大气爽朗,英雄气十足,干的也都是革命、征战的大事情,做"红娘"这样的小事,似乎跟他挨不上边儿。  相似文献   

17.
王恩收 《党史纵横》2011,(4):55+54-55,54
黄金荣,绰号"麻皮金荣",旧上海赫赫有名的青帮头子,青帮"三大亨"之首(另外两位是杜月笙、张啸林)。黄金荣一生广收门徒,可谓阅人无数,拜在他门下的人更是多不胜数,但他一生最为得意的事情莫过于蒋介石也曾拜在他的门下。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中期,学者郭湛波在其专著《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中,论及李大钊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位置时说:"李先生是研究历史最有成绩的人,也是唯物史观最彻底最先倡导的人;今日中国辩证法、唯物论、唯物史观的思潮这样澎湃,可说都是李先生立其基,导其先河。"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革命很奇妙,它的终极是永恒的正义,使人充满激情,它的过程则是残酷的美丽,浪漫与痛苦相伴相随。"黄慕兰的革命经历,正是深刻地体现着这种命运的过程。这位出身湘中名门的女性,本可以像大多数的世家小姐一样,到外国留学,或写诗、学艺、相夫教子,悠闲平稳地过日子。可是,为了追求光明她却选择了终身以革命为业。作为中国早期妇女运动领袖和特科重要成员,她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差不多横跨一个世纪,为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被周恩来赞誉为党在隐蔽战线上的"奇兵"!她所亲历的磨难和矢志不渝的革命意志足令后人赞叹。  相似文献   

20.
1950年初秋,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姚溱,亲自交给上海市文化局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处处长沈之瑜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为了明年迎接建党30周年,市委根据中央的指示,决定寻找当年召开中共"一大"的地方,此事属"社会文化事业管理"范畴,所以要他这位处长挂帅,承担起这项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