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相关内外公众对其领导人、政府、企业和国民等的行为和表现的总的印象和评价,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强弱的具体体现.当今全球金融风暴不仅给我们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带来了绝佳的机遇,而且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提升中国国家形象,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围绕中国和平发展定好位,用塑造领导人形象、政府形象、企业形象和国民形象等手段,全方位展现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初期的纪念活动与国家形象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龙 《新视野》2012,(4):48-53
对于任何新生政权而言,国家形象建构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形象建构不仅关系国内民众的认知和态度,而且关系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评价和政策。同时,由于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国家利益的冲突,西方媒体对新中国进行了种种扭曲的宣传和报道,力图丑化中国形象、颠覆新生政权,由此使国家形象建构变得更为必要。新中国初期的纪念活动具有表达、感染、聚焦、强化功能,向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诠释、展示了国家形象,成为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国家形象传播提出了打造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新要求。从内涵上来讲,从事国家形象传播的机构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国家形象传播的根本目的是要传播党的主张,提升党的形象,加强党的领导。既往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活动面临西方自由民主优势话语的挤压,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提出将重新塑造现代国家间话语争夺的空间格局,因此这一道路影响力的显现过程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过程是同构的。此外,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须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在国际上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因此,新时代国家形象传播需要正确把握以下三对关系:一是要正确把握国家形象传播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二是要正确把握国家形象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三是要正确把握国家形象传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从而引导中国国家形象向国际社会广泛、正确、积极传播,不断赋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国家形象从来没有比现在更引人注目。当下,国内学术界对国家形象的探讨和研究“热浪不减”,并且取得了数量可观的成果。但从总体上看,关于国家形象的探索还处于学术研究的初始阶段。文化主义和建构主义为国家形象研究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5.
张爱军 《探索》2022,(1):163-175
自媒体与国家形象的建构密不可分。目前存在着国家形象建构重整体轻部分、重宏观轻微观、重主流媒体轻自媒体的倾向,影响国家形象立体、多维、鲜活层面的塑造。自媒体在国家形象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建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不同结构层次形塑了多元化、立体化、个性化的国家形象。自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个性化方面尤为突出。自媒体大致可划分为政治类自媒体、经济类自媒体、社会类自媒体、娱乐类自媒体等,不同类型的自媒体从各异的视角建构着“他者”和“自我”的个性化国家形象。自媒体国家形象的建构以情感为核心动力,建构方式具有内环闭合特征,在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上既具有积极功能也具有消极功能。打破自媒体在国家形象建构时的内环闭合,要强化自媒体在国家形象建设方面的积极功能,弱化自媒体在国家形象建构方面的消极功能。为此,要依托自媒体擘画建构民主、开放、包容、亲民的国家形象战略图景,同时要通过加强对自媒体的法治建设、行政治理建设、媒介体系建设等路径逐步实现国家形象建构的战略图景。  相似文献   

6.
对政府在钓鱼岛争端中应对方式的质疑,提出了中国在和平崛起发展道路上如何构建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问题。国家形象的物质本源性使其更是对国内民众的社会化过程。社会文化话语冲突、现代性和网络时代给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带来的挑战,需要建立新的"以人为本"的国家安全观、促进社会参与并重视构建青年的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应对。  相似文献   

7.
1992年的南方谈话是邓小平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局势特点后发表的重要谈话,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并且对当代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了目标定位——爱好和平、开放包容、科技强国和法治国家的形象。南方谈话成为当代国家形象塑造的指南针。  相似文献   

8.
于运全  袁林 《红旗文稿》2012,(24):20-21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全球传播时代的来临,世界主要国家国际形象的全球性特征越来越明显,良好的全球性形象对大国软实力的提升越来越重要。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与一些部门合作,对非洲、北美、欧洲、亚洲等主要国家民众心中的中国形象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调研发现,全球性国家形象深刻影响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态度,构建良好的全球性国家形象仍需要我们进行不懈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从鸦片战争到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210年间中国形象的变迁有深刻论述.回顾历史,他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形象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了”的历史巨变,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家形象最伟大的变化.立足现实,他认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形象变了,并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建设.展望未来,他认为到21世纪中叶,中国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形象会发生“大变化”.在论述中国形象的变迁中,邓小平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家形象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数量可观的成果。但总体上看,关于国家形象的探索还处于学术研究的初始阶段,缺乏理论建构,建构主义为国家形象研究提供了理论建构的可能,必将成为国家形象研究的理论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美国通过推进公共外交,促进国家形象构建,其做法和努力对中国树立负责任受尊重的大国形象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中国从中得到的启示应该是:强大的国家实力是国家形象的基石;国家形象工程是赢得人心的战争,绝不是单方面的海外政治宣传;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要充分利用高科技资源,特别是互联网建构现代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家形象形塑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是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而影响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国家自身因素、国际交往因素、传媒因素等。目前,中国在国家形象形塑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对外传播,准确、客观、真实地塑造中国立体、全面、可信、可敬、有感召力和亲和力的国家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3.
王生才 《唯实》2007,(3):78-81
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国家利益。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决定了一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反过来影响国家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中国的大国外交战略决定了中国的大国形象,大国形象不是自然生成,而是被塑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张昆 《学习月刊》2014,(5):32-33
一、我国国家形象的现状 “国家形象”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留给本国公众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另一方面还可理解为其他国家公众对本国总体特征和属性的感知。前者是自我本位的“国家形象”.直接关系到本国公众的国家认同和归属感.后者是他者本位的“他我形象”.它直接影响到国际舆论对特定国家的整体评价。通常的意义上.我们讲的国家形象是指的后者。  相似文献   

15.
鲍世修 《红旗文稿》2012,(15):8-10,1
国际友人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是人类良知追求进步和公正的一种国际社会现象。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鲍世修以《国际友人笔下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一文,缅怀了国际友人为向世界传播中国国家形象付出的辛劳和所做的贡献,考察了他们所做传播在国际舆论、时事、外交界以及广大读者中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家形象塑造是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路径,国家形象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具体而言,国家形象塑造主体受到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维护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功能,国家形象认知偏差的根源是意识形态差异。当前,国家形象的意识形态属性有弱化的趋势,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直接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在我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7.
国家形象及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房  张骥 《探索》2008,(2):69-73
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已成为新兴热门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研究框架大多数是从传播学的视角来进行的,理论视野需要进一步拓展.关于国家形象战略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还缺乏理论的分析和建构,尤其对中国国家形象战略与国家利益实现问题的理论研究还显得有些滞后,有许多方面的问题有待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传播视阈中的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传播是展示国家文化形象的基本途径,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为此,必须对国家形象的传播内容作出总体战略规划,努力建立官方与民间相结合、政治宣传与文化宣传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的跨文化传播网络,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9.
数字     
《廉政瞭望》2011,(21):12-12
近日,一份由安赫尔特·捷孚凯·罗伯国家形象指数调查机构发布的2011年度全球国家形象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国家形象从2008年的第26名提高到了现在的第22名。  相似文献   

20.
在区域化与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提出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以全新姿态走向世界,世界也通过"一带一路"识读中国国家形象。"一带一路"的先进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方式和美好发展愿景承载着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时代内容。通过"一带一路"建构国家形象,需要高站位理解"一带一路"对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剖析当前促进国家形象建构的时代任务,多维度提出建构国家形象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