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读书四则     
目的的误区 中国人对待读书的态度历来是非常功利性的,古时读书是为了做官,“学而优则仕”,其实质是为了生存得更好。因为只有做了官才能吃国家的俸禄,不仅可以解决衣食住行,还能有比较体面的社会地位,正所谓“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事实表明,一些普通中国人刻苦读书的真正力量是来自  相似文献   

2.
书价越来越贵,出书越来越难,买书的越来越少,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文学名著与社科经典,问津者与日俱减。所有这些关于书的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忧虑,甚至发出“读书今天不热门”的感慨。书,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结晶。人们仰赖书籍,才能将前人的经验与知识承继下来,从而深化之、发展之、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因此,书籍又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说,“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读书,可以求知,可以明理,可以解惑。正因为这样,世世代代,一切有成就的人,一切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的人,几乎都“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从书籍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一个民族,没有浓厚的读书风气,是不能振作的。一个国家,没有浓厚的读书风气,是很难昌盛的。从读书之风,很可以觇见世情,推测将来。所以,“读书今天不热门”,就不是细事一桩,值得认真加以探访。探访所得,形成了下面一组文章。这组文章,角度各不相同,涉猎尚不深广,但也大致勾勒出了当前读书风气的趋向。  相似文献   

3.
少沛 《瞭望》1987,(45)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新思维、新战略相结合,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四化建设事业,进而接受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挑战,这是《新思维与新战略》一书的中心思想。作者王纪宽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和国际经济战略研究。他对当今时代的三个命题:当前的时代有哪些新的特点?正在掀起的新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应采取什么对策?在走向二十一世纪的进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战略有哪些新变化作了较系统而精辟的分  相似文献   

4.
积极有效地开展读书育人活动,对于培养青年战士健康成长,其作用不可低估。实行双休日后,可用于读书的时间增多。然而,基层青年战士的读书状况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最近,我们对500名青年战士进行了调查。从中发现,93.4%青年战士喜爱读书。27人手中有30本以上的书,68人手中有10本以上的书,314名青年战士手中都有3—5本书。书的种类  相似文献   

5.
《民主》2016,(6)
正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所谓经典,就是经过若干代人不断认可的书籍与文章。中外古今,那些伟大的著作都是经过几代人认证的,这种书是阅读的基础。阅读的时候我们一定会作判断,什么书是好的,什么书是不好的。著作本身肯定是有高下之分的,判断标准怎么来?靠阅读经典。一些当代读者在阅读经典时会觉得有些"闷",毕竟很多经典著作已经历很多年很多代,不一定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与方式。但既然是经典,内容与形式肯定是好的,内容是讲深度的,形式上是精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实行的是科举考试,讲的是“学而优则仕”,只要会吟诗、能做文章,便能做官。于是古人常用“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劝勉别人。如今时代不同了,工农当家作了主人,对干部的要求也高了,讲求又红又专,德才兼备。一些同志随着职务的升迁,责任的加大,自知学问水平的不足,唯恐难担大任,有负众望,于是拼命苦学,给自己“充电”,这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是司空见惯的。但是,我这里要讲的“仕而‘优’则‘学’”,与上面所说的情况截然不同。我之所以在“优”和“学”上打了引号,是因为这…  相似文献   

7.
××贤友:来信收到。您让我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谈谈阅读经验。您真把我考住了。书,是读过一些,经验却谈不上,从来没总结过,只能想到哪儿说哪儿。提起读书,不能不问:谁读书?为何读书?读什么书?读的后果怎样?先来个泛答:人活着要吃饭,也要求知;食色乃人之本性,求知欲也是人的本性。读书可以有目的地读,也可以漫无目的地随便翻翻。书海无边,只能有选择地读一些代表作。读的好不好,要看实践。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结果造就的是两脚书橱,“百无一用是书”。  相似文献   

8.
一、广涉群籍,笃志嗜学毛泽东在青少年时代就酷爱读书.1910年,十七岁的毛泽东在湖南湘乡县公立东山小学堂读书时,学堂后斋有个藏书楼,收有古今中外书籍,他到校不久就成了这里的常客,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他从中国历史书籍中,看到祖国过去曾是何等统一强大,认识到现实  相似文献   

9.
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示范点”的江苏省江阴市曾在卫生城市、乡镇企业、农民收入、出口创汇等方面获得40项全国先进的荣誉称号。为了使群众“口袋鼓了 ,脑袋也要富起来” ,从1995年起 ,该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二三”家庭读书工程 ,即到2000年 ,70 %的家庭将拥有一顶书橱、两份报刊、三百本藏书。“书中自有致富经” ,一批批爱读书、会用书的“田秀才”脱颖而出 ,有的农民获省科技奖 ,有个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金针菇村”。这一工程全面提高了农民素质 ,省委宣传部专门召开现场会介绍这种做法。一位作家赞道 :昔日…  相似文献   

10.
跳着读     
一位朋友也是位嗜书之人,某日,忽发妙语道:“人到中年的标志之一,就是猛然发现,即使家中现有藏书,这辈子也读不完了。”个体生命的有限,与知识积累的无限之间的矛盾,古人早已觉察。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有一次有幸“深入”过校图书馆的书库,站在密密麻麻的书林中,“殆已”之感突然那么强烈地袭来。怎么办?庄子主张“取消主义”,既然路是如此地长得无限,多走一步少走一步就无所谓了,最好一步也别迈。先辈里善读书的亦总结过很好的经验,说  相似文献   

11.
读注     
读书,有人不好读注,一是因关注比正文排字小一号,读起来累;二是因为注释夹在正文中间,读时1易一气呵成,较难体会正文连贯尽然的气势和意味,嫌麻烦。然而,8是专给书中或文中的字句做解释月的,自有其重要性。以南朝家裴松之受帝之命为《三国志》作注来看,他参阅了大量资料,于原书略者详之缺者补之,撰者正之,疑者存之,弓书210余种(这些著作至唐、来后仅十不存一了)。注文约54万字,几X原书三倍。看来,裴注的价值并不在陈著之下。明清之际,顾炎武作诗不仅每附注语,且“对于《文选》阮籍《咏们诗》的颜注,陶渊明、李太白、…  相似文献   

12.
读书的朋友一般都晓得文汇读书周报。“书人茶话”、“三味书屋”、“书刊博览”、“读书会”……刊于这些栏目的一篇篇文章,极有味道,耐人咀嚼。而每期必有的“阿昌逛书市”,那夹着书籍,骑着自行车,圆圆的脸上架着一幅宽宽眼镜的阿昌,道出来的书界信息,真、假、美、丑;是、非、好、恶,常使人有拍手称  相似文献   

13.
柳萌 《民主》2007,(11):39-39
悠闲的时候,泡上一杯茶,懒散地坐在窗前,捧着一本书阅读。茶气袅袅,书香漫漫。不时地呷上一口茶,随意地翻上几页书,心神都会清爽如风。所有的声音都哑默沉寂,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声息,还有那书页的翻动声,整个人仿佛都融入书中。这时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反正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如果人生有种种快乐,读书恐怕是最大的快乐。这正是图书这条长河,在进入高科技时代,依然翻波起澜的所在。  相似文献   

14.
从三个方面论述读书对周恩来优秀文化人格的提升:一是周恩来读书目的的崇高是提升其优秀文化人格的引擎;二是周恩来选读的中国传统文化书籍是提升其优秀文化人格的基础条件;三是周恩来所阅读的激进与革命书籍是提升其优秀文化人格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改革中,有人问道:改革既然是一场革命;而且是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那末,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它的目的是什么?它同过去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有什么区别?从理论上弄清这些问题,加深对改革的认识,对于促进改革的顺利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当前改革的性质和目的时指出:“这  相似文献   

16.
邓银鹏 《学理论》2013,(21):209-210
阐述了我国古代著名藏书家关于"藏书""读书""治学"的思想,重点辑录了他们的读书心得和体会。中国古代藏书家大都酷嗜读书,怀有深深的读书情结,他们把读书看作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并认为书籍是永不枯竭的知识财富,藏书的目的是为了研读,读书应善于思考,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广大青年的读书兴趣从整体来看似乎在逐年降低,特别是对修养类读物更是“敬而远之”。1993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对当前青年对图书需求的状况作了一个广泛调查,结果,青年修养类读物被排在最后一位。这一现象,应该说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是很不相应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类情况?对此出版单位又是怎样看的?并准备或已经采取了那些相应的措施和办法?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6,(26)
十年前,本刊组织过一组报道,总题是:“他们在读什么书?”按照起初的计划,这组报道想介绍几十位政界、学界的知名人士读书的情况——读了什么书,想向读者推荐什么书?希望借此倡导一下读书的风气。 学界那部分进展顺利,许多专家、学者、作家都寄来了他们的回答;政界部分则大致搁浅,只有个别已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作出了回答,而在职的同志大多诚恳地向前往采访的记者说:“真想好好读点书,但实在太忙,所以实际上没读什么书。” 我们理解这些同志的处境,也确实知道一些负责同志每天需要批阅的各种文件便有十几、数十万字。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开许多会,见许多人,谈许多话,加上迎来送往,种种应酬,想坐下来读书时,已感到力不从心了。  相似文献   

19.
在民族理论研究和宣传中,我们经常告诫人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呢?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当前流行着一种“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的观点,这种观点对不对呢?既然连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这个问题都没弄清楚,又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呢?因此,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实有加以辩明的必要。本文不揣冒昧,拟对这个问题谈一管之见,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20.
两年以前,我家迁居长宁区, 成为周家桥街道社区居民不 久,虹桥新城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王慧芬同志就来到我家,动员我参加社区“读书格言”征文活动,希望我写格言应征。尽管我并不懂得格言的格律,也从未写过格言,但想到自己作为一个居民,应该在居委会领导下,参加社区的文化活动,于是就学着写了“书中自有奶和蜜,滋养心灵,补益人生不可缺”这样一条并不合格的格言。为了参加社区的格言征文活动,我找来有关书籍阅读,看到格言如“满招损,谦受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言简意赅、富有教育意义,给人以启迪和激励,往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