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文明导刊》2008,(4):17-18
近期,南京市文明办等单位联合举办“与文明同行为南京骄傲——彬彬有礼南京人”大型文明礼仪学习实践活动。据悉,本次活动旨在推广普及各种文明礼仪知识的学习和实际运用,让市民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提升自身素质修养,呈现和谐社会、文明南京的崭新面貌,以彬彬有礼的南京市民形象,文明风尚的城市精神面貌迎接2008年奥运会。目前,系列活动已经全面启动,广场路演、文明印记征集、社区礼仪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推广活动,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南京市民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2.
陈伟龄 《群众》2010,(10):41-41
<正>从刚刚在上海公布的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排名获知,南京以总分第三的成绩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在参与调查者所填写的12类指标中,南京有多项指标取得了非常靠前的名次,其中,"城市市民素质"一项,南京更是荣登榜首,获得了100多个国家被调查者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7月29日,南京北河口水厂发生电路意外事故,造成城区大面积停水。8月2日,代市长蒋宏坤就大面积停水事件正式向市民道歉。他说:“(此次事件)造成了城市大面积停水十多小时,给群众生活带来较大影响……我们政府、我作为代市长深感内疚,我代表政府向广大市民表示抱歉。”(见8月3日《江南时报》)一市之长竟然向市民道歉!看到这个消息,我在脑海中搜索良久,却没有找到这样的先例。也许是因为孤陋寡闻,但我敢说,市长道歉的事儿在中国绝不多见。一市之长,尤其是像南京这样一个副省级城市市长的道歉之举确实有些让人出乎意料。就南京的这次停水事件来…  相似文献   

4.
谭畅 《小康》2012,(6):102-104
三百年的熔铸,让休闲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基因,并无断层传承至今。承德现在已进入全民休闲阶段,市民喜欢沿着武烈河畔的栈道闲庭信步,喜欢"每天都在路上"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严蓓蓓 《人民论坛》2014,(10):213-215
城市公共交通现已成为城市中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各城市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公共交通发展的模式。文章从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运行和评价等方面分析南京公共交通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此实现其优先发展政策目标,建成"公交都市",服务市民需要和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交通现已成为城市中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各城市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公共交通发展的模式。文章从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运行和评价等方面分析南京公共交通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此实现其优先发展政策目标,建成"公交都市",服务市民需要和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7.
金春华 《小康》2010,(8):100-101
站在南京城古老沧桑的城墙上,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 城墙上坑坑洼洼,有人说,是弹洞。 历史给南京留下了很多印记,这是一个厚重得几乎无法描述的城市。但一个朋友说,她很喜欢南京,是因为她觉得,这是一个温柔的城市。  相似文献   

8.
《小康》2005,(8)
目标:长三角!方向:城市包装!2005年7月4日至12日,本刊记者锁定这个中国城市最集中、城市之间竞争最激烈的区域,并在其中选择了南京、苏州、无锡、上海、杭州、宁波作为民意小测验的试点城市。民意小测验的对象分公务员、普通市民、进城农民、商人、国内游客、外国游客六类,每类各100人。1.您听说过城市形象设计(CityIdentitySystem)这个词吗?(人)答案公务员普通市民进城农民商人国内游客外国游客有1720716没有83981009399942.您认为,城市形象设计对城市意义大吗?(人)答案公务员普通市民进城农民商人国内游客外国游客大62213482618不大3356…  相似文献   

9.
叶皓 《群众》2005,(12)
今年以来,我们南京市委宣传部围绕文明城市创建,精心打造“市民参与工程”,着手开展“市民论坛”、“市民学堂”、“市民参观”、“市民听证”、“市民欣赏”等特色活动。其中,“新城市‘市民学堂’”于今年1月8日启动,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市民关心的话题,隔周举办一次免费讲座,帮助市民思想上解惑、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市民学堂”已成为南京城周末最有意义的课堂,成为广大市民喜爱的学堂,成为文化古都南京打造学习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亮点工程。“市民学堂”的成功实践“市民学堂”的诞生适应了社会…  相似文献   

10.
徐杨  章庆 《两岸关系》2020,(2):61-62
从台湾来大陆发展10多年,郑文钦先后去过多个城市。如今,他在南京安家立业。他说,自己喜欢南京的人文气息,也看好南京未来的发展。他希望,自己的女儿和南京的小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看好大陆,决定来闯一闯“在台湾看过有关大陆的一些报道,觉得大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那时30岁出头,就想来大陆找找机会。”  相似文献   

11.
南京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美誉。众多的文物遗存和丰厚的人文积淀,不仅为南京增添了独特的城市文化风韵,也给这座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确定,南京市委、市政府将文化产业确立为“十五”期间的重点产业之一,提出要将南京打造成长江下游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在推进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构建以传媒业为龙头的文化支柱产业群之外,还应大力培育文化市场,积极引导市民的文化消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3,(5):I0052-I0052
《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3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南京市第一部综合性城市管理条例,也是全国首部关于城市治理的地方立法。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南京将设立城市治理委员会,由市政府及其城市管理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市民代表、社会组织等公众委员共同组成,其中公众委员比例不低于50%,并赋予其特定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3.
去年12月,南京城建集团为筹措资金治理秦淮河污染,经中央银行审批通过,委托南京民生银行向市民借贷3亿元,时间5年,税前利率4%,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近40%。这是该市乃至全国推出的第一个民间资金直接投资参与城市建设的项目。市民投资踊跃,放贷第一天,民生银行共接受1074笔个人投资,总额达5500多万元。近日,南京市交通集团用同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5,(24)
<正>12月13日,古城南京。阴沉萧索的冬日街头,老老少少的普通市民或着黑衣肃立、或在胸前佩起象征和平的紫金草,再次以国家之名,祭奠78年前在这座城市死难的大屠杀同胞。缅怀者:不光是公祭,也算是一次"家祭"上午10时,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隆重举行。半降  相似文献   

15.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文明的城市必须有文明的市民共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促进市民文明素质与城市面貌变化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  相似文献   

16.
刘上 《小康》2013,(8):66-67
全国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月度动态播报(2013年7月)7月楼市已经落下帷幕。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其监测的43个城市中,近六成城市成交量环比下降,但降幅相对不明显,其中降幅最大的是泉州,为34.44%,其次是深圳,环比下降32.16%。10个重点城市中,仅南京、天津、成都三个城市成交环比出现上涨,其中南京涨幅最大,为25.31%。总体而言,2013年7月以一二线城市为主的多数城市成交稳中有降。成交价格方面,本月43个监测城市中成  相似文献   

17.
王清荣  ;唐述东  ;秦胜忠 《传承》2014,(12):110-113
在现代社会,城市化和市民是文明发展的产物和标识。探索市民人文素质与城市文明的辩证关系,解剖该关系中各成分要素,有助于市民人文素质的提高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具体做法和创新思路可从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总体思路,把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创新提高市民素质的形式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赵志华  朱文星 《传承》2013,(4):91-93
为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谐城市已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关键词。市民法律意识是推动和谐城市建设的巨大精神力量,和谐城市的构建是市民法律意识培育的现实基础,二者是一个互相推进的过程。培育市民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构建和谐城市,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和努力建构法治城市。  相似文献   

19.
海外传真     
美国市民很少有手机在美国各地访问,看到一个怪现象:城市市民很少有手机!向一些白领人士和普通市民打探,终于弄清了缘由:不是美国人装备不起手机,而是他们不喜欢这玩意儿。为什么不喜欢手机呢?原来美国人有一条“公”、“私”分明的生活准则:上班时间是“公”,下班时间为“私”,两者分得清清楚楚。下班后全部归自己自由支配,任何人不得侵犯。公事只在上班时间抓紧干完,决不带回家来做,下班回到家,就是要好好放松、休息,不容外来干扰。而手机却是不分昼夜,不管你在什么场所,随时随地会“闯”进来的。所以,在美国,业余时间未打招呼即上门造访,…  相似文献   

20.
流动市民与城市管理陈日武流动市民,是与城市常住市民相对应的城市暂住人口。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经济交往的日益扩大,这部分人口逐年增多,使城市市民社会化,改变了市民的结构成分,出现了市民素质的层次性,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新课题。探索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