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陪审制度的现状是立法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在实践中呈现出一种可有可无,名存实亡的状态。作为一种司法审判制度,其成为当今司法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试图追根溯源,找出陪审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从陪审制背后所体现的政治民主观、法律文化背景、其价值功能的实效及法的形式合理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认为我国不具备陪审制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建议取消该制度。  相似文献   

2.
陪审制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陪审制度的历史渊源与存废之争,从理性层面对我国的陪审制度进行了评析,并提出完善我国陪审制度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又理性地分析了陪审制与维护司法公正之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陪审制合议庭制度(以下简称大陪审制)是我国人民陪审制改革的一项新举措,究其实质是在现有人民陪审制基础上的一种革新。基于试点法院试行的大陪审制为研究对象,立足于试点办法和试点法院的大陪审制探索对其进行总结和概括,从而分析大陪审制的现实依据。大陪审制在试行中尚存在诸多的问题,应当逐步对其进行完善,以实现陪审制度保障司法民主,推动司法公正的功能,改变我国当前陪审员在参审案件中"陪而不审"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4.
王康寒 《海南人大》2006,(3):38-39,27
四、人民陪审员制度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凭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司法的传统经验,我国陪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是,从1979年陪审制度恢复至今的司法实践中,由于过去法律规定尚不完善,实施中存在诸多困难,陪审制的适用日渐减少,问题日益凸显,其具体表现有:  相似文献   

5.
陪审制度的考察及思考-论参审制在中国的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陪审制度是具体的历史条件、诉讼文化下的产物 ,陪审团的移植不适合我国国情。参审制 (陪审制 )的价值基础受到质疑 :其司法民主只具有象征意义 ;其司法公正难以保证 ;其司法监督得不偿失。现阶段司法欠缺公正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政化的法院体制和极不科学的法官遴选制度。防止司法不公也不一定要通过陪审制度 ,以毒攻毒显然不是明智之举。本文拟通过借鉴与参考各国 (地区 )的立法体例 ,结合我国陪审制度的实施情况 ,对该制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上的刑事陪审制度可分为参审和陪审团两种模式,我国现有立法规定的人民陪审制度实质上属于参审模式。由于以往在适用上采取放任态度,加上配套制度不健全,导致该制度的实施很不理想。实际上刑事陪审制度有自己的独有功能,不能被其他制度所轻易取代,而且从世界范围上看其并没有衰落,对我国而言,贯彻该制度还有促进刑事审判改革的意义,所以宜存不宜废。但参审模式严重限制了刑事陪审制度应有功能的发挥,我国应以英美法系的陪审团模式作为参照对象,并结合我国实际,对现有陪审制进行渐进式重构。  相似文献   

7.
陪审制度最早源于古西腊时代的梭伦立法,英国被誉为现代陪审制之“母国”。大陆法系国家的陪审制度源于英国,但由于现实国情等因素,大陆法系国家又将移植于英国的陪审制度赋予了自己的特色。大陆法系国家陪审制度与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相比,具有自己的特征:陪审员以个人身份参加案件的审理,陪审员与职业法官具有同等的职权,陪审员在诉讼过程中只参加法庭审理等。  相似文献   

8.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均实行刑事当庭宣判,同时规定了严格的宣判时限。通过对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对宣判的立法的比较研究发现,当庭宣判不仅与现代刑事诉讼的根本理念相连,更是集中审理原则、陪审制度、定罪量刑分离等刑事程序的延伸,只有采用陪审制,实现定罪量刑分离,刑事当庭宣判方可得到完整意义上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考察陪审制度的历史沿革出发,分析研究古代、中世纪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历史长河中,陪审现象向陪审制度嬗变的进程。根据当今世界各国施行陪审制度的不同情况,陪审制度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式,即陪审团制、参审制以及我国的人民陪审制,三种模式的成因不同。  相似文献   

10.
完善人民陪审制度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陪审制度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我国实施陪审制度的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和评价陪审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功能,并从立法的角度对陪审制度的宪法地位,法律规定及相关的制度进行探讨和设想。  相似文献   

11.
陪审制度自清末移植到我国后,历经沉浮.在司法独立和司法民主等方面发挥了其基本功能,实现一种混合的正义,但是在许多方面也体现出许多不足.在审判方式日益改革的今天,我国应当借鉴英美陪审制的合理因素,建立"二元化"的新型陪审制.  相似文献   

12.
历史久远并延续演化至今的陪审制一直发挥着促进司法民主的重要权能。由于司法民主的精神要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被赋予语境内涵,从而陪审制也应当根据司法民主的时代精神而进行制度的不断变革和完善。因国度之别和条件差异,作为保障司法民主的陪审制度设计也应因地制宜。当下中国的陪审制应予以保留,但应在该制度的适用范围、方式、陪审员遴选规则及其权利义务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陪审制度是人民陪审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诉讼制度,是促进司法民主、保障司法公正、维护司法独立的重要举措,在我国的审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人民陪审制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人民陪审制度的立法位阶较低,司法实践中流于形式等使得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人民陪审制度在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要意义与重大价值,因此,对人民陪审制度进行改革使之不断得到完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陪审制度作为司法专断的对立物蕴涵了防止司法腐败、负载民意等多项机能,但它在我国却面临着名存实亡的窘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民陪审制事实上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从而制约了其应有效能的发挥,对人民陪审制进行理性的改革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人民陪审员制度曾在我国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存在过;在我国理论探讨中,对于我国陪审制度今后的走向有完善立法论、引入陪审团制度论和坚决取缔人民陪审员制度说三种不同的观点。文章通过中美陪审制度的比较,对三种不同的主张进行具体分析,建议我国逐步取消人民陪审员制度,以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就我国目前的司法状况而言,法官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较差,审判工作透明度也不高,因此从其政治价值和司法制度上的价值来看,我国应当建立陪审制.<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虽然对我国陪审制度进行了完善,但仍存在任期没有限制、补助对象不够明确、惩罚机制的缺失、法律适用和事实认定没有分离、监督者缺失等方面的问题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陪审制度在争议声中艰难前行。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发展过程,法律规定和司法中的实际运行状况可以看出,人民陪审员制度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仍然需要完善:一是进一步重视立法,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二是让广大人民充分认识到完善的陪审制度的重要性;三是人民法院全力配合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工作;四是大力提升人民陪审员素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是现代审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民主权理论转化为现实,它是分权制衡理念的集中体现,它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催化剂。立法理念和规定上的先进性与司法实践及执行中的滞后性的矛盾是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根本缺陷。因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陪审员产生的非民主性、陪审员审判权的空洞性以及陪审员职位的不流动性与人民陪审制度设计者的初衷几乎背道而驰。这种不一致性给既我们敲响了警钟,又为我们完善人民陪审制度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的立法缺陷和当前陪审制度制约法官职业化的因素的基础上,试图提出融合陪审制度的民主化与司法审判的专业化、陪审员“非职业化”与法官职业化的陪审制度重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人民陪审制度难以执行根源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关于人民陪审制度难以执行根源的探讨刘艺工*李拥军一、陪审制度概论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加审判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制度。它旨在利用没有专业知识和司法经验的普通民众参与案件审理,扩大司法民主,监督审判机关正确实施法律。从世界范围看陪审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